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来自泰国的13岁男学生因为没有完成学校作业,而被老师体罚,强迫进行100次深蹲跳而死亡,引起国内外社会一片哗然。
据泰国媒体《The Nation》报导,该男学生的叔叔Pramot Eiamsuksai在脸书解释道,男孩在8月31日(星期一)生病,在9月2日(星期三)被送往医院治疗,隔天才返回学校上课。但老师却因男学生没有交上作业,而坚持惩罚男学生,尽管男学生是因病无法写作业。
体罚后的隔天,也就是9月4日(星期五),男学生再次病倒,被父母哄睡后,再也没有醒来。医生认为,男学生可能在凌晨3时在睡梦中死亡,原因是心脏功能失常(cardiac malfunction)。
惨剧发生后,学校方面在9月8日(星期二)联系了男学生的家人,为这件事情道歉,并表示将对男学生的逝世负起全部责任。至于涉及这起事件的教师会否被调查或惩罚,目前还没有任何后续。
男学生的家长也强调,希望这起事件能为在体罚学生时毫不考虑后果的老师起到警惕作用,勿任意对学生施予体罚。
其实,这已不是泰国第一起校园体罚至死的事件,据泰国媒体《The Thaiger》,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前两个星期,一名女大学生Nong Mint(译名)于8月20日(星期四),因为在啦啦队的舞蹈训练中出错,而被罚在酷热天气下跑圈,并且不被允许喝水。当她跑至第8圈时昏倒,隔天早上在医院不治身亡。
验尸报告指出,她是因为心脏骤停长达16分钟,导致脑部缺氧,此外也肺部出血致鼻腔和口腔出血。
Nong Mint的突然离世,令她的家人悲痛不已,除了拒绝接受校方所给予的10万泰铢(约1万3262令吉),也正寻求法律途径控告校方,且要求校方调出闭路电视画面,调查这起事故是否涉及霸凌。
马来西亚校园体罚案频发生
而在马来西亚,校园体罚事件也不时传出。据本地媒体《Malay Mail》,于2017年3月24日,在柔佛哥打丁宜私立宗教学校就读寄宿的11岁男童Mohamad Thaqif,遭助理舍监以塑胶水管鞭打双脚。
当他在4月19日被送往医院治疗时,肾脏无法正常运作,双脚与右手肌肉组织也已坏死,被迫截肢,惟他在4月26日疑细菌感染身亡。随后,该名助理舍监被控谋杀罪名。
当时,国内外媒体相继报导这起事件,并呼吁马来西亚避免采用体罚。惟案件审讯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最终宣判死者是因感染鼠尿病而死,没有人需要为他的死因负刑事责任。
另外,一名来自槟城峇六拜的华裔教师赖云云(译音),因以绳子捆绑一名小学生的双手长达两节课,以惩罚学生拿走同学的文具,而被提控。
《星洲日报》报导,相信这是首名因不当体罚学生而在《2001年儿童保护法令》第31(1) (a)条文下被控的教职人员,若罪成将可被判监禁最高10年或罚款最高2万令吉,或两者兼施。案件经过两次审讯后,由于双方都要求庭外和解,因此赖云云被当场释放。
此外,在2019年6月,一名来自新山的13岁女学生因当众唤教师为叫“阿倌”,而被老师鞭打至受伤,引起家长愤怒决定报警,随后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风波告一段落。
在马来西亚,学校有权体罚学生吗?
根据教育部所拟定的《2003年教育专业通令》(Surat Pekeliling Ikhtisas Bilangan 7 Tahun 2003),让教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遵从标准作业程序,以免滥用职权。
其中,这项通令列明,在《1957年教育法令》第6条文下,校长可通过书面授权,赋予纪律权力,让训导处或特定老师维护校园纪律。除了校长与获得书面授权的纪律主任,没有任何一方有权利执行任何形式的体罚。
除此,第5条文下清楚阐明,教职人员禁止对女学生进行体罚。至于对男学生的体罚,在校长的书面授权下,仅限于使用藤条在手掌或穿着裤子的臀部鞭打,除此不得进行其他体罚。除此,体罚过程都必须清楚记录,包括体罚方式、鞭打部位、次数,以及执行体罚者的名字与签名。
另外,进行体罚的教职人员必须清楚,所施予的体罚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并且是维护纪律的工具,并非伤害学生身心灵的工具。教职人员必须确定,不是因愤怒或复仇心态,而施予体罚。因此,体罚不得在公开场合,譬如周会或课堂进行,以免损害学生尊严。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民调机构舆观(YouGov)针对619名家长进行的调查,73%家长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体罚是必须的,譬如在偷窃(63%)、欺凌(54%)、暴力(51%)等情况。
此外,调查也显示,47%家长赞同让老师执行体罚,而在赞成校园体罚的家长群里,也倾向在家中采用体罚。此外,与母亲相比,父亲更赞同校园体罚。
在父母辈的年代,家长往往认为老师体罚学生是理所应当的,唯有靠鞭打才能教育出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如今尊重人权的年代,校园已开始提倡爱的教育,不再以鞭打惩罚学生,而是以好言相劝,让学生打从心底明白正确道理。
上述调查也显示,部分家长仍是赞同校园体罚,可教育学生除了是老师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家长本身对待教育孩子的态度,毕竟家庭才是最好的教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