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书香

怀念岁月的美食情书——马世芳《也好吃》

提起马世芳,一般人对他的印象大多是乐评人、资深广播人、金曲奖评审和写过几本关于音乐书籍的作家。因拥有丰厚的音乐底蕴也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在大众心中马世芳就等同和音乐划上等号。

直到几年前,搬家加上疫情不便外食,促使马世芳当起家庭煮夫负责照料一家两口的一日三餐,因一些边学边做的菜经常煮过既忘,他便开始把料理配方和心得写成笔记并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当成记录,就这样渐渐做出了不少传统记忆中再加点自己创作的家常小菜,但让马世芳始料未及的是,这些随性的美食笔记比起他耗费心思书写的音乐文章获得了更多的回响和点赞。大概从那时开始,马世芳爱料理的灵魂、馋嘴嗜吃的天性终于得以展露无遗,也因为这些美食笔记,促成了几年后这本饮食散文《也好吃》的诞生。

也好吃》主要分成两辑,辑一为念想,马世芳主要书写从小记忆中最熟悉和怀念的美食,其中有家传美食“百页白肉”,是由曾外祖母从苏州带到台湾的家族之味,流传到他这辈已成为每年团圆饭必备的仪式感大菜。也有学生时期每逢夏天爸爸必亲手熬制的“酸梅浓汤”,只用乌梅、冰糖和水三样原料熬制的酸梅汤加上冰块喝来清凉解暑,任何果汁汽水都比不上,那是马世芳年少时最美好的夏日记忆。还有在他成长中代表着独立自主的街头小吃“烤香肠”,马世芳在大一那年跑去中正庙广场参与野百合学运静坐抗议,在现场被路边摊老板请吃了生平第一支冲击味蕾的烤香肠,此后更被他喻为“民主香肠”。借由这些章节我们看到了马世芳和家人的关系、他的成长岁月、他经历的时代变迁,其中都和美食有所牵连,美食赋予了生活更多的温度和意义。

辑二则为做菜,记录着马世芳的做菜杂记和心得。颇为壮观的是他把不同的食材井然有序的列出了各种的烹煮方法。面就有炸酱面/麻酱面/葱开煨面/炝锅面/雪菜肉丝面、饭则有虱目鱼炒饭/台南风海鲜咸粥/上海菜饭/鲜笋香菇鸡肉炊饭,还有大肉三锅:东坡肉/红烧猪脚/白煮猪脚、小排四帖、虾三样、牛三碗、豆腐三味等等。单看菜单已让人垂涎三尺,细读之下更惊讶于马世芳的做菜思维清晰有逻辑,每道菜的做法和备料都尽量简单有条理,细节处却又不马虎,他会附加不同的配搭和选项给读者参考,对做菜时的情景描述还原度极高,酸甜苦辣酥脆软绵油炸清蒸焗烤凉拌等各种做法和味道都描绘得生动有趣,文字仿佛就在眼前跳动成一道道有滋有味的美食,读着读着就开了心扉也饿了肚子。

本书取名《也好吃》,看似轻巧却另有含意。马世芳写做菜,经常会带着“也”的智慧与哲学。像书中所写:“三杯鸡关键的麻油份量随性,下满一百毫升或减半也可以,爸爸只下三十,我下满一百,结果香气冲脑也很赞。”、“动物油的香气是干拌面的灵魂。猪油之外,煎鸡皮的鸡油、牛排边角肥脂炼的牛油、煎鸭胸的鸭油,也都很好。”、“ 做上海菜饭时青江菜可以用其他叶菜代替,咸肉换成香肠腊肉腊肠也行,好吃就好。”等等。

因不局限既定的调配和食材,没有刻板的做菜原则,反而可以灵活的创造出不同的美食料理。马世芳多次强调做家常菜本就没有既定不变的食谱,都是看当下的环境食材味道做适度的调整。这个“也”字,即是马世芳对食物的包容,也是他与食物共处的态度。没有过多的负担,即使不完美,也可以美好。马世芳就这样贯彻着自己的做菜初衷:“只要做菜就是一件很疗愈的事”、“只要用感情去煮,都好吃”。

走出熟悉的音乐领域,做菜写吃或许不是马世芳最拿手的绝活,但原来擅长用文字叙述事物和传达情感的作者,书写何种题材都能驾驭得宜,令人一读难忘。马世芳透过他纯熟的文字为食物赋予了鲜明的滋味和独特的生命,让这些家常菜得以再次的被唤起、被看到、被喜爱而留下记忆。《也好吃》就像记载着某段怀念岁月的美食情书、偶尔再翻阅依然觉得趣味盎然、滋味百般。

🔗购书链接:城邦阅读花园

▌发布业务配合文章或资讯可电邮editor@theinterview.asia或电联011-26670914洽询。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城邦阅读花园

马新城邦期许能成为马来西亚中文阅读的服务平台,不管是台湾,香港或中国大陆的出版品,都能为读者找到他们想要阅读的。除了有城邦閲读花园网路书店,提供超过40万种书及各种文创、影音商品给读者选择;同时位于吉隆坡大城堡还有实体空间——城邦阅读花园及阅心,是让读者心灵放松的阅读空间及互动活动。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