专栏 > 马来茜亚

身体是一个容器,满载肉骨茶的慈悲

对于异乡人来说,如何定义肉骨茶?是茶、汤,亦或是药?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一碗汤和一碗药并无区别,无非都是映照自己。而肉骨茶自带慈悲属性,犹如拈花微笑的佛祖,包容你的兵荒马乱、一地鸡毛。所谓归属感,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

关于肉骨茶的溯源问题在坊间一直争论不休。一说肉骨茶是从码头工人甘苦劳作中诞生的产物,是以带肉的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最抚凡人心。而之所以称之为“茶”,坊间更多流传是源自创始人的名字——李文地,因其卖肉骨汤而被顾客唤作花名“肉骨地”,福建话中“地”与“茶”音近,后來就渐渐地被称为肉骨茶( Bak Kut Teh)。而无论如何,肉骨茶凝聚了东方的禅意,药材入汤,亦药亦膳,一碗药汤浓缩了人生的悲欣交集。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满载一碗汤,还是一碗药,取决于自己,更是这情感能量中蕴含着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

街角一间忙碌的肉骨茶店。(摄影:王茜)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自给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精神与胃,自给自足。

就像日落归山海,人也在探寻家园。早年南来的华人们使用最熟悉的药材入汤,丁香、八角、熟地、党参、北茂、淮山、当归、川弓、杞子、果皮、蒜头、甘蔗、罗汉果及白胡椒,用食物诠释味觉记忆,将对原乡的情感体现在浮生日常。

就像人们依赖母亲,游子想回家里喝碗热汤,每个人都想要找到归属感。故乡无法安置肉身,他乡无法安抚灵魂,因此,肉骨茶从最初就是为漂泊者而生。即便江海起波澜,漂泊者心中自有期盼。

药材入汤,亦药亦膳。(摄影:王茜)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自渡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浓烈辛温,醺醺汗来。

人生的得到永远是热热闹闹,花开的正好,压弯了枝桠;但失去之时却都寂静无声。得意之时须尽欢,失意之时一碗肉骨茶聊以慰藉。浓郁的茶汤经过口腔吞咽后,微微辛辣,口内唾液徐徐分泌出来。在满足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茶汤才深入到食道和胃部,热气涌动,由内向外,抚慰身心。

托斯卡纳艳阳下的意大利面温暖治愈,麻辣刺激的四川火锅令人尽兴而归,而肉骨茶则多了一份顾影自怜的味道。可以一群人共享,也可以一人食。

轻轻搅动碗中的肉骨茶汤,犹如瞥见摇摇晃晃的人间。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然眼前人在河对岸,却无法泅渡。

接受生命中那些悄无声息的离开。茶汤满溢,清空,再续满,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一次次倾倒,一次次安静地落座。

眼前人在河对岸,却无法泅渡。(图片来源:shauncytan)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遁入空门,法号弘一法师。日本妻子雪子远道而来问:什么是爱?李叔同低眉敛目,手中佛珠轻荡,答道:爱是慈悲。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自洽

茶汤里的浮浮沉沉,回甘生津,苦尽甘来。

肉骨茶通常伴白饭或佐以油条蘸汤来吃,以酱油、碎红椒和蒜蓉一起调味。肉骨茶汤在口腔回味绵长,随着时间慢慢回甘,喉咙变得湿润起来。药材的作用逐渐显山露水,汤进入身体之后,各器官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温、热、通透。身体比精神上更易于接受人间的暖意,因其缓解你的饥饿,包容你的虚弱。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内部的需求让我们回归自身,更多关注自我。

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向外走,独当一面;向内走,安顿自己。

身体中有一部分是向外归于世俗的,用于谋生、交际;另一部分则是向内归还自己的,允许自己脆弱、犯错、不完美。

《水浒传》中,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笑道:“洒家今已必当圆寂。”鲁智深圆寂之前留下偈子“今日方知我是我”,顿悟之后听潮声而圆寂。

《水浒传》中鲁智深听潮声而圆寂。(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那个时刻,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可能身体就只是一个容器,吸纳、容载、释放、担承。肉骨茶的茶汤于身体中缓慢流淌,慈悲引领人们看到真相。悲天悯人,乐天爱人。而人,终究要自成光明。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那个时刻,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插图:刘紫光)

“请时刻保持你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创巴仁波切

延伸阅读:王茜专栏《马来茜亚》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茜

《访问》编辑兼记者,撰稿人,留学英伦。想与《午夜巴黎》中的小作家一样,搭上路边的老爷车去往上个世纪的花神咖啡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