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全马唯一中文环境内容YouTuber——搅动平静生活的青年Kaka Caucau

我们常说,生活很美好,因为科技很发达,让我们一机在手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就可以随点随吃,就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可以脚踏出门口就有车载,就可以飞到任何一个国度……可是,在美好的背后,塑料垃圾逐渐围城,能源即将枯竭,石油引爆战争,树木一棵棵倒下,动物带着病毒乱窜,洪水泛滥成灾……世界的美好总在平静的表象包装下危机四伏,让人无知无觉无感,它需要被Kacau!Kacau不只是搅动,还是碰撞和刺激,更是影响和改变!

“哈啰,不要再kakacaucau了好吗?”这句生活中稀松平常的日常用语,对三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却有着非凡意义:“Kacau是马来文,指的是捣乱、骚扰,或搅拌均匀的意思,比如正在做着一件正经事,却有人调皮扰乱,便半笑半骂地警告,但严肃的氛围也变得轻松。我们希望带着这种kakacaucau的精神,让原本肃穆沉重的环境议题,变得轻松有趣容易亲近。”Kaka Caucau什么环境咖!优管频道创办人之一的梁凯文(Kevin)解释道。

环境破坏问题火烧眉睫:垃圾处理消耗地方政府超过一半的经费,气候变迁带来狂风暴雨和酷热天气,今天水灾土崩夺走生命财产,明天艳阳曝晒到水坝干涸,生态失衡引发传染病肆虐,吞蚀健康和生活品质。环境问题悠关人类的健康安全,可是它总是被摆在不重要的位置。

“大家好像都不关心地球。”Kaka Caucau另一位创办人钟嘉怡感到疑惑:明明就是关系到自己生命和生活安全的课题,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冷漠?就在念环境教育研究所的那段期间,她有很多话想说,迫切地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环境秘密”倾囊分享给所有马来西亚人。

“我想说,但又不知道可以怎么说,那时就很想拍环境影片放上YouTube,但我拍得很慢,又没有胆量。”回想起当时的自己,钟嘉怡仍忍不住大笑。后来,与Kevin和Jiax(谢瑛杰)两位好朋友线上相聚的及时雨,让她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美梦成真。

“Kaka Caucau什么环境咖!”YouTube频道的三位创办人,虽性格和专业南辕北辙,但本着想影响社会的共识,却kacau出创意的火花。左起为谢瑛杰(Jiax)、钟嘉怡和梁凯文(Kevin)。(图片来源:受访者)

融合图像贴地表达 把沉重内容变有趣

2019年,在人人都看YouTube来娱乐排遣、接受新资讯和认识世界的时代,网红经济成为当红炸子鸡,钟嘉怡、Jiax和Kevin也开设了“Kaka Caucau什么环境咖!”YouTube频道,希望将环境内容输送到年轻人的世界中。只是,当流量都只眷顾吃播、整蛊、搞笑等影音内容时,他们却坚持只做听起来就很无聊的环境知性内容!

三人笑说,频道的流量真的不高,但他们就只想做环境内容!就因为没有人要做,所以他们想要kacau网红市场的规律;kacau年轻人观看环境和其他生命关系的视野;也kacau阅听众单调的思维和刻板的生活认知。就像彩色盘上的颜料,红黄青黑四色各占一堆,就永远只是四种颜色,可是经过画笔kacau后,五彩斑斓的无限创意才有可能发生。

三位年轻人的合体,就更是kacau精神的体现,让仿如YouTube流量毒药的环境内容变得可看性和趣味性十足。他们透过各自不同专业的融合,不同世界观和思考逻辑的来回讨论,将环境内容kacau出另一种多元性。

“我们三个是完全不同的人。”Kevin说。“我们唯一的交集,是我们都想做一些改变社会的事。”Jiax补充。有了这个基础,Kevin穿针引线,将三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组成一支团队,再把各自的专业连结起来,在内容制作的流程中发挥各自的角色。“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一起做事,因为我们性格完全不同,接受的专业教育也不一样,怎么可能会一起做一样的事?”钟嘉怡笑说。

不像钟嘉怡读的是传播与环境教育,Kevin和Jiax毕业自室内设计系,南辕北辙的专业背景,很难寻找到交集点,却意外地擦出闪亮的火花。Kevin解释,嘉怡懂得很多复杂的环境知识和原理,每次一写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Kevin拿在手里细细咀嚼,越读眉头就越皱,然后摇头说看不明白,Jiax这时就站出来,绞尽脑汁去思考既能让一般人看得明白,又能传达复杂环境资讯的创意图像。

经过图像化转译后,复杂的环境资讯更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图片来源:受访者)

于是,原本无聊沉重又遥不可及的环境议题,以Kevin的一般大众眼光为基础,透过Jiax简明扼要及创意可爱的绘图转化,变成轻松有趣的环境图像影片了。就像Kaka Caucau的精神一样。

将自然环境连结生活空间

“当初会想用Kaka Caucau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借它的轻松诙谐意境和实质意涵,来说环境故事。”Kevin说。

点开“Kaka Caucau什么环境咖!”的脸书专页简介一栏:……不管是负面词汇或是料理关键词,kakacaucau的出现总是多了一些互动,甚至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和变化。因此,我们决定好好发挥kakacaucau的特性!希望可以拉近我们与人、与动物、与环境的距离!让我们的生活更永续美好!从今天起,一起kakacaucau!

三位年轻人,把自己变成kacau的汤匙,用力搅动“平静”的世界,让环境满目疮痍的真象浮现,让陌生冰冷的环境走进生活,让人和生活周遭的环境、动物和植物重新连结。

从2019年创立至今,扣除两年疫情行动限制的沉潜,Kaka Caucau营运的时日不算长,却一直是YouTube中文内容创作圈子里唯一的环境知性频道,而生动有趣的图像化影像呈现,如6至10分钟影片“咖咖乱讲”的零垃圾生活系列、骨痛热症懒人包及影片、1分钟环境短片、保护青蛙过马路Vlog等等,都成为马来西亚很多华文学校的环境教材,台湾电视及网络媒体争相转播,以及本地关心环境社交圈及非政府环境组织认可及喜爱的环境内容YouTuber代表。

这一路走来,靠的一直都是一股对理想的天真傻劲在背后推动。

大学时期参与“加影文化地图计划”,让三人相识相知,结下今日共同努力的缘份。(图片来源:受访者)

“很多朋友都不明白我们脑袋在想什么?”钟嘉怡笑说。8年前在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就读新闻系时,因为热爱采访及记录加影故事,她加入了美术系推动的“加影人文地图计划”(Kajang Cultural Mapping),也因此认识了一群来自不同科系却志趣相同的好朋友,Kevin和Jiax是其中两位。“大家一起熬夜,一起打地铺,一起躲学校警卫,一起闹一起癫,从开始的纯粹觉得好玩,到后来走入社区、了解加影,跟加影的安哥安娣们建立情感,我们几个人也培养出深厚的革命情感。”

计划结束后,朋友们升学的升学,工作的工作,大家为自己的前程各奔东西。“我们几个好朋友那时还各自写了一封信‘给5年后的自己’,放进盒子后埋在一棵大树下。算一算,这个时间胶囊也是时候拆开了。”5年前的理想,和现在的他们对照,落差有多大?

Jiax和嘉怡都从来没有想过会一起并肩作战,其他朋友更是不可能。特别是,青春的热血需要舞台尽情挥洒,恨不得毕业后就将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在职场上施展,赚取一份稳定的收入。“所以朋友们都不理解,我们全职做Kaka Caucau,冷门的内容很难创造高流量,收入少甚至没有收入,我们到底在想什么?”嘉怡说。

Kevin是唯一写下5年后大家一起做一点事的那个人。“我觉得我们三个人的性格合得来,可以交流一些比较深入的课题和想法,所以我相信我们不同的专业一定能擦出火花。”

三人合体的心愿,一直放在Kevin的心底。毕业后Kevin回到吉兰丹的家乡工作,Jiax和嘉怡负笈台湾深造,Jiax大学毕业后留在台湾高雄博物馆工作,嘉怡则继续在台北攻读硕士。三人各分东西,间中新年期间回马,三人还是会相聚和探访加影的老人家,但总是缺少一点什么。一直到2019年的某天,Kevin心血来潮说:我们来个Online Meeting吧!

建筑与室内设计系毕业的Kevin与Jiax(左图),将美术设计专长融入沉重的环境资讯,让一般民众也能看得懂。右图为钟嘉怡在拍摄Vlog时,带观众直击环境问题现场,清理河里的垃圾。(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提出一起做一些事的想法。”Kevin回忆。Jiax立刻附和:“我其实也很想做一些让社会发声的事。我是个很喜欢观察的人,每天从家里走路上下班,我喜欢观察一路上的生活地景,开店啊、打烊啊、聊天啊、路人的神情啊等等,这些都呈现了人与地方的关系,非常有趣。所以我一直很想做一些可以发声的生活故事,无论好坏,都值得被大家看到。”

而嘉怡,那时正是她饥渴地想把所知所学分享的关键时刻!“我当时读环境教育研究所一年级,学到很多环境的知识和行动,当时好兴奋,就想着一定要做些什么来传达理念,影响更多人。刚好Kevin提出这个想法,我立刻举手赞成,而且我坚持只做环境内容!”

Kevin和Jiax虽然不懂自然环境,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专业背景,养成他们关注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环境设计对人的行为影响,以及人对一个地方的情感依附与意义所在。“空间、地方,就是环境的一环。”Jiax解释。

Kevin补充:“嘉怡谈的自然环境是更大、更广的空间,我们认识的环境是生活空间。自然环境会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所以我们尝试将自然环境连结到生活空间,化遥远为贴近生活。”有了基础共识,三方一拍即合,也启动了Kaka Caucau的新旅程。

众筹寻出路 积极推动环境教育

三人各有专长,性格也逈异,在持续磨合的过程,也探索出新的沟通方法与内容的可能性。“嘉怡在环境知识上非常专业,她能研究及梳理庞杂的资讯,这是我和Jiax做不到的。但她的问题是,想要的很多,实践起来常常是不可行或无效的。”Kevin打个比方:“我在团队里扮演一般民众的角色,我看不懂,或我看了之后觉得无聊,那就表示嘉怡的内容对一般的阅听众来说是无效的。我们常常就在学术的高度和一般读者的位置之间来来回回地争执。”有时争个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尽管如此,嘉怡回到家里冷静和反复思索后,第二天总能交出另一份比较贴近读者的内容。

Jiax的角色,则是中间的平衡杠。“我是个很爱思考的人,喜欢天马行空,喜欢研究和拆解各种游戏组合。这一头是嘉怡站在专业的高度呈现,那一头是Kevin站在一般读者的角度反馈,我就会静静地思索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点。”Kaka Caucau呈现的图像化影片作品,即是Jiax透过色彩、动画及创意搭配突显复杂环境资讯的结果。

复杂的内容需要美学的包装,才能有效传达。(图片来源:受访者)

三人团队,缺了任何一角,Kaka Caucau就不能成事。咖咖钟嘉怡负责内容的发想和撰写,再交由小咖Jiax转化成资讯图表及动画,最后由大咖Kevin剪接成影片,并紧盯进度稳定工作节奏。没有创意设计,嘉怡的环境内容沉闷无聊;没有了嘉怡的内容,创意设计无用武之地;没有了系统管理,整个团队便是一盘散沙。

就在这种反复观察及推敲的过程中,Kaka Caucau做了各种内容呈现上的尝试。一开始时先做街访影片,后来针对不同环境知识推出6至10分钟影片“咖咖乱讲系列”,间中也制作一些直击环境问题现场的Vlog,2021年起制作1分钟短片测试年轻市场,也尝试制作新闻专题“关我屁事”系列,后来更聚焦脸书Instagram,与其他环境媒体及非政府环境组织做内容串连,每日节录马来西亚正在发生的重要环境议题,刺激粉丝的关注力等等。

2021年9月起,三人决定全心投入,有系统地制作各种环境内容和教材,推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环境教育。“我们的流量虽然不高,但看到我们制作的环境内容,到今天依然不断有人点击和观看,真的很高兴。尤其是,我们收到很多老师的反馈,都说我们的内容很专业很实用,能帮助他们使用在教学上,让我们很安慰。”

去年尾,三人用心设计的《马来西亚小水滴的探险之旅》(The Adventures of the Little Drop in Malaysia)儿童水资源教育教学手边书,以小水滴拟人化的绘本探险故事,带出马来西亚河流环境、自来水来源、水源浪费、河流污染、水灾及永续水资源行动等七个主题,结合科学知识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获得由本地环境组织EcoKnights主办、联合国发展计划(UNDP)及环境保育组织Deria等单位支持的“青年发声计划”(Youth Voice Project)下的“最佳教学手边书”大奖(The Best Playbook)。

正面积极的回馈,让三位年轻人信心大增,更相信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未来,他们计划制作更多专业有趣的环境内容。“我们希望Kaka Caucau不只是呈现环境影片的网络媒体而已,而是一个集合环境多媒体内容、教材及环境教育活动的整合平台及环境资料库,推动国内的环境教育。”钟嘉怡说。

三人用心设计的《马来西亚小水滴的探险之旅》儿童水资源教育教学手边书获得“青年发声计划”的“最佳教学手边书”大奖。(图片来源:受访者)

然而,无论是环境内容的制作,或教材的研发及环境教育活动的推广,都会耗费庞大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以Kaka Caucau目前流量不高,无法吸引大量广告,也无法违背核心理念接受商业业配的状况下,很多人都问:这条路能走多远?

Kevin是团队中的“营运执行长”,他非常了解这个窘境。“我们都在尝试各种可以取得资金的方式。”无论是课程收费,或寻找企业赞助,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今年初,我们参加了圆梦工场主办的第六届圆梦工场创业大赛,目前已通过众筹挑战晋级。希望在明星导师的专业培训下,找到一路可以养活我们的方式。”众筹是Kaka Caucau目前主要的集资方式,他们期待大家能认同Kaka Caucau想要影响社会、保护环境的理念,在金钱上支持他们,助Kaka Caucau走得更长远。

资源是个现实的考验,Kaka Caucau会不会像许许多多流量不足的YouTuber一样草草结束?“我是不会的,就算没有收入,我也会继续做下去。这本来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钟嘉怡强调,然后望向Kevin和Jiax。

“如果放弃,我们如何对支持我们的人负责任?这样很自私啰!”Jiax急接。

“是啰是啰!他们怎么办?”三人哈哈大笑,也吞下颗定心丸,确立了Kaka Caucau未来的方向。

他们也坚信,只要被更多人看到Kaka Caucau内容,就已经足够了,未来一定会走出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tramadol)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3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高佩瑶

前媒体人,现为大学高级讲师,也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以前对记者工作一心一意,后来发现自己也参与了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不正义,于是出走,用笔和行动为社区永续发展而努力。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