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闻

封城下的镜头——七个记录中国抗疫的珍贵短片

在3月16日之前,我们无法体会封城是什么,只是看过的每一则关于封城的报道,都令人感到恐惧。行动限制令一出,就像世界末日的梦魇,在全国各地弥漫。很多疑问无从解答,焦虑、恐惧,如毒液般涌入,无法喘息,似乎没有办法能逃离现在。而患者人数,正在上升。是的,我们正在经历,曾经不以为意的处境。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正在慢慢好转。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是否属实,而影像记录,是其中追溯的方法之一。中国的网友时常记录着各自的防疫生活,而有些艺术工作者,正在用镜头记录下他们体验中的生活。

你也可以看:

1.《南京抗疫现场》

现居住在中国东部江苏省南京市的日本导演竹内亮(Ryo Takeuchi)用镜头记录下南京的疫情防御措施,影片长达10分钟,全程使用日语为媒介语。由于影片火遍中国及日本两地,竹内亮另外制作了内容相似的中文版影片

竹内亮于2020年2月从日本出差返回南京。南京市从2月18日起的93名患者,直到最后确诊病患于3月8日下午解除隔离,估计清零。为了了解南京的抗疫行动,竹内亮在他的生活环境拍下各个领域的防御措施。

南京市推出“宁归来”应用程序。“宁”为南京市别称。(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通过影片可以看到,竹内亮的助手进入他所居住的小区,需要经过扫描登记,并签下“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承诺书”。许多小区街道只开放一个小入口,以让工作人员可以记录进入该区的人员身份,办公室的员工们也都得汇报行踪及体温,就连上火车也需要扫描二维码登记身份。

你也可以看:

公开堂食,等同于进入毒气室。影片中,快餐店外提供消费者下单的二维码,而店员会通过小窗口递送食物,并附有“放心卡”,上面记录了交接人员的姓名和体温。

快餐店提供二维码点餐。(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竹内亮自2010年到中国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后,受到中国籍妻子影响,于2013年定居中国,并创建和之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旨在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2.《武汉封城之后》

两位生于武汉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武汉封城之后,他们各自的生活。一位摄影师的家人,因为在医院工作而受感染,他记录着自己的家庭正在遭遇的事件;一位摄影师,生于武汉,认为必须负起身为武汉市民的责任,响应政府的号召成为志愿工作者,帮忙载送医护人员、为患者发送药物。他驾着车,绕着整座空荡荡的城市转。

“城市里面的那些人可能才赋予了城市灵魂。”

身为志愿工作者,他忙了好几天觉得很疲惫。他说,友人告诉他是“不正常的应激亢奋状态”。上网查了看,“应激状态”是指是面对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以及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种人的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反应通常有两面,消极和积极。就好比说,一个人面对抢匪的时候,反应是吓呆了还是跟抢匪拼死一搏。

林文华好几天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影片一开始,两人都是穿着休闲服,随着影片的延伸、时间的推移,两人身上的衣服也从缤纷的色彩转化成只有白色和蓝色的防护服。他们的心情跟着紧张起来,担心家人的病情,也担心自己受感染。

受感染的家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而志愿工作者因为接触重度患者家属而隔离,无法参加姐姐在国外的婚礼。病毒隔离了亲人,人类对此做出的贡献似乎只有,通过科技让两个不同地方的人相见。

网友说:“作为一个武汉人第一次见到汉街没人的场景,很震撼,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这部微纪录片是由BBC中文网与BBC英文节目《Our World》合作推出,视频素材由影片中的两位摄影师:蔡开海林文华所提供,而网络上也有不在影片中出现的片段。有网友说,BBC只是重新剪辑了两人的影片。尽管如此,至少帮助整理了武汉市民的生活记录视频。

3.《武汉战役纪》

2020年1月,马来西亚正在感受欢乐的新年气氛,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在脸书看到这个感染力惊人的病毒。根据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2019年12月开始研究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大量感染群病毒及来源。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及其它七位医生在聊天软件公开疫情。而1月23日封城当天,中国政府公布的患者数字为“495”。

影片包括医疗物资在武汉市内的流动。(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影片大部分内容记录着武汉市医疗资源的分配。高强度的工作日常,导致医护人员的卫生每况愈下。由于防护服价格昂贵,无法上厕所,只能穿纸尿片,而长期封闭的皮肤也发生敏感症状,病逝的医护人员人数不断上升。

制作团队原本想要采访李文亮医生,但是那时候他已经病危,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影片中说明,2月7日李文亮医生病逝后,“中央政府派遣调查组,全面调查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但有关调查没有下文

制作团队与李文亮医生的聊天纪录。(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期间插入了2月13日“换帅”的情节,之后防护措施变得更加严谨,工作人员需要到每家每户进行“大排查”工作。在严谨监控每一个出入口之后,封城的第28天,武汉的患者人数大幅度下降。

《武汉战疫纪》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纪录片,于2月28日在CGTN英语频道播出,许多国家的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以英文为媒介语的纪录片,得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看到武汉在封城后三十天内的医疗情况。

4.《武汉24小时》

这也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推出的长达一小时的英文纪录片,主要记录着封城之下日常需求与医疗资源在武汉市内的流动。影片中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戴着不同的帽子进行不同内容,却目标相同的工作。

志愿者挨家挨户记录市民健康状况。(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快递员的送货送到家服务,意味着他们接触的人群比常人更多,而他无从得知自己接触到的人是否得病。影片记录着快递员在封城期间的工作内容,从柴米油盐,到普通药物,订单从不间断。从组屋到医院,快递员几乎踏遍整个市区。

医院内,医护人员的穿戴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也因为时间紧迫,穿戴的过程中会因为速度而将病毒散播在空气当中,许多因素无可避免。负责载送病患的志愿者也需要对患者解释病情的严重性。影片中一名男子在接受检验后因为担心自己患病而躲了起来,最后志愿者找到他并向他解释病情。

防护服穿戴训练。(图片来源:Youtube)

医院之外,由于许多地区被封闭,许多民众对防疫措施感到不满,也需要依靠志愿者向民众解释,包括在记录每户家庭的成员资料时。站在与外界关口的工作人员在接获封城指令时,直接关闭出入口,除了医疗资源运输,其它无法通融。

封城之后,科技帮助人们看到所看不到的世界,随着摄影师的角度,看到更全面的封城情景。除了以上介绍的四部纪录片,你也可以看以下的影片。许多人都在利用着普及的镜头,来记录自己正在经历的世界。

5.《温暖的一餐》

疫情在新年前爆发,打破了团聚的心情。不知道能不能说是幸运,很多家庭早早就已经在家里的冰箱塞好食材,准备在新年期间食用,但是在封城之后,却成为了应急粮食。有的人来不及准备,只能从网上购买日常用品。而那些医护人员、建筑师、送货员,即便已经囤了货,也有家回不得。

《温暖的一餐》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推出,结合网民所记录的生活视频而完成的影片。这部影片正面而感动,能给恐惧的生活中,带来一丝温暖。

6.《封城后24小时》

来自武汉的一名网友“林晨同学”受媒体邀约,拍下武汉的物价、交通以及民众的生活。那一天是1月24日,即封城开始的24小时。除夕夜,本该是在家准备团圆或者正在回乡的路上,但是许多人没来得及买日常用品,在这一天在超市排上一个小时的队,买好两个月的所需。

在他的镜头下,商业区域都没有人烟,只有超市挤满了人。每个人已经忘记了平时的匆忙,甚至春节的欢乐。他记录了那一天的恐惧,以及压抑。

7.《第一线》

摄影师把镜头集中在武汉的七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记录着疫情爆发中的医院。在病毒迅速传播的空气中,医疗团队靠着仅存的免疫力服务患者;在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属与病患的无奈和坚持。抗疫和抗争的相似之处,应该就是人们情绪矛盾的挣扎:愤怒与无奈、恐惧而勇敢。

纪录片《第一线》摄制团队于正月初三起进入疫情一线,跟踪拍摄50多天。长达五集纪录片,3月18日起在优酷视频上线。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以上的纪录片大多很正面,感动之余也希望能给群众带来警惕,帮助我们拼凑所看不到的世界,他们正在遭遇的事情。看着这些难免感到难过,然而纪录片不是帮助治疗悲伤的解药,我们只能透过它来做预防,知道世界正在面临怎样的灾难。

3月,马来西亚“锁国”了,患者人数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有了死亡案例,然而民众的危机意识依然不高,出外购物时太匆忙忘了戴口罩。每一个家庭能付出的努力就只有尽量避免出门,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别人。

版权声明  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戴慧怡

《访问》实习生,目标是天天学习,好好向上。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