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满足城市张氏宗亲需求 张文震:我们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赞助 Sponsored by  
说到会馆老龄化的普遍现象,雪隆张氏公会会长拿督张文震给出有别于多数华团领袖惯常吐露的说法:“我们没有青黄不接的问题。我们的公会成员,年轻人很多,专业人士也很多。”追问箇中原因,他认为,把会馆定位好,是很重要的一步。自2018年接任会长职务,他就意识到,城市宗亲生活繁忙,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他将雪隆张氏公会重新定位为“城市型公会”,不只是做传统会馆常做的事,也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我们没有青黄不接的问题。我们的公会成员,年轻人很多,专业人士也很多,有硕士生、博士生、文化人、出版人、诗人等等。我没有觉得这(会馆老龄化)是一个隐忧。”

拿督张文震,53岁,2018年接任雪隆张氏公会会长,2021年蝉联至今。说到会馆老龄化的普遍现象,他态度坚定,给出有别于多数华团领袖惯常吐露的说法。追问箇中原因,他认为,把会馆定位好,是很重要的一步。

雪隆张氏公会座落在发展蓬勃的商业地带,生活在这里的宗亲,多是行程紧凑的都市人,汲汲营营追求自己的梦想与抱负,想要说服他们挪出时间投入会馆活动,并不轻松。而张文震自有他的见解与应对。

吉隆坡宗亲的需求,跟其他地区宗亲的需求,稍微有些不同。吉隆坡的宗亲很忙碌,有自己的事业要打拼。他们不会比乡镇地区的宗亲更加热衷于公会活动,但不代表他们对宗亲会没有一份归属感,他们还是非常想要参与公会,只是碍于他们有太多选择。”

要成为别人百里挑一的选择,就得想方设法突显自己。

“若我们只是举办中秋晚会,或是孝亲敬老的活动,就没办法让他们看到你,因为大家都在做类似的事。我觉得,城市宗亲要看到的是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别人做不到的事。只要他们认同你所办的活动,你不用去找他们,他们也会自动加入。

拿督张文震,53岁,2018年接任雪隆张氏公会会长,2023年上任马来西亚张氏联合总会总会长。(摄影:李淑仪)

听父亲的话:加入宗亲会,认识名人前辈

当初加入雪隆张氏公会,也是张文震正值盛年之时。

张文震来自雪兰莪的万津小镇,父亲是学校董事长,母亲是学校老师,他笑说,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没法在学校使坏,只好努力读书,所以考试成绩优异。“既然成绩不错,父亲也活跃于华社,他从小就带我们搭巴士到吉隆坡参加各种乡团、商会,去申请奖学金。这让我对公会有了感情,有一种归属感。”

于是,长大后加入华团组织,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有天,父亲将一张纸扔在桌上,让张文震填写。那是雪隆张氏公会的入会表格。父亲劝道,公会里有不少雪隆地带的政商名人和华团领袖,认识这些前辈,有助拓展人脉,丰富未来际遇。

“我也没有拒绝。爸爸讲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大学毕业出来,我们应该要去认识更多长辈。长辈给你的劝告,往往最真诚。”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余年过去,张文震也从当年的普通会员,被推举成如今的公会会长。

雪隆张氏公会是在2006年由荣誉会长拿督张子贞律师率领的筹委会所筹组而成,创会距今只过了短短18年的时间,是个相当年轻的华团组织。用张文震的话来说,公会仍处在婴儿期阶段。少了岁月的沉淀,无论是硬体建设的欠缺,或是软体积累的匮乏,都是他在会长任期内需要正视的挑战。

张文震认为,不管是经营公司,还是领导公会,都是一样的道理。“公会也是一个institution(机构),一定要寻找强项、弱点,做好定位,重新出发,一定要有个目标。”上任会长后,他为雪隆张氏公会设下”城市型公会“的定位,主动与海外宗亲会接洽,朝先进的路线发展。(摄影:李淑仪)

“城市型公会”的定位:对接国内外张氏宗亲

2018年上任会长后,张文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公会购置会所。有了专属的空间,才能有所凝聚和积累。

“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会,不像其他吉隆坡公会有百年历史,我们没有先贤捐出一块土地来盖大楼,也没有一栋三层楼五层楼的会所。所以,当我接任会长后,首要任务就是给雪隆张氏公会一个家。”

在选址上,张文震却另辟蹊径,将会所安置在吉隆坡市中心的办公楼,有别于传统会馆常见的模样。进出这栋商业大厦的人流,均是身穿西装衬衫的上班族;上楼前,还得经过保安的层层关卡。

看似违和与不便的背后,张文震指出了会所地点的独到优势,符合他为雪隆张氏公会设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我把雪隆张氏公会定位为一个城市型公会,有别于乡镇地区公会的性质。我们处于全国首都,吉隆坡是对外的窗口,这让我们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代表全马宗亲与海外张氏宗亲对接。自从我和理事会上任之后,雪隆张氏公会已经成为各国宗亲访问的对象,印尼、新加坡、泰国、中国和台湾等等,我们也非常乐意去跟他们交流。”

张文震表示,当海外宗亲光临吉隆坡,多居住在市中心,距离会所的路程不远。因此,雪隆张氏公会在他的领导下,成了各国宗亲频繁造访的对象。“这也符合当初我接任会长后所设下的方向和路线。”(摄影:李淑仪)

然而,放眼望去,办公楼单位面积不算太大,里头寻无供奉张氏先祖张挥的神台或祠堂,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宗亲会,又怎能少了祭祖之处呢?

为此,在2023年杪,雪隆张氏公会与仙境集团合作,携手在仙境古城打造马来西亚张氏祠堂,作为凝聚代代宗亲、记录张家名人事迹,以及举办春秋二祭的场域。

文化传承:成立族谱中心、修复百年古坟

虽将雪隆张氏公会的定位往“先进”与“国际化”靠拢,但在张文震看来,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公会存在的核心价值,即使来到21世纪的今天,终归是那些“最老套”的理由。

“公会存在最大的使命,第一,还是最老套的‘凝聚宗亲’;做到了这点之后,第二步就要做文化传承。”

文化的底蕴,需要经年累月地积攒。可惜的是,吉隆坡开埠百年,直到18年前才出现第一个张氏宗亲会,这也意味着,关于吉隆坡张氏宗亲世世代代的文献记载,始终是一个缺失的存在。

但只要有心,从此刻开始总未算太迟。对此,张文震也已有他的计划。

“我最近都在鼓励张氏宗亲捐献他们的族谱给我们。我们将在三个据点设立马来西亚张氏族谱中心,即仙境古城张氏宗祠、砂拉越张氏总会,以及沙巴张氏总会,作为收集和保存全马张氏族谱的地方。以后,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想要寻根,就可以到族谱中心来。”

雪隆张氏公会目前已出版两期《张家会讯》,由理事亲手编辑、撰写。会长张文震解释会讯诞生的缘由:“我们曾想过很多办法,去寻找张氏宗亲在吉隆坡的奋斗史,可是真的找不到。所以我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买会所,让我们的文献资料有一个地方可以保存。第二步,我们必须把保存好的文献资料化,用文字收藏、记录下来。”(摄影:李淑仪)

同时,得知吉隆坡广东义山有座无人认领的张氏古坟,雪隆张氏公会有意负起责任,展开维护与美化工程。

“我们去考察后,发现这座古坟是在120年前修复的,却一直找不到主人。我们曾在报章上刊登启事,三年了,没人来认领。那么,作为雪隆地区的张氏宗亲会,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认领它,再找专家协助修复古迹。”

吸引庞大的潜在会员:不做“一般的宗亲会”

领导一个年轻的会馆,许多建设必须从零做起,而张文震并不言苦,因为有心就不怕难。

“这是一个使命。对于文化,对于传承,这个使命会给你很大的动力,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这股驱动他全心为宗亲会付出的使命感,又要如何与时下年轻人产生共鸣,进而吸引他们加入会馆?目前,雪隆张氏公会拥有逾300名会员,当中不乏自发入会的年轻专业人士。担任会长已有6年光阴,张文震对此有他的心得。

“我们发现到,当你的公会活动很频密,你所做的事情在宗亲眼中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是与众不同的,自然而然就会涌入很多新血。比如,我们的公会做了很多对接,把国外宗亲的企业带进来,也把国内宗亲的企业带出去。他们会觉得说,这不是一般的宗亲会,吃吃喝喝,或是来开一个会员大会,大家就走人了。”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领袖?张文震(左起)与《宗乡情浓》节目主持人陈韵传分享自己的看法。“第一,要以诚待人,用你的诚心去打动人,每个理事自然就会乐意为公会贡献。第二,要让公会保有活力,开会不要拖泥带水,做决定要迅速,权利要下放,其实就像管理公司一样,你必须清楚自己是一个船长,你有你的水手,你有你的副手,你有负责看风转舵的人,所以一定要把工作分配好。”(摄影:李淑仪)

从事房地产业的他,以商业角度看待宗亲会与宗亲的关系,因为在他眼中,经营公司与领导会馆是一样的道理,都应该以客观的目光分析一个机构的强项与弱点。

“我们必须了解,巴生谷有六七百万人口,而张姓是一个大姓。我们说客户群,或是我们的宗亲,在雪隆一带是非常多的,可见我们潜在的会员是那么庞大,而我们又要如何推广自己,让他们认同你,加入你?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一半了。

“今年我们庆祝18周年,期望有天雪隆张氏公会迎来50周年庆、100周年庆,当然到时我已不在这个世上,我非常乐意看到这个时间的到来。”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淑仪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字工作者。

伍嘉峻

《访问》摄影师兼剪接师。只想透过镜头去看这个世界,时间记忆会流逝,影像它不会。

郑爱嘉

《访问》实习生,目前是大同韩新学院广播系学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