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天青色等烟雨——大马书画家与宋代美学的碰撞

宋代的一抹天青落在南洋小城,荡漾开来,也萦绕在两位青年画家的心头。宋代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大马华人来说,是那般陌生。《梦梁录》中如此描写宋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随着宋代的画卷缓缓铺展,人在小小的一方画布中,仿佛行于宋代的青绿山水之中。从一花一叶中观万物,于精微处见乾坤,这是宋画的魅力。

由两位本土书画艺术家郑又硕与符芳俊在中国文化中心创办的宋代山水小品工作坊,将带领大马绘画艺术爱好者,穿过遥远的空间和时间,穿越万水千山,探寻宋画之美。

南洋烟雨濛濛,与宋画有着几分契合。现代都市,石头森林,不由得让人产生逃离闹市的冲动。彼时郑又硕与符芳俊都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缓缓向前。他们脚踏实地,却不忘仰望星空,那是星河灿烂的宋代,那是郑又硕用酞青蓝描绘的山水夜色。

而关于宋代山水小品工作坊,又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被促成的呢?最初郑又硕符芳俊是在脸书相识,是不折不扣的“网友”。

郑又硕也连连感慨:“我觉得蛮不可思议的,因为我在吉隆坡,他是在柔佛,这么远的距离都可以通过Facebook结识。后来我去东方人文艺术馆,那时候他也有来看展,然后我们就见面聊天了。”

由两位本土书画艺术家郑又硕与符芳俊在中国文化中心创办的宋代山水小品工作坊,将带领大马绘画艺术爱好者感受宋画之美。(摄影:王茜)

郑又硕和符芳俊都非美术专业毕业,从业余到全职画家,从现实回归理想,其中的百转千回是对国画无限的热忱。他们肆意挥洒颜料,就像两条小溪,汇成发亮的星河,笔下折射出璀璨的宋代……

符芳俊:宋代就是东方的文艺复兴

符芳俊出生于柔佛州古来,专研传统工笔画、书法及篆刻艺术,是无痕馆创办人之一。作品曾受邀展出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中 国及日本等地。他还担任马来西亚书艺研究院委员、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永久会员、马来西亚书艺总会全国评审、马来西亚篆刻协会永久会员、柔佛州书艺协会会员以及新加坡啸涛篆刻书画会会员。

笑起来如春风和煦,这是我见到符芳俊的第一印象。用当下的流行词来说,就是他的笑容很“治愈系”。他眨着眼睛说:“我昨天在巴士上就在想,你采访会问什么问题。”然后又温柔的笑起来。

符芳俊出生于柔佛州古来,专研传统工笔画、书法及篆刻艺术,是无痕馆创办人之一。(摄影:王茜)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做美工类的东西,然后父母也很支持我,会在艺术方面培养我。但是并没有正式的去学,因为以前要找这些课程其实不太容易。然后就自己画,也参加一些比赛。差不多大学毕业后才开始正式的接触中国画,从那时起就一往情深了。”

令人有些讶异的是符芳俊在大学时并未选择美术专业,而是就读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微生物学系。他直言是因现实与就业考量而做出的选择,又有些狡黠的称“微生物”与画画实际上也有着联系。

“因为我念的是微生物嘛,都用放大镜显微镜来看很微小的东西,。所以你看我们现在画工笔,画这些小品类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些很细致的事物。还有篆刻,篆刻真的很伤神。”

为什么选择工笔画?符芳俊透露其实选择的画风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像比较豪放的肯定适合大写意一点的。

问他:“你的意思是风格和人的性格是一样的?”

他快速答道:“绝对。”

他继续补充说:“只要是艺术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跟个性很有关系的。比如舞蹈、音乐,其实全部都跟艺术家本身的性情是契合的。当你达到契合(的时候),你就可以展现自己的风格。何必反其道而行呢?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标准说哪一个性格是最好,哪一个风格是最好的。如果我本身天生就是属于这种个性的,那我就往这个方面去发展我的天赋。”

与人的成长一样,艺术创作也需天生天养。

11月29日,符芳俊在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春风劲草”南洋年画展上,与其他书画工作爱好者交谈。(摄影:王茜)

很多人对工笔画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符芳俊也道出开设工作坊背后的动机,他直言在本地,大概二三十年前,甚至到几年前,大家都认为国画只有水墨画。并不知晓还有工笔画、介画、岩彩画等等,认识的名家可能就只有上齐白石。他有些遗憾的说道:“还有那些宋代的名家呢,那些最高潮的地方,underrated。”

他热爱宋代,由衷感慨:“宋代真的是最好的年代,一个很精彩的年代,基本上就是我们东方的文艺复兴。”

符芳俊称开设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解读古人的经典作品,将本地民众的审美和接受度提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办这个工作坊,因为宋代的绘画技法、宋徽宗的审美情趣, 还有五代十国的历史, 把艺术提升到一定层次。所以如果东方美学没有进来马来西亚, 没有人去开创的话, 很可惜。难得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指郑又硕), 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去做艺术教育。”

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度,符芳俊的画中也不乏宗教元素,对于宗教与绘画的关系,符芳俊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图片来源:取自受访者脸书)

符芳俊常常思索不同文化、宗教背景下对创作产生的影响,他分析道:“为什么我们东方的东西跟西方总会走出不同的路子?同样是画山水画,西方就叫风景画嘛,但为什么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因为西方是向外探索,探求外面的境界与风景。他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所以很写实。但东方是向内发掘,所以我们画出来的东西是,保含自己个性,内敛的,还有一些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度,他的画中也不乏宗教元素,对于宗教与绘画的关系,符芳俊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

“宗教其实不会决定你画出来的内容,而是会决定你的思想,你的感受力。思想信仰不同的话,那你追求的东西就会不同。如果你是道教的话,你便会像老子一样,追求清净无为这些思想,可能你画出来的东西就会比较空灵。为什么东方的艺术中留白这么重要,因为它就是道家的思想,是为了呈现那种虚空的东西,想象的空间。这就是因为信仰而产生的独特价值观。”

同时在一个多元文化宗教的环境中,也为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符芳俊分享一个关于艺术碰撞的见闻,不久前他在创价学会举办的展览上观赏一位马来画家的作品。“我印象中看到一些照片是他用我们水墨画的媒介来创作。我感到蛮惊讶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碰撞。他带出了另外一种开创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画出来的东西跟我们画出来的肯定不同。他表达一个植物,理解一朵花、一片叶子的感觉,一定跟我们不一样。”

他坦诚说道:“我常跟别人说我们创作艺术,其实每一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都是一个实验。你不知道它成功或失败,你在创作过程中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果。”

符芳俊称开设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解读古人的经典作品,将本地民众的审美和接受度提高。(图片来源:取自受访者脸书)

郑又硕:夜晚的山水是酞青蓝

初见郑又硕,白衫,瘦削。午餐时细心为大家端来果汁,十分儒雅。注意到他的坐姿很端正,脊背永远笔挺。丹青养人,眼睛里像藏了一方砚台,熠熠闪亮。

郑又硕本名少硕,出生于古晋,砂拉越。毕业于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硕士。(摄影:王茜)

郑又硕本名少硕,出生于古晋,砂拉越。毕业于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告别了澳洲的学生时代,回马工作七年。七年之痒,终是拾起画笔。他在2016年参加中国工笔画学会,赴惠州市参学工笔画高研班。2017年起,复受业于大马著名书画篆刻家夏子固先生门下。擅长楷书,亦兼习行、草书。同年创办澄怀堂艺术中心,正式开启全职画家生涯。

郑又硕的父亲是享誉大马的书画家郑浩千,曾在世界各国举行逾150次展览。他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兜兜转转,子承父业。

郑又硕的父亲是享誉大马的书画家郑浩千,图为郑又硕翻阅父亲的作品集。(摄影:王茜)

“我本身是念工业设计毕业的,去澳大利亚待了六年。我本来以为就直接当设计师算了吧,但因为受到我父亲的影响,14年我从零开始学习,才来接触这些工笔画、写意画。我父亲他本身是全职画家,他也不太鼓励我去当艺术家。他就劝我,你去想一下,你要选什么?我选择了工业设计师,起码毕业后也在这个行业打工了六七年嘛。起初开始我是把画画当作业余爱好,还保持我的正业。就比如说下午晚上我才会自己创作,还有去报名学习。因为我不只是跟我父亲学,我也有跟一些老师学嘛。我父亲经常去中国,因为受邀在国家美术馆办个展、联展,我才有这个机会认识中国的一些艺术家。”

从业余画家通往全职画家,其间个中滋味,郑又硕独自默默消化,也保持清醒。(摄影:王茜)

从业余画家通往全职画家,其间个中滋味,郑又硕独自默默消化,也保持清醒。“被打击是一个常态。你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是很正常的。人家给你feedback,但你自己也要有主见,要懂得去分析。你要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郑又硕使用酞青蓝创作的作品,描绘夜晚的山水。(图片来源:取自受访者脸书)

郑又硕有一组作品,色彩是摄入灵魂的一抹蓝,它不是点滴落在心头,而是如同汹涌的潮水将人整个吞没。

他笑着讲述道:“这种我是用酞青蓝。这个(机缘)很好笑,我在父亲的工作室时,察觉到我们国画家很少用酞青蓝,平时买的不是一盒十种颜色嘛,最常用的是赭石、藤黄。酞青蓝比较鲜艳,他们都会买来丢一边。攒多了以后,我就一气呵成,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颜料。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意外,发现它也是有另一种美,我就大胆的尝试用来画夜晚的山水。有人说你是在画那个青花瓷吗,我就说你们的想象力太棒了。”

经他讲解,再望去,惊呼原来如此,酞青蓝用来铺色夜晚的山水,恰到好处。清幽、静谧,摄人心魂的一抹蓝,令人着迷。

他继续分享近来常画的是太湖石。奇石无言,山水无言,却都在无言的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而郑又硕选择用水墨记录这一切。

郑又硕和符芳俊,这两位书画家与宋代美学的碰撞,在沉闷的都市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一份人间浪漫指南。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澄怀堂艺术中心与无痕馆举办”清韵”宋代山水小品工作坊将于12月17日开启。(图片来源:中国文化中心脸书)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8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茜

撰稿人。想与《午夜巴黎》中的小作家一样,搭上路边的老爷车去往上个世纪的花神咖啡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