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青菜音乐节系列(八)】Rotten Paradise创办人吴培恺:懂得筛选就不会被驯化

Rotten Paradise是一个被嘻哈精神浸染的潮牌。嘻哈作为一种强势起头的青年风格,早期唱得也许较为暴力;而潮牌以街头文化为表达,两者莫名有着相似之处。直到后来,Rotten Paradise创办人吴培恺(PK Wu)接触到台湾独立唱片厂牌“颜社”旗下的蛋堡国蛋等年轻饶舌歌手;他们用慵懒唱出城市的疏离感——他便想,有没有可能把“慵懒”也带进潮牌设计?

挪借嘻哈的取样与Digging,吴培恺在各种在地潮流与传统间挖掘。而Rotten Paradise想做的,相较于独特的exclusive,更是一种包容性的inclusive。一件T恤、一件衬衫、一顶帽子,它们融合了所有人。而这一次,他们在青菜Mini Fest扮演创意伙伴的角色——他喜欢的,正是大家聚在一起。

觉得对,喜欢的事物——就像身处天堂

“只要设计了一个logo,印在T-shirt上,就是一个潮牌了。”利落、干脆——Rotten Paradise创办人吴培恺(PK Wu)这样说。

翻译成中文,它有一个极其美丽的名字——腐烂天堂。

Rotten Paradise品牌创立于2020年。(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个时尚品牌不来自大城市。访问时,我们约在北海一间工业区改建的咖啡厅,也是他常去工作、生活的地方。从大路拐进小巷、沿途不可思议地经过一些荒废的店屋;北海似乎没有槟城的繁华,“也算是一个小地方,大家的生活比较朴素。当你身上穿一件潮牌,人家也许会把你当异类。”

但我觉得只要这是你喜欢的,你觉得对的时候;你就像是身处天堂。”仿佛自带一种年轻世代的烂漫,PK Wu想做潮牌的志业,竟是从15岁开始的。

大学时期,吴培恺曾在本地著名潮牌公司实习,作为自己创业的基础。(摄影:陈子韩)

如同一些流金的少年时期,他打篮球,听嘻哈,也玩乐团。15岁的他,就喜欢酷酷的事物;但大学在理大会计系读了一两年后辍学,全心力打理自己的品牌。

“一开始的定位是比较叛逆的。”Rotten Paradise最初的logo,即是把这个名字视觉化——一间毁坏的屋子。天知道,眼前这位大学没念完的少年,其实还拿了本地大学预科班(Matriculation)的学位。就在2020年预科班毕业后,遇上行动管制令,也促使了他下定决定,把Rotten Paradise这个品牌做出来。

早期的吴培恺与Rotten Paradise设计师,穿着品牌第一件设计。(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设计会心一笑的趣味 那些moment很有kick

他是一个被嘻哈影响的生命。不至于坏,不至于叛逆,但嘻哈多少浸透了他做衣服的方式。歌手出专辑前,也许会推出单曲,那很像他们的单品服饰;一张EP四五首歌,多少又像是品牌的胶囊系列——而专辑,则能类比成Rotten Paradise的完整collection。

透过专辑营销的方式,挪借衣服宣传——这始终是外在的。嘻哈的精神是什么?“嘻哈的歌手会做很多的digging,也就是挖掘旧的音乐,一直听,直到有一天听到这首觉得很‘中’,就会去取样里面的节奏或音乐,再作修改,有一种致敬的感觉。”

吴培恺认为,无论是东西方的嘻哈音乐,他们在写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的环境最缺乏的。(摄影:陈子韩)

在废墟里挖掘,在天堂里挖掘——总会敲中些什么的。中了,就懂得那会心一笑的趣味。“不一定要被人懂得,如果他懂了就会很喜欢。”

一如一顶“天堂时装批发”帽子,红色楷体刺绣,搭配英马翻译字眼。抬头一看,那不正是槟城俯拾皆是的老旧招牌设计样式?“槟城很多复古招牌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借用了它的精神,想让人记得,槟城也有很酷的设计。”

在潮流之中,他们循古;也拾掇一些有意思的吉光片羽,绣在布上,绣在时间里。“嘻哈音乐,无论是东西方的,他们都在唱自己身边,当地的事情,这也是我们这里最缺乏的”,吴培恺观察到。

Rotten Paradise为青菜音乐节设计的周边产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人难免贵远贱近。“如果今天中国嘻哈歌手来,大家都会觉得很兴奋。本地的歌手也有很好的音乐,但人们会觉得,我都不认识他们为何要去?我觉得大家应该给本地歌手一个机会。”

因而Rotten Paradise在设计上也尝试融入在地文化,尽管潮牌从美国、日本传入,也以其为主流设计语言;但他还是想将一些在地的线索隐身在设计中。那是他不张扬的顽皮——就像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亮橙色“AWAS”牌子——“只要你是马来西亚人你就会知道”,这样的趣味。

Rotten Paradise在设计中融入在地元素,如右下角一个橙色AWAS牌子。(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为某个群体发声,就会造就归属感

回到2015到18年,也许是潮牌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人们最在意Logo,“T恤的材质什么都不是很重要,反而是logo越大个越受欢迎。”

直到行动管制令过后,“大家才开始会注意剪裁好不好、设计、印刷工艺是怎样……现在的人更在意设计感与细节,还有他们花的每一分钱值不值得。”

人所在意的,会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这对他来说却不失为一件好事情——意即观众有在进步,甚至越来越成熟。更难得的是,连男生也会开始对衣服的剪裁、印刷、设计理念感到好奇——“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是比较难得的,比起很多人排很长的队伍,就为了买一个logo,这样反倒更有意义一些。”

一个潮牌,好看和态度是基本配备,也是门槛。但要把人留着,靠的还是归属感。“让人家有归属感,你的牌子一定要stand for something。其实有点像政治,你的牌子为一些事情发声,或为某个群体做一些事情。然后,这个群体开始粘着在品牌,你就想办法把这个群体扩大。”

“天堂时装批发”帽子。(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主流是过程 接触得够多就能辨识好坏

也许是会计的背景,吴培恺要的从来是精,而不是多。

Rotten Paradise想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自主性——意思是,“要很忠于自己,才不会被驯化。”但他想了想说:“主流也没有什么问题,它是一个过程来的,只是你要懂得筛选罢了。”

资讯揉杂的年代,青年如何能够自主思考?也许答案正是“筛选”的能力。一如来到美食纷杂的槟城,要吃东西,总会从最广为人知的选择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停地吃,开始吃到小众的,从头到尾就能筛选出真正喜欢,并适合自己口味的。

刚开始出来,Rotten Paradise的定位属于比较叛逆;直到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更喜欢文青、酷酷的类型,间中有过这样的转换。(摄影:陈子韩)

于他而言,衣服也是这么回事。贵的,便宜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当然,会不会在被筛选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淘汰了?他笑,这看造化。但,他依然有对自我的要求,即是希望Rotten Paradise在往后二三十年,是那种会在中古二手店能看见的衣服。

“不是每个人都渴望大红大紫。我宁愿做小众的100%,也不想做大众的1%。”

今天,他也才24岁,依然在筛选的路上。在那之前,他也喜欢玩乐团,做过一些Beat,也拍照——但他笑:“有些东西不适合你的,你会心里有数的。”

但筛选的品味,永远从足够多的取样而来。一如嘻哈、电影、食物、资讯,甚至是穿的一件衣服,只要看得够多,试得够多,就能辨识出好坏本质的模样。

活动详情👇
【青菜Mini Fest
日期:2025年6月28日(六)
时间:下午3时至晚上11时
地点:Mō PAC PJ
票价:早鸟盲盒 RM99|预售 RM109|现场购票 RM119
点击购票

你也可以看其他青菜音乐节系列专访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梁馨元

xinyuan@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编辑。中文系毕业生,著有诗集《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