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 > 大马

国旗出错再一宗 这次轮到教育部

我国国旗“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象征国家主权、民族身份与人民团结,是每一位大马子民心中的荣耀。但是近日来国旗插图失误却频繁发生,这一次更令人侧目的是,连负责教育下一代爱国精神,肩负国家未来使命的教育部也犯上了低级错误。

教育部周四(24日)在发布2024年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分析报告时,内页出现了错误国旗插图,引起广泛关注和舆论谴责。

报告中第4、14、15及16页中所使用的国旗插图,分别出现诸如比例不符、星星与新月数量错误,以及红白横条数目超标等离谱问题。其中一幅插图甚至出现两个星星及一个新月,而另一页则出现两个新月、星星则“消失”;还有插图显示国旗共有16道红白横条,而非标准的14道。所有插图下方皆标注“AI图”,令人不禁质疑:人工智能,是否成了遮掩失误的挡箭牌?

教育部随后发文致歉,并强调已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严厉纪律处分,报告也已全面撤回与更正。惟有关事件引起的不仅仅是公众的讶异,更是对政府诚信与专业的质疑:当类似错误发生在媒体如《星洲日报》时,相关负责人被停职、警方介入、公众抗议接踵而至;那当犯错的是政府部门时,是否也该“罪加一等”?

教育部随后发文致歉,并强调已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严厉纪律处分,报告也已全面撤回与更正。(图截取自网络)

AI非国旗出错借口

针对本次事件,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山苏阿兹里明确指出,人工智能(AI)不应成为错误的借口。“我们在设计国旗时,必须准确无误,并充分理解其要素。若未真正领会其所代表的精神,就会出错。”

他更直言,即使采用AI技术,也必须亲力亲为地校对、审核,尤其是涉及国家象征的设计内容。“为什么要用AI?这是我们的国旗,自己动手做吧。”

另外,团结部长艾伦达干亦呼吁,所有涉及国家象征的内容,无论是实体或数码发布,都必须经过严谨审核。“国家象征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体现的是身分认同、主权地位与全民团结精神。”、

他更指出,科技进步不应成为官僚机构失责的借口,任何单位若疏忽国旗使用,应承担相应责任。

事件曝光后,前教育部长马智礼直言“感到羞耻”,并质问为何会在教育部发布的官方报告中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指出,虽然错误出现在内页插图而非封面,但“错误就是错误”,特别是教育部这样拥有教导人民职责的机构,更应以身作则。

他批评,事件暴露了教育部存在严重的疏忽、粗心和缺乏纪律,并质疑内部是否遵守标准作业流程(SOP)及审核机制。因此,他呼吁教育总监、考试局总监及相关负责人应为此事引咎辞职,以维护政府与国家形象。他强调,基于民族与国家尊严,辞职并非羞耻,而是一种负责与担当的体现。

是否比照《星洲》事件处理?

不少政治人物也将此事件与早前《星洲日报》国旗插图失误事件作比较。

民政党署理主席胡栋强直言,政府与警方应以“同样标准”处理教育部的错误,不能有双重标准。彼时,《星洲日报》总编辑与副编辑主任双双停职,并接受警方调查,而如今政府部门犯下类似错误,是否也该面对同等惩处?

前雪州行政议员邓章钦更在脸书发文讽刺道:“按国家跟某些爱国人士的标准,我们也该要求暂停部门首长的职务。”他呼吁,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重申立场,警方依法展开调查,并“召见40人录口供”,以展现治理公正。他还呼吁那些曾在《星洲》事件上街抗议的人士,这次也应前往教育部表达诉求。

目前,已有民政党党员已针对此事向警方报案,促请警方开档调查。

其中一名报案者,即民政党槟州公共投诉局主任黄义恩指出,AI生成插图不应成为免责理由,尤其国旗属于国家象征,使用不当将误导民众,损害国家形象。他呼吁警方调查是否涉及蓄意破坏、恶意行为或严重疏忽,并依据相关法令采取法律行动。

常言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当媒体犯错即被绳之以法,官员与政府部门是否也应依法接受调查?这一事件,或许将成为一个重要考验——我国是否真正秉持公平原则,不论公私、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又或者,法律与纪律,只对特定群体有效?

究竟教育部是否会如同《星洲日报》国旗插图失误事件般,面对实质调查与惩处?不妨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乃编辑综合译写之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亿佩

自由撰稿人。 从跑政治时事记者到旅游杂志编辑,喜欢接触不同的新事物,但仍热衷观察时事,也热衷于接触不同文化。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