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人都用手机拍照了,这时代还需要摄影师吗?——专访吉隆坡摄影节创办人Kim Teoh

如今人手一机的年代,摄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当摄影融入日常生活,轻松一按就可拍下照片,让记忆永不褪色,如此一来,传统摄影是否将被挤出时代的舞台?在人人都能随手拍照的年代,摄影师的角色还有何意义呢?在超过30年的摄影生涯中,张荣钦的拍摄工具不断改朝换代, 从菲林相机、数码相机,直至智能手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他对于摄影的初衷始终不变,只要能拍出好照片,足矣!

张荣钦是一名资深摄影人,以英文名字Kim Teoh在影像领域广为人知。从中学时代第一次拿起相机后,他与摄影就相连在一起了,“我唯一做得最好的事情是摄影,我唯一最有把握的事情也是摄影。

张荣钦的办公室书墙上,少说也置放着30台相机,其中以菲林相机居多,如今已不再使用,却舍不得丢弃。他打趣称,相机是书架的主角,书籍倒成了点缀,如同摄影在张荣钦的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无可替代、无从舍弃。

“对我来说,以前摄影是一种创作,表达我的想法,是一种美的呈现,后来摄影成了工作,是一种生活,很多人用文字表达想法,我用摄影表达我的想法、情感。”

张荣钦的书墙上,放置了逾30台过往曾使用的相机,更像是相机架。(摄影:赖咏嘉)
张荣钦珍藏的菲林相机。(摄影:赖咏嘉)

逾30年的掌镜工作中,张荣钦走过菲林时代、数码相机时代,至手机摄影时代,也从原先的专业摄影师身份,再陆续添上《摄影人》杂志(现称《摄影玩家》)创刊人与总编、摄影教学讲师、摄影人专业培训中心创办人、摄影旅人的多重身份。一路走来,张荣钦并不排斥改变,可他最在乎的初衷,是影像的质感、细节、层次。“只要相片素质符合要求,对我而言就可以了。”

可他坦言,初时难免对菲林摄影心怀情意结,“在彩色正片(Slide)的年代,所有专业摄影师都会用彩色正片拍照片,那是要很好的技术和测光很准,拍出来的色彩是百分百由摄影师掌控的。”

而在数码相机时代,摄影师可依靠后制调色,“很多人都很容易拍照了,因为后期制作很容易掌控,摄影因为数码化后就变得很容易。”

1995年《摄影人》杂志创刊号。(图片来源:张荣钦)

他于1995年创办《摄影人》杂志时,数码相机刚面世,像素不高、价格昂贵,因此张荣钦不急着立即改用,依然惯用菲林相机, “我用数码相机时已经是第二代了,大约2000年时,它的照片尺寸可以放到要求的尺寸了,我觉得可以接受了,才用数码相机。”

往后10年,是数码单反相机(DSLR)最辉煌的年代,接着无反相机(Mirrorless Camera)面世,体积也演变得更轻巧、素质也日益进步,再往后就是手机摄影的崛起了。

智能手机将淘汰相机? “只要摄影技术在,手机、相机只是媒介”

大约10年前,智能手机开始盛行之时,摄影界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智能手机将淘汰相机(smartphone will kill the camera),当时张荣钦并不相信,可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替代傻瓜相机,至如今智能手机技术日益跃进,他不得不承认,“智能手机已经把相机逼到一个死角了,这已经是事实。

他解说,手机摄影的最大便利就是轻巧和即时传播,而这是相机的致命伤,“如果相机还不提升传播速度,相机所占的(市场)比率就会越来越小。”

“很多所谓的专业摄影师会很排斥手机,包括我开始用手机时,有些朋友也问为什么。其实手机已经到了这个水准,我们要去正视它,因为这是不同的媒介。”

手机让摄影普及化,虽然他在工作时仍使用相机,但也曾亲身体验手机摄影的便利,“手机在进行街拍、拍瞬间的照片,都很好。相机的攻击性很强,让人排斥。”

张荣钦的手机摄影作品。(图片来源:张荣钦)

对他而言,只要摄影技术仍在,相机、手机只是一种媒介,“手机影响的是相机,不是摄影师。”因此,即使未来再也无人使用相机,摄影这门技术依然存在。

他将摄影器材比喻为武器,“就像我们在练枪时,瞄得准不准。摄影时,拿着器材的人很重要。我们已经有摄影的功底,不管给我手机或相机,在构图、角度,都可以捕捉到要的效果。”

张荣钦的另一手机摄影作品。(图片来源:张荣钦)

那相机摄影是否已经没落?张荣钦倒不认为,他相信爱上摄影的人都会购买相机,“当到了一个阶段,手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手机提升的是像素,但在细节、质感上还是有差别的,还是要拿回一个相机,可以作调整、控制他们要的范围。手机市场的确会越来越大,但相机还是会存在,可能存在的是中高档次的相机。”

他强调,手机与相机在现阶段仍有差距,“目前手机将像素做得很好,可是相机镜头用的是光学原理,手机体积这么小,光学效果基本上还是有差异,但不排除手机在未来可以达到相机的水准。”

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师  专业摄影应以独特思维突围

人人都可轻易拍照的年代,成为摄影师的门槛变低了,对于专业摄影师的要求却提高了。“大家的要求不再只是美,摄影师该如何呈现独特思维、观点和性格,变成摄影师突围的方式。”

能被称为好照片的,撇开基本的色彩、清晰度不谈,“另一层次是像大家所说的:‘这张照片很有feel’,指的就是情感,在画面呈现上会让人有所同感或感触。”

因此,要拍出好照片,摄影师对美学的造诣不可或缺,“在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很喜欢色彩亮丽的照片,这是最直接吸引眼球的,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当了解摄影艺术的美和层次上的差别,就有更多发挥。”

菲林时代才能见到的彩色正片,十分考验摄影师的技术与功力。(摄影:赖咏嘉)
张荣钦的菲林拍摄作品。(图片来源:张荣钦)

他强调,虽然目前手机也可轻易拍到好照片,可这个时代依然不能少了摄影师,可以生存下来的是比较优质、水平较高的专业摄影师,“从摄影技术看,是否知道光圈、快门等基本技术,是否了解构图、光线、角度,以及他的艺术修养、艺术触觉和敏感度。

他强调,“真正的专业摄影师必须懂得灯光、器材、布光、采光,部分摄影师只懂得用一个闪光灯,严格来说他们是半专业摄影师。”

张荣钦是摄影人专业培训中心的创办人,教导学员摄影技巧。(图片来源:张荣钦)

掌上科技的迅速发展,必定对各类摄影师造成或轻或重的影响,尤其是追求时效性的摄影类型,照片还未修图寄出,已经比手机相片过时了。“活动摄影师拍了照片后,回去要修图,弄好照片再发给客户,可是已经慢了,那个瞬间已经过了。”又或者,普通人单凭手机就能将食物拍得十分好看,亦影响了商业摄影的价值。

可他强调,专业摄影师依然有生存的空间,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摄影功底,是始终无法被手机替代的,“每位摄影师的岗位都没办法被代替的,摄影师的摄影素质、对摄影有独特想法或性格,可以拍到别人无法拍到的画面。”

吉隆坡摄影节迈入第23年头  本土摄影界的年度盛会

张荣钦的另一身份,是吉隆坡摄影节(KLPF)的创办人,从1997年举办至今,已来到第23届,成了本土摄影界一年一度的难得聚会。“这是凝聚摄影人的聚会,可以看到整个摄影环境的活力。”

当初决定举办吉隆坡摄影节,是创办《摄影人》杂志后,所衍生的想法,“杂志过于静态,只是出版杂志影响力不够,必须透过立体的活动、工作坊,才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张荣钦是吉隆坡摄影节(KLPF)的创办人。(图片来源:张荣钦)

今年,这项为期3天的活动将结合摄影与旅游主题,推出新概念“当摄影与旅游交汇”,摄影项目包括主题摄影展、摄影师作品展、旅游摄影展、旅游分享会与旅人对话、摄影讲座与论坛等。

张荣钦讲解,“旅游和摄影本来就息息相关,我们要让旅游人前来接触摄影,这是很好的转变,让摄影变得生气勃勃,如果只做摄影,就变成曲高和寡的事物。”

在相机业逐渐被手机侵占的年代,张荣钦也曾听过“近几年,很多摄影师都不去摄影展”的言论,可他却不认同,也不在乎,“几乎70%至80%的摄影界朋友都会出席,大家都会呼朋唤友前来聚会。”

2013年的吉隆坡摄影节。(图片来源:张荣钦)

在马来西亚举办摄影展并不容易,可张荣钦一办就是23年,从中可窥见他对摄影的热忱与坚持。他强调,“只要不亏钱,我就继续办下去。如果办摄影节是为了赚钱,我很早就已经停办了。”

今年的吉隆坡摄影节将落在8月23日(星期五)至25日(星期日),位于Viva Mall商场的Viva Expo Hall展厅,活动时间从上午11时至晚上9时。欲知更多关于吉隆坡摄影节的详情,可浏览其面子书专页。

延伸阅读:

吉隆坡摄影节又来了! 多达百场免费旅游与摄影讲座等着你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7 / 5. 评分人数: 3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赖咏嘉

《访问》编辑兼记者,从纸本杂志、电视台漂流到网络媒体,爱看好文章,盼写好文章。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