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牧师林以诺有一个志愿,“不想让任何人在他讲道的途中睡着”,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偶然的一次合作机会,让他开启栋笃笑的布道方式。2000年首次以栋笃笑布道会开始说道的林牧师也遭受过批评,却也收获了一班“不信教但是爱听栋笃笑”的年轻听众。 十年间不曾休息,后知后觉才了解自己患了惊恐症的林以诺也曾宣布提早退休。经历惊恐症、批评、各领域的尝试,林以诺要如何写下这一生?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今年3月15日,林以诺将会在富都民政大厦的宏远礼堂举办一场大型栋笃笑布道会“难分真与假”。早在2016年,林以诺以“真假”为主题,探讨被“虚假”笼罩的现实。时隔九年,林以诺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辨别真与假这件事,成为了一道现代难题。
难以想象,身为栋笃笑演员的林以诺,他的本职其实是一位牧师。

打破刻板印象的栋笃笑牧师
林以诺是香港阡陌社区浸信会的荣休牧师。提到牧师,第一印象会想到身穿白袍的严肃白人形象,亦或者是慈祥和蔼的亚洲老人。这些形象大多受到影视作品的印象,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老师出场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威武的样子。”
牧师的普遍形象多为严肃,娱乐性质较强的栋笃笑演员却相反,主打搞笑、活泼的样子。身份形象的冲突,林以诺以四个字总结两者的结合,“大‘镬’好评”。
2000年,林以诺首次以栋笃笑形式举行布道会,曾因称耶稣做“稣哥”,被基督教保守派人士批评。
“老一辈的牧师就会接受不了,好像很大‘镬’(粤语词汇,意为很严重)的一件事,但年轻又不信教的人却能接受。特别是在娱乐圈做传媒的那一批人,他们觉得‘哇,终于等到了基督教说别人听得明白的话了’。”

栋笃笑布道会源于一次合作。某次,一个教育机构邀请林以诺在香港体育馆进行一个大型的布道会。那时候,教育机构负责人就向他提议:“ 你说话那么好笑,不然就叫做栋笃笑布道会吧!”,后来就衍生出一年一次的“Yeah Show林以诺栋笃笑布道会”。
林以诺幽默又风趣的传道方式,也吸引了许多非基督徒的观众过来听演出。早在1999年,上完神学训练的林以诺并不打算遵循过往牧师在教会的刻板形象,“我希望那些人不会因为我讲道而睡觉,所以我尽量幽默一点。”
但后来发觉,这志愿是不会成功。林以诺笑说:“一个40岁以上的男人坐着椅子上自己就会睡着了,说什么都没用”。即便如此,他也坚持往这个目标前进。
从那时候开始,开启了他栋笃笑布道会的传道模式。

布道与栋笃笑的结合,打破一般社会对布道会的印象。林以诺打开了先例,在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林以诺坦言:“不会”。他分享,过去有一个栋笃笑演员来听他的布道会。结束之后,他告诉林以诺:“你根本不是在说栋笃笑”。但询问原因,那位栋笃笑演员只是说:“我们讲栋笃笑的,听就知道了。”
言外之意,栋笃笑并不是说出一个笑话就是在说栋笃笑,不是想学就会,即便天生就能随意抛出一个笑点的林以诺,自身也不断从其他栋笃笑演员身上学习,在每一次试错中拿到自己想要的素材。
栋笃笑?相声?脱口秀?
提起香港栋笃笑文化的第一人,不得不提起香港演员黄子华。栋笃笑一词由香港演员黄子华翻译Stand Up Comedy而来,栋笃在粤语的意思为一个人站着不动,“是为了让香港人明白而发明的词汇”。
栋笃笑,在马新地区、台湾地区叫做脱口秀,其本质并无差别,仅仅只是翻译问题。但与同样“站着说笑”的相声是不一样的形式。
“相声属于传统文化,会有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在相声中大家喜欢看到逗哏一直欺负捧哏,然后捧哏反击的故事情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泄愤,内容大多讽刺时弊。但栋笃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说教式去将一个说话。”

林以诺认为,很多人也将讲笑话等同于栋笃笑,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讲栋笃笑的人是有自己一套的人生哲学”,林以诺说。
“栋笃笑演员大部分修读哲学系”,如栋笃笑第一人黄子华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学士学位毕业生,而香港演员许冠文毕业于香港大学联合书院的社会学系。“因为修读哲学的时候,他们已经思考了很多人生问题,也学会了逻辑思维。”
但林以诺也明白,如果与观众分享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或者是亚里士多德,“观众一定会觉得无聊,所以他们才会用栋笃笑的演绎方式,去讲他自己对人生的处境和想法。”

通过梳理故事脉络,搭配一些笑话,最后接上整个故事的所要带出的中心思想,是栋笃笑的主要结构。
有些信徒听了之后,询问他是否能够每个月讲一篇,他坦言“这是不可能的”,”往往看到那些动不动就能丢出笑点,或者是如果二十四个小时都在想着要怎么搞笑,要怎么让人开心的人,其实压力是很大的。“
也曾有人问他,说”牧师动不动就说笑,在家是不是一直都笑不停?“然而,他的家人才是不断说笑的角色,而林以诺则从中选择素材,来作为栋笃笑的故事内容。

回看现在的脱口秀形式,因为说什么都能够被原谅,也出现很多精彩的题材。然而,也有部分的脱口秀演员常常将人的痛苦当作玩笑,俗称”地狱梗“。”因为地狱梗而发笑“这件事,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潮流。
林以诺本职为牧师,即便是百无禁忌的栋笃笑表演,他所说的内容皆不可涉及“粗话、性和政治”,在题材选择范围限制比起其他的栋笃笑演员来得更大。再者,栋笃笑和布道的结合,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传道,“与信仰无关的日常生活故事中如何衔接信仰”,才是最终目的。
“栋笃笑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在笑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了所要表达的资讯。”
信仰或者快乐,那个更为重要?
布道会的出现,是为了传道给非基督教徒;而栋笃笑式的布道会,本意是为了让听众能够对所讲的内容保持兴趣,接收消息。对于非基督教徒而言,读一本厚厚的《圣经》并非容易的事情。
那传道和幽默之间会是如何平衡?若是一不小心幽默大于传道,就会失去重点;反之则变得严肃。
林以诺分享自己与家人去看管弦乐队表演时,因为不明白,所以“听不懂他们到底在弹奏什么”,就好比那些非基督徒并不明白《圣经》里的内容,因为不明白才会听不懂。
这个时候,那就“简单地说,幽默地说”,不一定非得严谨地把内容解释给他们听,“就好像我说的,笑着笑着的时候你就接收到了我要讲的讯息。”

信仰和快乐,哪个又更为重要?他答:”同样重要,而快乐源自于信仰。“
林以诺认为,不止要Happy(快乐),更应该要Joy(喜乐)。基督论论坛报是这样定义的:“喜乐是由心发出的,而快乐却是一直向外抓取。” 相比于稍纵即逝的快乐,喜乐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满足。
“相信信仰,所以你经常在爱里面,无论处境如何,心中是满足的,这是我们基督教的信仰。”他说。
2017年,因过去工作压力大,导致出现失眠及患上惊恐症,林以诺在阡陌社区浸信提早退休。 他说:“夜晚在家时,突然间心慌慌,但并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为了健康着想,加上不想依靠药物,他决定放下手头工作。

曾经历惊恐症、被骂过、拥有过牧师、栋笃笑演员等多重身份,如今已经57岁的林以诺距离香港法定退休年龄只不过9年时间。不多不少的9年,抵达放下一些的时刻,他会怎么写下这精彩的一生?
“我想写下的是我这一生有没有尽力的去过好我的人生?有没有回报了我的信仰?有没有做好一个家人的责任?如果有,我不枉此生。而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你想学栋笃笑,就不要问我;但如果你想听栋笃笑,欢迎你来听我说。”
活动详情👇
【林以诺牧师栋笃笑布道会Yeah Show 2025吉隆坡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