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在课室消失的日子里,那些家长与孩子间的“拉锯战”

疫情蔓延近两年,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让家长从担心孩子不能开学到如今担心孩子开学;毫无规划与对策的教育大蓝图,在上网课这件事之下,赤裸裸地暴露大马教育体系长年累月的弊病。教育部宣布将在十月分阶段让学生回校上课,家长反应两极化,让不让孩子回学校这一道题,成了时下父母的两难。

《人生直播》以“课室消失的这两年”为主题,邀请前副教育部长张念群、资深教育工作者林明志、特殊教育推动者许慧珊和时事评论员许国伟,一起探讨疫情下的教育课题,并聊聊家长、孩子与老师的困扰,以下为部分内容节录。

家长观察笔记:大环境突显世代矛盾,学习聆听孩子心声

育有两名儿女的许国伟在节目中分享家中小孩上网课的情况与观察,表示居家学习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几乎没办法进行。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因为幼子是自闭儿,要求自闭儿安安静静坐着五分钟都是不太容易的事。实体课是小班制,他能够跟老师和同学互动,上网课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要怎样让他坐在电脑荧幕前?先别说一小时的课程,即使是半小时课程,想让他乖乖地坐在电脑前面五分钟都很难。所以,我们每一天最大的挑战就是抓紧他,坐在电脑荧幕前面。”

即使他把孩子抓紧坐在电脑前面,孩子目光也不会投射在荧幕上。上网课不仅仅对特殊儿童带来极大的挑战,对家长亦是。

“每次上网课的时候,我们家几乎都是世界大战的样子。”

“老师很努力地解说每天的课程内容,也很努力地尝试跟他们(学生)互动,但可以看到的是,不只是我的小孩,班上的其他孩子也很难跟老师互动。”

当居家学习的模式转换到六年级的长女身上,国伟察觉另一种情况,或许也是其他家长所熟悉的。

“她很喜欢‘挂’在网上跟同学聊天,身为父母肯定会担心。孩子在无法返校的两年里面所失去的其中一点,就是和朋友之间的相处。这种已经转换到网络的相处模式也不知道往后会否成为新常态。”

他坦言,居家学习和居家工作将近两年,自己曾经历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不能理解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女儿为什么老是沉迷于手机、网络,跟朋友网聊之类的,甚至经历亲子关系僵持不下的时期。

“这些都是必须学习的,女儿很生气,我也没办法好好跟她对话,但是有些东西你还是必须要学着去面对。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来学习理解。”

疫情带来的冲击改变人们原有生活方式,家庭与亲子关系成了这期间的必修课。(图片来源:Unsplash)

他提及,疫情间的居家学习模式被视为提升远程教学的契机时,其实在家长与孩子这两个世代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点,那是成长时代背景所致。

“今天,当我们看见孩子接触3C产品的时间太长,我们会焦虑,因为我们过去不是这个年代,而且我们父母一直在告诫我们不要看太多电视、电脑……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这样告诉孩子不要看太多手机、不要看太多电脑等等。但我们忘记了一点:他们是完完全全成长于网络世代的孩子。”

“虽然我们这一辈当父母的对于3C产品的熟悉度,比上一辈来得多。但却比不上这一代的孩子,他们是完全出生及生长于网络世代的,因此面对疫情带来的转变,他们更容易适应网络世界。”

他续称,这一代孩子没办法到学校上实体课,换成居家学习时大多依然可以很自在,无论是学习或是社交。因此,身为家长也应该要转换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可以趁机观察孩子平日的学习态度、与友人相处的方式等等。

“平时孩子在学校上课,我看不到他上课的情况,现在就可以了;不管他上网课中途有没有偷偷去玩游戏或看Youtube视频。同样的,观察小孩跟朋友的对话、聊天,你可能也会突然发觉:‘天啊,原来他讲了很多我平常不愿意他讲的话,包括一些很粗俗的话。他到底去哪里学的?’我们以前年轻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原来他们也一样。”

他认为,在疫情笼罩之下,家长思绪受影响,但孩子也一样。孩子想要的和家长认为孩子想要的,其实会有一定的落差,这个过程中学习聆听孩子的需求,也很重要。

卑微父亲的自白:“我知道孩子想回学校的心愿,可是我不能拿他的生命去冒险”

大马行管令数度落实又放宽,学生回学校复课安排也不断地调整、变更,让孩子、家长、老师、校方或是其他教育单位,都苦不堪言。

许慧珊在节目中分享说道,在自己询问过的无数孩子中,没有一人表明不想回学校。想当然尔,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再也不是那个黏在父母身旁的嫩婴,而是需要通过与朋友玩乐、相处,探索社会及世界的面貌。

回学校上课这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疫情时代变成了奢侈。(图片来源:Bernama)

然而,孩子殷切想回学校的心愿,并非每个父母都能替他们实现。

林明志对此深有感触,育有三名儿子的他,因为幼子患有川崎氏症,为此花了很多功夫,除了搜查疾病相关资料,也想要保护孩子。只为了在保住孩子生命的同时,也不让他的童年失去的比别人多。

“我家老幺今年三年级,他在几年前突然发高烧住院,被诊断出是川崎氏症,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如果五岁之前病发,有的孩子会自然康复,而有的孩子则会冠状动脉发炎,严重的话或会影响发育,将来可能要换血管。那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我如何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

他坦言自己深知孩子很想回学校上课,另两名孩子无可避免回学校上课的同时,他也想为幼子做充分准备。

“作为一名卑微的父亲,我能努力的方向就是竭尽全力保护他。一开始他没办法打疫苗,等很久终于等到疫苗接种;可是完成接种也没办法保证他百分比不受感染。那我就想着买一份保险,确认是涵盖新冠疾病保障的,但是他因为自身病史的关系不受保;更很不幸的是,在我搜查有关川崎氏症资料的时候,发现新冠和川崎氏症有一定的关联,不懂会造成什么样的病变,真是要我命!”

“学校开放的话,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我要不要让老幺去学校?我一定不让他去;但老大老二也会从学校往返,那我要怎么办呢?政府能够做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叫我等政府(措施)就等同于‘等运到’(苦笑)。我就跟老幺说,可能今年内我都不会让你去学校,明年再看。当然这段时间,我也有想要安排他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听听医生的忠告,但是也没有办法。”

“我当然会听孩子的心声,甚至在早期允许复课,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学校时,我也让他们回学校。但后来发现政府很多时候都在观望,很多东西该做的不做,要复课可以,那至少也要让我(家长们)安心。”

“目前的措施是如果学校复课后,校园出现确诊病例会关闭进行消毒。但是否有足够的医药设备?足够的儿童病房准备好了?足够的医疗专家准备好了?至少是能够做到,当民众拨打急救热线时,可以获得即时回应。只要有充足的应对措施,为孩子复课准备好了,那家长应该就不会那么担心。”

他无奈地说:“现今我只看到病房不足够,连儿童病房都需要供新冠病患使用,你叫我怎么办?”

“这种时候其实很无奈,也很无助,我是爸爸,我一定要撑着走,我没有办法保护他失去了的东西,但是我尽量不要让他们失去太多。再怎么想要避免他失去更多,我也不能拿他的生命去冒险。”

有句话说,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句话放在这个后疫情时代,似乎略显过时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安稳生活,比起未来的功成名就更重要。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generic xanax .25)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