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鹏程万理

不许艺人变老?

我对服装界一无所知,会知道著名婚纱设计师王薇薇,完全是因为最近中文媒体广传她的IG照片,但谈的不是她的成就,而是聚焦于她年过七旬,然而身体状态非常好,所使用的形容词是“冻龄”、“逆天”、“逆龄“等等,还要强调不经修图。我联想起去年尾看到刘嘉玲56岁庆生的新闻,记者总不忘提一提“脸上不留岁月痕迹”。这可能吗?

婚纱设计师王薇薇。(图片来源:王薇薇Instagram)

多年前,有一回我随马金泉老师会见一位舞台剧导演,地点在她家。她从楼上看到我们,快步下来招呼,她的容貌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魅力摄人,没说几句她又想起了什么,弹起身子就奔上楼去,利落得很。马老师在我耳边轻声说:“你看不出她六十多了吧?”我当下是真的惊呆了。

《脑内革命》的作者春山茂雄七十几了,外貌却保持在四十岁左右,书中介绍他的养生原则,可见保持年轻外貌、健康体魄是可能的,追求这样的状态也是人之常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绝大多数的我们总免不了被岁月磨出灰发和皱纹,生而老是必然的过程。既是必然,为什么中文世界的媒体却那么惧怕皱纹呢?而且这个圈套尤其针对女艺人。

我称之圈套,是因为这种“惧老“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当媒体放大艺人外在的年轻,间接表示岁月是不堪的;有时候镜头捕捉到艺人的老态,报导的语气往往不是揶揄就是怜悯。不管她多有才华、多努力,生产过多少好作品,此刻仿佛一笔勾销,都抵不过“变老”这一宗大罪,旧作只不过是不堪回首的回忆。

媒体长期鞭挞年龄,如此培养观众,很难怪东方艺人特别怕老,怕因此遭观众唾弃,失去原有的风光。她们化妆、盛装、健身、微调、整形、修图,拼命维持着二十岁的外在以满足粉丝,一直到形象撑不下去了便悄然淡出。她们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过去王薇薇的高龄美图刊出后,网友居然找出她未加修饰的照片指责她过分修图。这不是很病态吗?这些人一方面要求公众人物永远不老,当艺人用假造的青春喂养观众时,他们又愤愤不平地去挖掘岁月的真相。

但王薇薇没在乎这些网民,她公开素颜照,淡妆上访谈节目。她不必在乎,作为服装设计师的价值并不由一张脸来定义。同理,年轻演员能演年轻的角色,年长了自有不一样的角色可发挥所长;年轻歌手有年轻该唱的歌,而有些成熟的歌曲只有饱经历练以后才能唱出味道。技艺经年累积会越来越精湛,那才是艺人价值所在。然而,我们这个“惧老”的华人社会总有意无意地为年长艺人提早落幕,催使她们离开舞台。

西方娱乐圈则不太相同,女艺人固然也努力保持青春活力,但老了就是老了,就该进入新的阶段,站在不一样的地位,而这个地位通常比年轻时更高。影后级的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海伦·米伦(Helen Mirren)都已年过七十,她们还在工作,继续让观众看到她们的好作品。鲜少看到西方媒体为艺人的年龄和外貌差距大惊小怪的,观众读者也很少无礼地要求七十岁的人要有十七岁的外貌。

美国影后级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图片来源:Meryl Streep Instagram)

东方文化中有一种加于女性的桎梏,到了一定的年龄好像就该在家含饴弄孙,不宜抛头露面了。西方文化里比较没有这种刻板限制,无论什么年龄,女性依旧能有发挥的空间,只要她愿意。对于年长了还在幕前工作的人,大家不会见怪,关注的只是她们的表现,仰慕的是她们的才华。这套价值观值得东方社会吸收。

没有人可以冻龄逆天,王薇薇七十了的确就是七十的样子。希望媒体别再渲染不可能的事,网民也别再有虚妄的期待,为幕前工作者徒添无理的压力。能像那位舞台剧导演或春山茂雄那样保持年轻的外貌,那很好,如果不行也无所谓,我们欣赏她们的演技和歌艺,就够了,且容许彼此一起优雅地变老。

延伸阅读:周若鹏专栏《鹏程万理》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周若鹏

专栏作家。著有诗集《相思扑满》、《速读》、《香草》,散文集《突然我是船长》、杂文集《杂乱有章》与《男人这东西》。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