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Clubhouse的手机软体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在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等各界名人相继加入Clubhouse并发表线上语音直播后,如今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获得邀请码,甚至在中国政府祭出封锁措施之前,邀请码还在中国的网购平台贩售,可谓是另类的“一码难求”。
Clubhouse受到各大媒体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网民在这款手机软体中,短暂获得了与墙外的世界沟通的机会,并理性的交流了在国内被视为禁忌的各种课题。无论是新疆再教育营、天安门事件、香港国安法、台独等课题,来自两岸三地的网友都能在平台上发表意见并理性讨论彼此的看法,加上软体阅后即焚的机制,让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形成难得的正向交流。
由此可见Clubhouse不仅建立了通过声音进行双向交流的社群沟通平台,还通过邀请码的机制一定程度的保障了参与者的素质,让Clubhouse中的社群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让参与者有理性讨论各种敏感议题的空间。
比起脸书和推特等仇恨和谩骂日益增长的网络平台,Clubhouse保留了社群媒体的优点,却也暂时规避了其缺陷。
但笔者认为,Clubhouse其他社群媒体之所以能迅速被大家追捧,其背后的核心原因是现代社会普遍日益升高的社会焦虑和社会竞争,而社群媒体正好能填补现代人的社交脆弱。
如今的世界尽管物质生活有了大幅提升,但这样的社会却没有让我们更有余裕以经营自己的社交网络,反而日趋激烈的竞争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益遥远。如今人际关系的疏离成为社会的通病,疫情肆虐更让这样的疏离恶化。 《人类大历史》的作者哈拉瑞便表示,如今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开始下降,逐渐解体,这个世界正在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尽管许多人的生活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孤独和寂寞,但现代人却日益害怕进入亲密关系。这是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和思想解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考验彼此之间的包容和尊重,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成为相处的阻碍。
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越来越需要克服种种不确定性,不仅需要彼此都对对方感兴趣,还要在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磨合并承担可能的创伤,甚至要承受一拍两散的风险。
更令人难过的是尽管社交能力是孩子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能力,但如今在双薪家庭日趋普遍、“独居小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孩子普遍缺乏社交楷模和社交练习。他们渴望社交的同时,又缺乏社交能力,形成孤独的恶性循环。
Clubhouse等社群媒体的流行反映的是我们一方面想要和名人接触,想要获得各种观点并寻求认同感,却又害怕面对实体社交中种种不确定性的焦虑。
然而人们通过社群媒体来维持某种程度的社交并同时避免深度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科技只是满足了我们的需要并规避了我们恐惧的部分,却没有真正解决人类社会的社交恐惧,反而让人更不擅于面对面接触。
当我们依赖社群媒体来与外界接触的时候,我们等于是通过科技让我们逃避现实的不确定性,寻求稳定可控且随时可以切断的连结,但当我们越是依赖科技营造的温箱,我们与现实就距离越远,这无助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只会让我们更脆弱。
《在一起孤独》一书中作者雪莉特克便表示,我们对科技的期望日益增高的同时,对彼此的期待也日益降低,在社交面前不知所措的我们太容易被低风险且唾手可得的社会连结吸引。科技看似可以让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可期,让人有可以轻易掌控的错觉,但这终究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反而会拉开社会差距。
当社交能力变得越来越稀缺,在别人面前完整表达自我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依赖科技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只是到时或许为时已晚了。
尽管科技能让我们从繁忙压力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出口,但我们始终不能依赖科技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交难题。Clubhouse让我们得以分享彼此的观点,也考验主持人的控场和反应能力,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取代我们在现实中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倾听。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才能在百花齐放的社群媒体中遨游四方,却不至于深陷其中。
科技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身边的人,更了解这个世界,但滥用科技却将让我们变得失能,失去身边的人,也失去自己。
Clubhouse会不会和其他社群媒体一样,终究沦为同温层林立的地方?人们对种种课题的鲜明立场,会不会使这里变成新的战场?
可以确定的是,若我们继续营造一个又一个让我们可以规避社交风险却又能获得关注的平台,我们获得的或许是一点点的掌控感,失去的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倾听、同理和包容。这样的社会,要怎么不孤独呢?
你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