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播报潮语新闻的会长 林家光:”没事好做的会长我不做“

赞助 Sponsored by  
今年75岁的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林家光,自嘲自己已将人生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卖”给了会馆。听他说话,咬字吐词间漫溢着一种独特而亲切的韵味,闲聊后得知,原来林家光曾在电台播报潮语新闻多年,亦是“丽的呼声”潮语话剧组成员。正因有过这样的背景,马潮联会在林家光的领导下,致力于推动乡音文化与华文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会馆领导人绝非一项闲职,性格直爽的林家光坦率地说,“如果上任会长后,没有什么事情好做,那么这个职位我不要了。”

“从1971年开始,就被‘抓’了进来。一抓就抓了50年,整个青春,整个中年,大半辈子都‘卖’了给会馆。”

林家光的华团人生,是由一颗小小的乒乓球开启的。当初,雪隆潮州会馆举办一项乒乓赛事,他与友人决定参赛,自此成了会馆会员之一。获选为青年团团长后,会馆更成了他一周七天都来逗留的地方。“放工就来,放工就来,一整天都在这边,打乒乓啊,参加缝纫班、书法班,还有汉语班,我把青年团搞得很活跃。”

会馆有什么魅力,能够让一个人愿意长时间待在这里,为它尽心付出?对林家光来说,在会馆不仅可以收获如家般的亲切与温暖,还能摆脱日常工作的枯燥与沉闷,为他的人生带来不少乐趣。

“当你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不是你喜欢的,也没什么出息,有时还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当你走到全新的环境,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大家一起谈天说地,放松身心。在会馆里,只要勤劳付出,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最重要的是,你会开拓视野,你对自己、社会,甚至整个人生的心态也会改变,这个改变无形中为你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一颗小小的乒乓球,林家光就这样加入雪隆潮州会馆,自此将自己的三分之二人生都投放在会馆事务上,现为马潮联会总会长。(摄影:李淑仪)

如今,林家光刚刚卸下雪隆潮州会馆会长的职务,并在一年前正式升任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马潮联会)总会长。他说,这是自己发梦也没想过的事,但既然要当组织的领导,他想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否则没意思。

开办中六中文学习中心 鼓励华中生报考中文

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姿态,而林家光绝不想当翘起双手什么都不干的那一种。六年前获选为雪隆潮州会馆会长时,有人曾这么跟他说:前任会长已将重要的事都做完了,轮到他时轻松多了。

“我说,如果我去一个会馆,做一个会长,没有什么事情做的话,而我又不能构思一些计划去推行,那么这个职位我不要了。”

说话干脆直爽的林家光绝不只是泛泛而谈,上任会长后所定下的目标,他都一一实践,包括重启潮州文学奖,资助本地作家出版著作,以及购置一所大厦,促进会馆财务流动。“刚好买了大厦不久,就碰上疫情,我们潮州会馆成了第一个协助接种疫苗的乡团组织,也为有需要的群体派发物资。”

位于吉隆坡红土坎路(Jalan Lumut)的潮州大厦,是雪隆潮州会馆与马潮联会会所的现址。(摄影:李淑仪)

这所潮州大厦位于吉隆坡红土坎路(Jalan Lumut),在2020年9月正式落成。两年后,集结潮州乡亲的情谊,常年寄居在雪隆潮州会馆屋檐下的马潮联会,也在大厦里有了新会所。马潮联会成立于1934年,目前旗下共有58个属会。

甫在去年上任马潮联会总会长,林家光也有他想要在任期内完成的事,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中六华文科目的报考人数。

“我感觉到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我们看到报考中六华文的考生人数急剧下跌,2021年的考生人数不到300人,反观报考淡米尔文的考生有900人。然而,现况是绝大多数的华文老师都是来自华中,而非独中。如果华教持续这样下去,慢慢地大家连华文都不会看的时候,你还怎么去推广文化,传承文化?”

于是,马潮联会与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合作,在全国7个据点开设中六中文学习中心,并出资印刷教科书免费派送,试图改善中文报考生大幅下降的现实。

眼见全国仅有23中学开办中六中文班,STPM中文报考率急剧下降,马潮联会总会长林家光(右)与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主席李金泉(左)在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中)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广中文教育的促进与发展。(图片来源:东方日报)

提倡口语化念潮语新闻 “华语式潮州话”没灵魂

另外一件萦绕在林家光心头上的事,是会馆如何能够有效地推广潮州乡音,避免潮州方言逐渐失落于年轻世代。

听林家光说话,总觉得他的咬字吐词间漫溢着一种独特而亲切的韵味,字正腔圆的语调,但又不会让人感觉距离太远。原来他年轻时曾在丽的呼声电台用潮州话讲广播剧,也在电台播报潮语新闻十年之久。

1985年,马潮联会曾向新闻部要求增添潮语新闻的环节,这项要求在无人反对下正式通过。潮州话相当流利的林家光也是自那时起,在未曾接受过正规训练下正式成为一名新闻播报员。

“那时候他们给我两张纸,我只念了一小段,他们就叫我停下来,说我随时可以正式来(上场)了。”有次,他因为路上堵车迟到,抵达现场拿了新闻稿,还未细读就得立即上场直播新闻,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足见他的本事。

马潮联会的会所装潢富丽堂皇,同时不失浓厚的文化气息。林家光打趣说,来到的人都说这是六星级的会议厅。(摄影:李淑仪)

虽非专业出身,可林家光对潮语新闻播报一事,有他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其中一个他积极落实的主张,是用口语化的潮州话来念新闻,如此才能拉近听众与播报员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念的潮语新闻我不大欣赏,他们的潮州话没有灵魂,我称它为‘华语式的潮州话’,即用华语的语法和发音来念潮州话,听起来文绉绉,没有亲切感,就像明明在喝茶,却尝不到茶叶的味道。对我来说,新闻播报不能粗俗,但可以通俗,使用口语化的潮州话,就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而不是以提高半个调的姿态来报新闻。”

要把潮州话说得好听,林家光认为很多细节上的处理,包括轻重声、连读变调和文白异读等等,都需要格外着重,否则听在他人耳中,腔调会变得硬邦邦、不自然。他也深知,身为新闻播报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确保自己的发音完全正确,以免误人子弟。

“新闻是直播的,不能剪辑,因此我得鞭策自己,不能念错,只要那个字眼我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我一定会查字典,因为听众会以我们为标准。”

后来,官方曾数度提出取消方言新闻时段的打算,林家光也从中斡旋,才让电台的潮语新闻得以保留下来。“潮州话是古汉学,我们认为方言新闻有它的存在价值。”

如今,作为会馆领导人,身兼推广潮语文化的责任,林家光计划将他的经验写成教科书,让更多人了解道地潮州话正确的发音技巧。

潮州美食多变化 潮汕人心胸多宽达

离开会馆,跟着林家光到访城中一家餐馆品尝道地的潮州美食。餐桌上有海鲜粥、蚵煎、卤味、芋泥等丰盛佳肴,每道菜色都能牵引出一则则专属于潮州人的故事。

以海鲜粥为例,林家光解释,当初潮州人靠海而居,生活拮据,只好将一碗饭熬成好几碗的粥,再放入垂手可得的海鲜点缀。“潮州人的粥不会煲到绵绵的,而是在米粒一裂的瞬间就关火,所以保持粒粒分明的口感。”潮州美食多见卤味,同样因为生活贫瘠,为了不浪费食材,潮州人便将食物腌制起来保存。

“潮州菜有很多变化,你不会吃腻的。所以我感觉到潮州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背后的故事,我们必须将这些文化发扬起来,让年轻世代知道。”

林家光:“潮州菜有很多变化,你不会吃腻的。所以我感觉到潮州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背后的故事,我们必须将这些文化发扬起来,让年轻世代知道。”(摄影:李淑仪)

虽然生存环境并不富足,但林家光表示,潮州人由于靠海吃饭,养就了他们心胸宽阔的性情。

“出到大海,危险性很高,所以潮汕人会习惯看开一点,视野也会比较广阔。所以你看很多潮州人做生意都很果敢。加上南蛮地带天灾很多,所以潮州人都会比较勤俭、刻苦耐劳。”

这番刻苦耐劳的精神,多少也体现在林家光的身上。今年75岁的他,嚷嚷着说自己能退但绝不能休,每天都得动脑筋思考、筹划会馆事务,这样才不会容易衰老。大半辈子都“卖”了给会馆,如今回首,感觉如何?

“很充实,很充实。”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淑仪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字工作者。

伍嘉峻

《访问》摄影师兼剪接师。只想透过镜头去看这个世界,时间记忆会流逝,影像它不会。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