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从城市回归小镇 “古毛人”陈舒璇推动社区再造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总是较有吸引力,然而,从台湾国立嘉义大学观光休闲研究所毕业后,陈舒璇却决定回到家乡新古毛(Kuala Kubu Bharu)发展,当一名自由业者。或许连陈舒璇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的是,回乡后的她,不仅在几年间先后开设了“古毛人”茶餐室、欢喜居民宿并开办导览活动,向更多人介绍新古毛的历史,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也加入了社区组织“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推动新古毛社区再造。

陈舒璇接受《访问》专访时表示,她曾经在吉隆坡工作了一段日子,但始终觉得这个城市“有点冷漠”,因为当初住在高楼里的她,就连跟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只是“点头之交”,让自小就在民风淳朴又热情的小镇上长大的她,非常不习惯,所以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古毛人”茶餐室的开始

每当陈舒璇在大城市向他人介绍自己是来自“新古毛”时,大家一般都不晓得这个地方,因此她只能这么形容新古毛:一个坐落在万挠(RAWANG)以北,丹绒马林(TANJUNG MALIM)以南的地方。尽管如此,陈舒璇一直以来都认为,新古毛是一个非常适合成为旅游景点的小镇,尤其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古毛是首个英国殖民政府以“城市花园”来规划的小镇。

陈舒璇在《岳山古毛》的序中如此写道:“新古毛,离开城市并不遥远,60公里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却拥有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个性。她温柔地、静静地坐落在福隆港的山脚下。好山好水、老街、人情味,我自认就是这片土地孕育,充满文化气息的古毛人。”(图片来源:Fraser’s hill)

“其实我一开始是做自由业的,会接一些文创工作,有一天我就闪过一个念头,想试看经营一家茶餐室……“陈舒璇笑着解释道,由于自己是观光专业,加上身边朋友的鼓励,因此她逐渐萌生了”推广新古毛旅游“的想法,而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成立”聚集点“——古毛人茶餐室。

”为什么会开茶餐室,其实当初还有一个很梦幻的想法,就是我可以坐在里面一边写稿,一边看人来人往的游客,那样的惬意生活是我很向往的,哈哈!“

2012年10月2日,古毛人茶餐室正式创立。陈舒璇说,她之所以将店名命名为“古毛人”,其实亦有着把“推广新古毛”的使命扛在肩上的意思,毕竟她也不想让“观光休闲研究所”的知识付诸于流水。

至于”古毛人“的装潢摆设,也充满着浓浓的古朴风。”因为新古毛这个地方在历史上非常有意义,也希望游客来到古毛人的时候,就好像进入历史隧道,所以当时就想到走古董风,刚好我的父亲非常喜欢收集古董,所以就把那些他原本放在家的古董‘换到’茶餐室里做装饰,让更多人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文物。“

”古毛人“茶餐室里的装饰。(图片来源:受访者)

从“古毛人”到“欢喜居民宿”

自从肩负起”推广新古毛“的使命后,在多方努力下,新古毛真的如陈舒璇所想,逐渐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多人认识的旅游区。然而,早期的新古毛并不是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这一点也促使了陈舒璇创办了”欢喜居民宿“。

”2013年之后,新古毛慢慢变成了一个还蛮多游客懂的旅游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会邀请朋友来新古毛玩,想要带他们去爬山、玩水。可是当时的新古毛唯一缺乏的就是住宿,所以与其苦恼如何去安顿大家,那不如我就自己来经营一家民宿吧!“

陈舒璇于2014年开始经营欢喜居民宿,欢喜居也延续了古毛人古色古香的风格,加上民宿的前身就是益群公馆(琼州人的公馆),因此她没有特别破坏原有的格局,而是尽量保留了原来的模样。

欢喜居民宿尽量保留了益群公馆原来的模样。(图片来源:受访者)

仿佛一环接一环似的,在成立了欢喜居民宿不久后,陈舒璇又接着开办了新古毛的导览活动,因为她始终认为——旅客来到新古毛,不应该只是欣赏完风景,买了加央角就离开。

“要去认识一个地方或到一个地方旅游,其实不应该是走马看花式的,而是尽可能去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由于对小镇有着一定的感情与认识,陈舒璇误打误撞地开始担任“导览”这一角色,只要是到欢喜居留宿的旅客或到古毛人用餐的食客,都有机会从陈舒璇那里,听到有关新古毛的在地故事。

我坚持做导览这个部分,包括带旅客去走老街、拍照、打卡,因为我觉得每一栋建筑物、每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牌匾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由当地人带你去认识,会更有意义。

陈舒璇说,自从开始担任导览后,陆续会有一些学生团来到“古毛人”,譬如独中的老师会组织“历史团”,要求陈舒璇为学生们做导览,让他们更认识新古毛的历史。(图片来源:古毛人脸书专页)

她透露,新古毛的旅游景点比较松散,有些地方必需开车才能到达,刚开始带导览团时,她会带旅客到庙宇、热水湖、老街等地方,但后期因为要兼顾的东西太多,所以导览只局限于“古毛人”与老街,通常她会在茶餐室里为旅客讲完故事后,再带他们到老街亲自走一趟。

加入乌雪艺术青年协会,回馈社区

在推广新古毛旅游的同时,陈舒璇对自己的家乡也越来越了解,她发现,新古毛的社区就跟许多小镇一样,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打工赚钱。因此,她支持当地青年社团——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与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办活动,想要透过这个协会,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他们,一起去回馈这个社区。

其中一项由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举办的标志性活动,非一年一度的“蒸年糕活动”莫属。该活动持续举办了长达7年,从2014年至今,惟2020年因疫情关系而停办一届。

蒸年糕活动持续举办了长达7年,从2014年至今,惟2020年因疫情关系而停办一届。(图片来源:乌雪艺术青年协会脸书专页)

“这个活动的缘起是在2014年的一场庙会,当时有一个村民,也是我现在的丈夫,提议说我们可以在庙会增加一个蒸年糕的环节,因为他始终觉得庙会缺少了一个‘味道’。因为新古毛是客家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年糕,所以当时的我也赞成了这件事。”

陈舒璇表示,传统蒸年糕的工序复杂,响应环保,他们坚持用竹筒承装年糕,寻找竹筒、锯竹筒、清洗竹筒是第一道工序。(图片来源:古毛人脸书专页)

陈舒璇回忆道,第一年举办这个活动时,虽然只蒸了一炉年糕,但过程却非常难忘,因为这场活动意外地具有凝聚力,不仅获得村民大力支持,参与的人也横跨“老中青”,传承意味浓厚。

“因为蒸年糕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需要24小时的接力,前面也有很多准备工作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忙的,包括准备竹筒、洗糯米、搓粉、搅拌年糕等等,甚至一些没办法直接参与的居民也会主动赞助饮料或食物,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年轻。后来村民每年也会开始问:什么时候要做年糕?就它已经变成村子里面一个很盛大的(年度)活动了。”

年糕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加水持续蒸煮,然后搅拌年糕,年糕从开始的液体状态,经过蒸煮会越来越粘稠,需要越来越费力搅拌;(右图)民众能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搅拌年糕的感觉。(图片来源:古毛人脸书专页)

她提到,蒸年糕活动不只让更多人认识了新古毛这个小镇(每年的蒸年糕活动都会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项活动义卖所筹集的款项也会用来回馈社区,让这项活动更具意义。

“我们只有一年(的年糕)是拿来派,其他都拿来义卖。派的那一年,是专门派给村子里的老人家,因为这是他们小时候的味道;至于义卖的款项,我们有捐过给一名患癌的老师、学校家协,也有捐过给一个因父亲生病而影响升学的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会员。另外,这些款项也有用来让村委会画壁画、在村里举办活动等,总之都是回馈给这个社区。”

推动社区再造乃“无心插柳”

陈舒璇坦言,这么多年以来,自己在新古毛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无心插柳”的,实际上,她不曾想过原来像自己这样的“小角色”,也能参与社区发展,为社区再造尽一分绵力。

“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就是我原本只是一个自由业者,可是没有想到原来我也可以贡献一些什么给社会,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力量,也能让这个社区变得更好,就不只是推广新古毛旅游,也真正参与了整个社区的发展。”

在访问的最后,陈舒璇也强调了“社区再造”并非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多方动员,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将“源自社区、回馈社区”的理念传承给年轻一代。

“我常常说,一代的年轻人里面,只要有一两个人愿意回乡来回馈这个社区的话,就已经足够了。‘源自社区,回馈社区’这个观念很重要,也不是说年轻人就一定要回到这个社区,亲力亲为的做些什么,包括你跟别人说‘我来自新古毛’、‘有空来新古毛玩玩’,就是愿意去推广新古毛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回馈社区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认识新古毛。“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唐凌慧

《访问》实习生,世界有着不同的事物让我们去发现。我喜欢使用文字把看到的一切事情记录下来。希望可以通过文字让身边的人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