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 > 国际

赤字千亿储备十年最低 港府全面“撤辣”救楼市

香港最新一份预算案公布,政府连续两年赤字超过千亿,多项财政数据都强差人意。在股市、楼市、市道皆疲弱的状况下,港府明言要开源节流,预计财赤最少还要持续多一年。

香港政府2月28日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录得1016亿元赤字(港元,下同),较原来估算多出接近一倍,也是过去五年来第四次财赤。当局预计来年库房会继续有数百亿元赤字,最快2026/27年度才有望转亏为盈。

政府财政储备创十年新低,从高峰期过万亿元跌至7300多亿元。原因是香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疲弱,令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卖地收益和印花税都比预期大减。政府整体收入是八年来最少,在上年度便有多幅地皮流标,地价收入创2008年以来最低。

港府预测来年GDP增长2.5%至3.5%。这次选用象征晨曦的橙杏色作为预算案封面,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中港经济前景皆正面。他向传媒表示:“这几年来无论招商引资、吸人才吸资金,港府都有非常好的进展,所以我们对于香港经济前景是乐观的。除了自己的努力,国家也很支持我们。我们研判认为内地经济在未来几年都是稳中向好,较快发展。”

救楼市开源节流

事实上,香港各界原本寄望2023年初全面与中国内地通关后,会带动经济快速反弹,但是一年下来不单止结果有落差,楼市和股市大泻,比其主要对手经济体都要疲弱。虽然失业率和通胀维持平稳,但是港股恒生指数暴跌13%,楼价跌7%,交投量萎缩5%。

港股连跌4年,图为2022年3月7日的恒生指数,而2024年恒生指数继续走低,一度跌破1万6000点。

在预算案公布前,地产界和多个建制政党皆极力要求政府“撤辣救市”,成为本年度焦点。结果当局决定,即日全面取消实施了13年的置业印花税政策,意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都毋须再额外征稅。这项俗称“楼市辣招”的政策推出时,主要为内地人的大量境外投资者来港买房和炒卖,楼价急升导致本地人难以负担,当局为了压抑需求而实行此措施。

当局同时即日起取消部分按揭压力测试,上调按揭可借贷比例。多项救市消息一出,市场视之为强心针,地产商和代理的股价马上报捷,收市升几个百分点。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向德国之声表示,此举对于提振楼市的作用轻微。他认为关键仍在于中国内地经济复苏速度和减息进度,而股市衰退也大大减少人们投资买房的意欲。

大力要求“撤辣”的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说,目前市场面对信心不足和流通量低的问题,令自用的买家都不敢入市。他向有线新闻表示,相信3月交投量可望按月增三成,楼价有机会略为反弹,但长远而言难说。“如经济不改善、不减息,很难期望楼价会升,而家只是稍为站稳。”

分析:流于表面 策略欠奉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近日在《金融时报》撰文(Stephen Roach),提出“香港已经完蛋”(Hong Kong is over),归因于本地政治、中国经济和中美关系三大因素,而在回归二十多年后港股走势在全球垫底。这番言论引来高官们高调反驳,但不同数据都显示香港的疫后复苏进度的确落后于主要对手。

李兆波认为预算案的可持续经济策略欠奉,当局只在执行层面上开源节流,没有解决结构性问题,对于重振竞争力的帮助不大。

港府的这份预算案继续提出向中国内地融合的经济策略,例如商讨引入内地股票大宗交易、建设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等。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港府应该进一步向基金公司和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优惠,吸引资金落户。

疫后开关零售和饮食业不升反跌,虽然去年有访港旅客有3000万人次,但以内地客为主的客群经济模式大幅改变,令市道只是“旺丁不旺财”。为此,预算案提出增拨逾10亿元推动旅游活动,包括每月在维多利亚港举办烟火和无人机表演、推出“沉浸式深度游”等。

但是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会恢复征收3%酒店税。其他开源措施还有:大幅发债1200亿元、略为增加高薪人士的入息税率、商业登记顺加价等等。不过,一众高官和19万名公务员没有如疫情期间般减薪或冻薪,中大商学院学者李兆波指此举对于减轻赤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对政府没有这么做表示惊讶。

整体而言,李兆波认为预算案的可持续经济策略欠奉,当局只在执行层面上开源节流,没有解决结构性问题,对于重振竞争力的帮助不大。港府估算后年可以收支平衡,他认为这个预测太乐观,因部分赤字其实是借用发债来抵销,纵然负债比率属低水平。撇除经济因素,政治不稳和施政质素强差人意仍是未散去的阴霾,他说:“香港要展示如何在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之下,维持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版权声明  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