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专访叶如芬(上):从场记到监制,她的电影之路

台湾资深电影工作者叶如芬从场记一路做到制片人,再成为电影监制,纵横电影业三十年。她有过因拍电影而欠下巨债,努力拍片还债的经历,但还清债务后,她依然选择留在电影圈发展,一直奋斗至今。

2013年,叶如芬获得第50届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这位电影人时常劝告年轻人不要贷款拍片,因为拍电影是一项成本高昂,且具有风险的事业。

“我做制片已满30年了,回想起我的年轻时代,第10年、第20年的时候,是否曾经犹豫或想过放弃?“

”其实是有的,因为电影制作有时候很辛苦,也很痛苦。”台湾资深制片人兼监制叶如芬接受《访问》专访时这么说。

自1993年始,叶如芬便投身电影业,深耕电影产业至今三十载。

由于擅长电影开发投资、资源整合、预算掌控与制作,再加上丰富的拍摄经验,叶如芬合作过的对象囊括各个世代,不但作品题材各异,而且不少都是享誉中外的优秀导演。

她以独到的眼光持续制作电影及整合华语区优秀人才及资源,期许健全台湾的制片制度,制作与监制了许多不同类型,多元创意的优质影片,例如蔡明亮导演的《天边一朵云》、吴宇森导演的《赤壁》、陈玉珊导演的《我的少女时代》、陈玉勋导演的《总铺师》、黄信尧导演的《大佛普拉斯》以及锺孟宏导演的《阳光普照》等。

2013年,叶如芬获得第50届金马奖颁发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

叶如芬监制的电影多不胜数,而且常得奖,像《总铺师》、《阳光普照》、《大佛普拉斯》与《同学麦娜斯》,都是叶如芬监制的电影。

电影是高风险行业,千万不要贷款拍片

对叶如芬来说,电影本来就是一门严峻的行业,成本高昂。因此,她经常劝告年轻人不要贷款拍片,而应考虑其他方式。

她不希望其他年轻人也经历与她类似的惨烈过程,“拍电影是一项成本高昂,且具有风险的事业。”

“因为这真的会让自己陷入更痛苦的深渊,我觉得现在大家很容易转变,你自己要想办法突破这个困境,这是一定要的。”

在电影行业,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是永恒的博弈。叶如芬说,票房与口碑、叫座与叫好,这些矛盾经常出现。只有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电影业的持续发展。否则,素质不佳的电影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让资方对电影投资退缩。

《访问》特约记者黄妙仪专访台湾资深制片人叶如芬时摄。(图片来源:访问网)

有些导演觉得自己表达的观点没有人能抓到,曲高和寡,鲜有人问津,率直的叶如芬会直接告诉他们:“那就表示你在做着的这件事情是失败的,你要承认,你是一个失败的创作者。”

这番话虽然直白,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忠告。导演们可能在剧本撰写或拍摄过程中没有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没有把剧本做到最好。

“大家太急着想要做影像表达,因为现在太多短视频,做Youtuber什么都可以,可是你要做电影,你是不是要把故事做到最好才拍出来?”

叶如芬认为,先将想法和剧本优化,让世界都能看到你所表达的影像,那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我从来没有说过要鼓励导演创作,特别是现在导演太多了。有些导演拍出来的电影质量很差,他们其实不适合当导演,应该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她坦言自己有时候会表现得强势,因为她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得更好。

“可是我真的要讲真心话,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大家都太矫情,有时候你就是算了,不要讲了,因为大家,你算了,我算了,那这个事情,它不会往前进。”

拍电影是一个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无论是制作人还是监制,都需要有强大的心脏、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从筹备到拍摄,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因此周全的组织能力也非常重要。

叶如芬获是第50届金马奖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图片来源:访问网)

叶如芬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使得她在管理台湾拍摄团队和中国大陆团队时,即使团队规模是七八十人或两三百人,也能够临危不乱、应对挑战,并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想方设法将损失降到最低。

“那刚开始当制片的人,能不能做到做得到这样?当然不能,因为你要从每一次的失败过程里找到经验。” 叶如芬也曾遇到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经验,她勇敢面对和承受失败,也会记住教训,下次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她率真的说,在刚开始担任制片人的时候,自己也曾生气、骂脏话和喝酒。

才华永远要放在第二位,第一是团队精神

叶如芬认为,在资金、创作和团队三大环节中,团队最为关键。

“我也常劝导演,才华没有用,才华永远要放在第二。第一是团队之间的合作,电影是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创造出来的。”

导演是电影制作中的领导者,是故事的创作者。但是,导演需要与制片人、摄影师、演员和其他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才能把故事拍成一部成功的电影。

在片场中,叶如芬总是能够带着自己的气场,“我是一个很强势的人,这不是我故意要表现强势,而是因为我个性比较像男生,所以我很中性。”

叶如芬坦言自己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但这并不是故意要表现强势。(图片来源:访问网)

她不会倚老卖老的告诉团队,大家要刻苦耐劳,而是采取更加巧妙的方式来激励大家一起工作。

例如,早上六点的通告,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辛苦。但是,叶如芬会提前在五点抵达现场。“因为我要看大家,谁迟到。一次就够,因为你说监制都躺在家,我就五点半就出现。我以前会这样,偶尔五点半就坐在那里,我看谁会早来,或什么,我会注意制片组的心态,因为刚开始,我一定会这样做。”

前年在她顶着台风开车到宜兰的拍摄现场,还请了团队吃茶点。“他们就说,台风天你怎么来了?我说那你不是说凄风苦雨吗?那我就过来看看你们了,我用这个方式,起码让大家觉得,你心与我们都同在。”

从前她当制片人时,角色非常多元化,在片场中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还和免费借出场地的人喝酒吃槟榔,她说当你清楚自己的目的时,做这件事就不会觉得辛苦。

“我觉得做电影的工作范畴,确实是比较庞大,然后你要面临的那个身心灵的状态,实际上要非常的周全。”

从电影场记做起,一路做到监制

叶如芬的气场是自我训练的成果,她最初在电影圈里的工作是位场记。

“那在现场,场记是最小的,每个人都可以欺负我,每个人也对我很不友善,可是我都忍着。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就想,没关系,也不过一个多月,我拍完就算了,可是还是有认识到,很多电影圈的好朋友。”

到后制阶段,叶如芬自愿跟着导演学习。虽然她没领薪水,但坚持跟后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随后导演让她当执行制片人,制片生涯从此展开。

《忠犬八公》是叶如芬最新监制的一部电影。(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个山水有相逢的圈子,从前在她当场记打板时,骂”诶!胖子你打完板走开,不要在那边挡着“的摄影师,几年后开口说”如芬你在做制片,那有什么的话,大家可以那个就是沟通一下“来找工作。

她把这个经验作为范例,有时候需要忍耐一时的气愤,几年后那些对你不好的人,可能会成为你的同行。

叶如芬认为,大家需要开放心胸,她在面对马来西亚或台湾电影人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障碍,总是担心自己的电影是否能获得好成绩,例如票房和奖项,能否成为影展上的冠军或最佳影片。但在追求这些成绩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自己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我要先把我的故事做到最好,然后希望更多观众能够看到。” 叶如芬认为,这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

她经常保持乐观“你当然也可以有悲观的权利,只是说当你悲观,其实也于事无补,只会更沮丧,然后就会有点想离开,因为有点受不了,或是有时候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机会。”

叶如芬认为,马来西亚电影人比台湾电影人更占语言优势,并且在海外发展和国际学习与交流方面更为积极。

”不要被自己的本地和本土所束缚,如果无法在本地实现突破,可以尝试到海外去寻求机会。“

下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黄妙仪

黄妙仪是访问网特约记者。从事访问/阅读/写作/节目企划/文案/配音工作,以多职人生体验生活。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