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他用单手继承传统甜点的滋味——独臂的印度甜点师傅

古玛没有右臂,这些年来,他就靠一只手,做出了这许多工序复杂的甜点。古玛的人生原本和甜腻、精巧的甜点制作根本沾不上边。成为甜点师傅以前,他是一名玻璃承包商,有自己的公司,但2009年某一个深夜,一场劫难却悄悄靠近⋯⋯

甜,是印度人过节最重要的滋味。“在印度家庭,甜点是节庆时招待客人的第一道食物。我们相信吃了甜点就会甜滋滋、开开心心。”印度甜点师傅古玛(Kumar)一路数下来:“从年头的丰收节(Pongal)、大宝森节、印度历新年到年底的屠妖节,还有结婚、庆生、派对、晚宴……,一年到头传统甜点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古玛从事印度甜点制作约有五年。他工作的“Sara Sweets & Cakes”,就位于印度庙密集的十五碑,因此经常有很多兴都教徒进来买甜点祭神。开业两年以来,生意一直很好。不管是平日祭祀或屠妖节期间,传统甜点如laddu、palkova、mysore pak、athirasam、ghee ball、jelebi等,都是很重要的供品。古玛说,这些甜点可以保存十五到二十天,“在庙宇献给神明完成祭祀后,庙方通常会把甜点分派给访客和信徒吃,并不会浪费。”

其中,laddu是最受欢迎的甜点,堪称印度甜点店的镇店之宝。这是用鹰嘴豆粉(besan)、印度酥油(ghee)、糖和豆蔻籽粉(Cardamom)做成的小圆球点心。

左起为印度甜点laddu、ghee ball以及athirasam。(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悠久的laddu由来有各种传说,有一说是古时候印度一位名医曾把芝麻涂上棕榈油或蜂蜜当作药品,还特意做成丸状便于携带和病人使用。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药物非常可口,就开始发明各种方法制作丸状甜食,并用来供奉神灵。“印度的猴神(Hanuman)和象神(Ganesha)最爱吃laddu,象神的画像还经常拿着这道点心。”平常的日子里,古玛一天大概会做一百到两百颗供零售:“Laddu有大有小,配料做法也略有差异,也可依个人喜好加入豆类或果仁。本地常见的包括普通laddu和ghee laddu,尺寸比乒乓球小,另外一种较大的Tirupadi laddu则主要用作拜神。”

我在店里挑了几件精致的甜点,一一尝试,竟比预期还甜。“其实为了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我们的甜度已经调整了。“古玛到过印度,吃过“正宗”的印度甜点,“那甜度,是这里的好几倍啊!”由于印度还是有很多人从事重度劳力工作,需要不断补充能量,因此大街小巷都是各式各样甜死人不赔命的甜点,“印度简直就是甜点的王国!”说起甜点,古玛滔滔不绝,但做甜点的手却没有停下来。

左为印度甜点jelebi,右为印度甜点palkova。(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家店里,除了蛋糕和坚果类,数十样甜点零食,统统出自他的手——他的左手。

古玛没有右臂,这些年来,他就靠一只手,做出了这许多工序复杂的甜点。这只手,从搓面粉、做模型,每个步骤都可以“独立”完成,“我不觉得用一只手做有什么困难,对我而言,凡事只要肯学,就可以。”说到这里,他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古玛的人生原本和甜腻、精巧的甜点制作根本沾不上边。成为甜点师傅以前,他是一名玻璃承包商,有自己的公司,主要承接高楼大厦的玻璃安装工作——这是一份粗重的劳力工作,攀爬、抗重物是他的日常。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卖力、肯吃苦、负责任的态度逐渐获得认可,公司慢慢发展起来,高峰时期旗下有二十名员工,“那时候我在业界的名字是Glass Kumar。”尔后,孩子陆续长大、成家立业,人生至此,似乎已达到世俗“成功”的标准了。

2009年某一个深夜,一场劫难却悄悄靠近。

那一晚深夜,他终于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骑着摩托车回家。他清楚记得,时针刚刚指着半夜十二点,他几乎快到家了,一辆车狠狠撞上他就逃走了。他伤得很重,在意识消失前,他依稀看到一辆路过的大道巡逻车停下,为他打了两通电话,一通召救护车,一通通知他太太。他被送到马大医院, 医生把他的右手臂截肢,再割下他左腿的皮肤去修补伤口。手术整整进行了六个小时。医生甚至请太太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他很有可能从此昏迷不醒。

但手术结束不久他就醒了过来, “连医生都说我的生命力太强了!”说起生命中遭逢的巨大劫难,他却还是笑呵呵的,“失去一条手臂,我没掉过一滴眼泪,唯一难过的事,是再也无法做粗重的工作。”

古玛因意外失去右手,靠左手完成了各式印度甜点制作。(摄影:黄子珊)

他喜欢做事,从前忙忙碌碌的日子一直让他觉得充实。车祸前,他最高纪录是一天打三份工,“我白天去安装玻璃,下班后就在小学当保安值大夜班,有段时间朋友的造纸厂缺人,我又每天凌晨四点去造纸厂工作,也不觉得辛苦。”

车祸后,他被迫在家休养了半年。某天一回神,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半年不事生产,马上出门找朋友,并打听到十五碑一家印度甜点店请店长。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最爱的玻璃行业,决定转换事业跑道。本来他的工作只是负责接待客人,但他求知欲旺盛,看到师傅制作甜点,就天天站在一旁偷师,“当时师傅都是从印度请来的,以前这些大师傅不爱教人,我就自己在旁边看,默默记下。”

在甜点店打工的前五年,他几乎把所有的甜点制作程序背得滚瓜烂熟,“我从来没有做过食谱记录,全都记在脑子里,直到今天还是这样。”第五年,印度师傅决定回印度老家,他理所当然地成了最佳替代人选。后来,店家因土地征用被迫关闭,正好另一位朋友计划开甜点店,请他来当甜点师傅,他欣然答应。

进入糕点制作的世界,原本只是古玛失去手臂后的将就和妥协,但做下来他却也慢慢爱上了这个行业。他的甜点食谱皆源自印度,以手工制作,保持“正统”味道以外,古玛也在造型上加入新花样,推出各种水果造型的点心。玻璃橱窗内,一个个精致小巧、色彩丰富的点心,总是让路过的人忍不住驻足,来客中甚至有不少非印裔同胞。这些来自​​客户的肯定,一直给他很大的满足感。

“其实,就算是同一种甜点,每个店家都有各自的食谱和味道。”也因为如此,不少业者都不愿公开自家的制作秘籍,但古玛却是少数逆流而行的人, “我不会想要自己私藏,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在了,还有人可以把这些味道延续下去。任何人只要肯学,我都愿意教。”说完又补充:“可惜啊,至今都没有遇到想学传统甜点的人。”

其实制作甜点一点也不轻松,他一天工作十二小时——厨房闷热、前台冷气又太冷,他截肢的切口受不了冷气,一走出厨房,就得用外套覆盖起右手臂——并非要掩饰身上的残疾,他一点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缺了一只手,但我没有向人乞讨过一毛钱,我还是靠自己劳力付出生活。”他再次露出自豪的神情。

古玛在十五碑出生成长,如今在这里做甜点、卖甜点,回到忙忙碌碌的生活,65岁的他依然充满活力,“虽然我还是很喜欢从前的玻璃行业,但现在我也热爱做甜点!”

臣服于生命的转折,并且加倍努力地活着, 是古玛对生命考验最好的回应,“现在我的名字是sweets Kumar!”说完,他那爽朗的笑声又在店内回荡开来。那笑容,就像刚刚吃过甜点那般美好。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1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黄子珊

从事文字、配音、电视制作的自由工作者。喜欢好故事,不过生平无大志,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