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黄家俊(Nelson)与友人自发成立了教育奖学金平台 ProjectEd,通过颁发奖学金、举办免费升学讲座以及提供升学辅导的方式,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立至今,已有逾千人在此计划下受惠,这也是黄家俊之所以在2020年荣获戴安娜国际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来自柔佛笨珍的黄家俊,曾经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差点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最终辗转获得奖学金的他,从此记得奖学金颁发者告诉他的一句话——“The scholarship is given through you, not to you.”(这份奖学金不是给你的,而是通过你去创造更好的价值予社会)。
黄家俊从小的学业成绩就十分优秀,这跟他荣获戴安娜国际奖却没有直接关联。创立于1999年,为了纪念戴安娜王妃而成立的戴安娜奖(The Diana Award),表扬的正是那些年龄介于9岁至25岁,透过社会或人道工作,致力改善他人生活的年轻人。戴安娜奖的成立,亦来自于戴安娜王妃的其中一个信念,她坚信:年轻人拥有将世界变得更好的力量。
发起ProjectEd计划 改善教育不平等问题
要说黄家俊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资优生,变成了一个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的年轻人,就必须从他发起ProjectEd计划开始说起。
“我是因为获得奖学金才能够上大学的,我也一直记得奖学金颁发者对我讲过的那句话,所以我就在想,既然我每个月的奖励金也用不完,为什么不利用我有的资源做些什么?于是,我就找了很多朋友,他们也同意每个月捐献45块作为教育教学金,ProjectEd的雏形就慢慢出来了。”
黄家俊告诉《访问》,单单是筹钱成立教育奖学金仍然不足够,因为他们发现升学率不高也跟资讯不充足有关,所以后来的ProjectEd除了提供教学金,也经常会到各个中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办升学讲座,让中学生对于该不该上大学、上了大学后该选择什么科系、如何申请奖助学金等有更多的认识。
“ProjectEd是由我发起的,但这是一个由学生组织的NGO,我也觉得‘学生’才是这个组织最大的资产,应该让有能力而且更适合的人来领导,所以我在去年6月正式毕业后,ProjectEd就由我的junior来接班,我也不再是ProjectEd的执委,而是担任顾问的角色。”
即便如此,当初不顾父母反对、坚持成立ProjectEd的决定,对黄家俊来说,影响却极为深远。
“可以这么说,ProjectEd是一扇门,开启了我走进impact scene(社会影响力领域)。如果没有ProjectEd,我不会得到戴安娜国际奖,也不会得到这么多机会,包括参加国外的交流计划,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研究课题,这些机会让我发现到,我不应该把视野局限于教育,现在我对环境、科技也有很大的兴趣,有很多很多东西我都想去了解、探讨,也一直在想:我可以如何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
黄家俊:我想做的不只是ProjectEd
黄家俊坦言,因为发起ProjectEd,他获得两次到国外参加交流计划的机会,两次的交流都让他大开眼界,甚至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目标。
如果说ProjectEd的宗旨“改善教育不平等问题”是21岁的黄家俊为自己设下的目标,25岁的黄家俊在视野扩大后,目标也变得更大了,他接下来想要做的是——改变世界。
“我想让更多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而那个教育机会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SPM之类,而是更注重于怎样让他们——做一个更好的人,包括态度、对事物的好奇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环境的连结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也许讲出来有点好笑,简单来讲,就是想创造出一批更好的人类,让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更有同理心,更加人性化,更乐意去帮助其他人。”
黄家俊说道,未来的他希望通过学习计划、对话或科技来完成他的目标,而这些计划虽然还未完全成型,但国外其实有很多案例可供参考,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在做着类似的事。
“有一句话非常好玩:Yesterday I was very smart, I wanted to change the world. Today I am very wise, I changed myself.(昨天的我很机智,我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今天的我很睿智,我改变了自己),很大程度上,改变就是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改变整个环境,所以不需要一开始就想到那么大,我觉得一步一步来吧!如果有机会在某个场合跟一个孩子对话,而透过对话,我能够把他们引领到一个对的地方去,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了。”
他也分享了自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参加交流计划的经历,其中一堂教导“何为同理心”的课,让他更深刻的了解到,有些知识并非用教科书就能传授。
“一开始,老师给了我们一堆材料,像是纸啊等等,然后要我们走出教室,去看看到底有什么问题,是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解决的,限时1小时。那时候我就走出教室,到处走走看看,就发现到很多同学的脸都很臭,或是看起来很压力,我就去问他们:发生什么事,需不需要帮忙……”
原来那群学生之所以看起来心事重重,是因为考试快到了。
“回去班上后,我做试着做了一个letter box(信箱),一边放满了鼓励的纸条,别人可以随便拿,另一边就放了纸跟笔,让其他人也可以写一些话放到信箱里。其实我也不懂有没有效,结果隔了几个礼拜后,我发现真的有人在用这个信箱,甚至校方还特地告诉我,他们决定把这个信箱增设在更多的地点。”
黄家俊表示,那堂允许学生走出教室的课,除了让他学会了同理心,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与创意的方式去帮助其他人。
顺风与逆风,只不过是一个循环
或许你会猜,总是将“助人”挂在嘴边的黄家俊,大学念的应该是心理学或社会学相关科系吧?出乎意料的是,黄家俊在大学修读的是航空工程系(这也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然而,念完四年的大学后,他却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不往航空工程领域发展。
“我并不后悔我修读了四年的航空工程,因为第一,我知道我已经完成了我对航空,对飞机工程的好奇,第二,我也知道我不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对我来讲,与其去帮助有钱的人赚更多钱,我更乐意把我的时间和才能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可以脱离身处的困境。”
不过,确立了目标跟如何往目标前进却是两回事。毕业后从事投资分析工作的黄家俊就坦言,如今的他正面临着青年危机(Quarter-life crisis)。
“我觉得顺风、逆风是一个循环,现在的我就处于逆风阶段,很多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还在这里?为什么我还没有做到我想要做的事?我可以很老实的说,我没有一个完美答案。我知道我的大方向,但你问我要怎么去?我不知道。就是一步一脚印的往前走。我不知道现在做的选择对不对,但我相信就算不对,那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就算是跌倒,向前跌也是在前进。”
会不会担心自己永远找不到答案?黄家俊想了想,这么回答道——
“我觉得人生的路不一定是直的,很多时候都是弯弯绕绕才去到终点。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在70岁去世,即使我没有去到所谓的终点,只是在靠近终点的路上,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没有白活了。”
作为戴安娜国际奖得主,黄家俊自谦地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成功的方程式”,但如果要给其他青年一项建议,他认为,学会反思非常重要。
“我觉得到国外学习的确扩大了我的视野,但我觉得最庆幸的是,我学会了反思,从不同的事情中反思,才能慢慢进步。尤其是现在的履历表都很看重Experience,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Reflection,你从某个经验里反思到了什么,那才是你真正学到的知识。不要害怕去尝试、去探索,就算失败了,也能从跌倒中学习。”
编按:从4月7日起,梦翔力与卢老师教育平台将连续7个月,在每月7日举办一场1小时半的线上讲座,由7位来自不同领域,并在国际舞台上闯出一片天的年轻大马专才,分享他们从零开始建立自信的过程,鼓励国人勇敢追梦。欲知更多有关《逆风敢飞》的详情,请浏览梦翔力脸书专页或《逆风敢飞》活动专页。
你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