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马公开赛舞最后探戈 吴柳莹:退役后我还是会“不务正业”

即将开打的马来西亚羽球公开赛,将是大马混双奥运银牌得主吴柳莹的告别赛。难得的是,她与陈炳顺也将再度合体出现在赛场上。这次的合作是怎么促成的呢?临退役前,吴柳莹心中怀有怎样的遗憾与期待?退役后,我们又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吴柳莹?

“其实我还是真的真的很喜欢站在场上(比赛)的感觉,这(退役)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花了一年时间来调整心态,才终于舍得放下,不再打比赛。”

早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结束、与老搭档陈炳顺拆伙后,吴柳莹自知,本身的运动员生涯正往退役的方向滑落。如今,在备战马来西亚羽球公开赛的空档接受访问,记者与她各窝沙发一角,眼前的她褪去球衣,穿着水蓝色西装外套,化上淡妆,喝着一杯手摇饮料,说起不得已的退役决定,她倒是笑得豁然。

“这一年来,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羽毛球,总想再打比赛。”她坦言,过往搭着陈炳顺上场,身为种子球员,肩上都扛着巨大压力,因为球迷对比赛输赢往往难以释怀。她想,在职涯后期,或许换了搭档,也能换个心情享受比赛。“还可能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快退役了,心态才会比较放松。”

相隔一年再度合体,吴柳莹说,两人正抓紧时间训练,调整状态。(图片来源:陈炳顺脸书)

与陈炳顺分道扬镳后,吴柳莹先后搭档王耀新、宋俊洋和刘隽程参赛,本想在2022年杪退役,凑巧向来在年中举办的马来西亚羽球公开赛,今年挪到1月展开,她毅然决定赴赛,作为羽球员生涯的最后一役。

退役计划虽延后了,却更完满了。

因为,“顺莹组合”睽违一年后将再度合体,这对粉丝来说固然欣喜,对两人而言,也有着特殊意义——大马羽球公开赛正是当初两人开始搭档后参加的第一场比赛。这一次,是吴柳莹主动接洽炳顺,让两人14年合作情谊有了一个好的始终。

“我知道炳顺有新搭档,所以没有勉强他,但他义不容辞地说,我的事就是他的事,几乎马上就答应了,让我的羽球员生涯有一个美好的句点。最后一场大型比赛,我想以最好的心态去看待,心情有一点珍惜,有一点享受,也想最后一次感受大马羽球粉丝的疯狂。

吴柳莹坦言,退役也是一个出口,让她得以从训练-受伤-治疗-康复的循环中解脱。“每天早上起床,其实会感觉到身体一直在痛,但也不能因此不训练,训练时又必须将自己推到极限,结果疼痛加重。一直在这个循环里面,我可能也有点累了。”(图片来源:吴柳莹脸书)

国手生涯有这三件事,“已经很圆满”

自幼随父亲接触羽球,并在13岁加入国家队接受培训,辗转20年倏然而过,选择在此时退役,吴柳莹笑说,若要细数,其实遗憾还真不少,比如不曾在几项重大比赛夺冠,世界排名亦不曾登顶。

“尤其是2017年全英赛决赛,当时双方打得激烈,本来优势在我们这里,最后却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在全英赛上夺冠,又仿佛是每个羽球员都必须完成的基本成就。至于共运会,则是继奥运后第二大的比赛,而我最好的成绩只有铜牌。所以,这两场比赛可说是我比较在乎的遗憾。”

但回看手上握有的那枚奥运银牌,此刻已让她感到满足。里约奥运会虽已过了好几年,但参赛过程的每个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个感觉很难形容,上场前我在做什么,赢了比赛后我在做什么,全都记得很清楚。站在奖台上,感觉像在梦游,特别是马来西亚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这无疑是她国手生涯的最高成就,现在回头观望过去的积攒,她说,还有另外两件事,圆满了这段起伏跌宕的历程,一是获选为东京奥运会大马旗手,二是成为国家队首批混双主力球员,成功让国人开始关注、期待混双项目。

吴柳莹获选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大马旗手。“那个感觉,跟站在奥运奖台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尤其女羽球员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到,所以得知这个消息,有点意外,也很荣幸,觉得是大家对我的一个肯定。”(图片来源:吴柳莹脸书)

“以前,马来西亚没人在看混双。可以让大家开始觉得,原来我们不只男单男双才有看头,这是我的荣幸。它就像是我的孩子,我不是说这是我的功劳,心情比较像是,即便有时下场的混双球员不是我,我也会很有满足感。”

那么,如果可以倒流时光,有什么是她想要改变的呢?

吴柳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回到19岁不慎受伤的前一刻。”

“退役后,也不会离羽球太远”

为了那次受伤所付出的代价,关注吴柳莹的球迷都看在眼里,一次次动手术后再复健,运动员短暂的表现高峰期就这样溜走了。她也时常诘问自己,若当初拥有预防伤患的意识,如今会否抵达更高更远的地方?

但也因为受伤,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提早认清:羽毛球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

脱下战衣后,我的价值在哪里?”这是她在复健期收入锐减时,抛给自己的问题,“而我竟然给不出一个答案。”

”如果我没有接触羽毛球,我不会是今天这样的性格,过程中学会了自律与坚持,羽毛球带给我的,不管是成就还是伤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图片来源:吴柳莹脸书)

自此,担起家里经济负担的吴柳莹开始跨出舒适圈,踏足陌生领域,包括参与模特培训、客串演戏等等。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乐见运动员展露出的其他面向。

“因为身为羽球员时常会接受媒体采访,才会想说去参加模特培训。虽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留言,比如说我发明星梦、不务正业之类的,但我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因为对我退役后的人生很有用。”

放下球拍退役后,未来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吴柳莹?

可能大家还是会看到一个不务正业的吴柳莹。”她笑说。

过去一年,吴柳莹除了参与偶像剧拍摄,也与众多艺人合唱贺岁歌曲。问她未来会否成为一名全职艺人,她则语带保留,表示自己不排斥任何可能性,“但我不会离羽毛球太远。

说起在镜头前表演的经验,她坦言自己其实还未有足够的信心。“在球场上,累的是身体,我不需要讲太多话,也不需要在意表情管理;而表演时,耗的则是心力。我很常开玩笑说,我是行动派,不是靠脸吃饭的。”

话虽如此,但作为运动员多年培养的坚韧意志与不言弃的精神,相信能够让她无论迎接什么挑战,都会卯足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以前听人讲过,跟运动员合作很不错,他们永远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当时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后来才发觉,自己真的有这样的性格,因为我们习惯了追求胜利,如果失败了,也会找出问题所在。”

“我只是吴柳莹”

即将告别运动员身份,每当想到”吴柳莹“这三个字,除了羽毛球,她还希望大家记得些什么?

她提起在2017年出版自传《我只是吴柳莹》,初衷是想借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人勇敢追求人生目标。“我不是天生体质合格的运动员,但连这么一个普通的我,都能做到这些事,那么大家一定也能,不要小看自己的实力。”

随着她说的话自行定义:“你希望能够成为别人的inspiration(启发)?”

她很快否认:“我不会这么定义自己,我不会把自己定位成类似给予motivation talk(励志演说)的人。”

可她看似充满正能量?

“正面是给人家看的,其实之前我的思想很负面,也有在接受心理辅导。后来我明白,这些心理问题都需要靠自己走出来,即使是心理医生或辅导员,也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我不会说,我是怎样怎样,你要学我如何如何……我只会分享我的经验,再让你自己去判断如何走这条路。”

处在羽球国家队体制里多年,吴柳莹认为,相关单位应该在栽培球员这一方面多加注重,“我看到的是,现在我们的球员不够,选择不多。”而要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运动员的福利与后续生涯的保障也至关重要,才能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地走上专业运动员这条路。(图片来源:吴柳莹脸书)

正面是给人家看的,因为有些事说出来,恐怕只会换来他人一句“扮可怜博取同情”。但如今快退役了,吴柳莹也抛开包袱,首次公开坦言自己在心理问题最严重时,曾受恐慌症所扰,每当发作都会感到呼吸困难,然后眼前慢慢变黑,有快要昏厥之感。

“那是在2014到2015年期间,我刚开刀回来,经济压力很大,只要想到自己的收入,或是友人聊起薪资的话题,很快地,在一分钟之内,恐慌症就突然来了。吃饭吃到一半,我也只能直接走出餐厅,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如今,在心理辅导的协助下,她已慢慢调适到可以自行控制的地步。在这过程中,自我意识尤其重要,才不会将不对劲的地方视为稀松平常。

吴柳莹说,她与陈炳顺是处于天秤两端的人,一人敢于冒险,一人则较为保守。因此,在战术决策上,乃至于退出国家队的决定,沟通过程往往需要很多谅解与妥协。“年轻时很好胜,不懂得控制脾气,常常将负面情绪丢给对方。我也下了很多功夫在学习沟通。没有他,我的自控能力不会像现在那么好。”(图片来源:吴柳莹脸书)

不知是天生性格使然,或是长期面对心理问题的缘故,在访谈过程中,不难察觉,吴柳莹是一个有在整理自己,因此也很懂自己的人,不管是形容自己的性格,或是对职涯成就的统整,她都早已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其中,在聊到不同领域的涉略,以及与搭档如何相互妥协时,她不只一次提到,自己是一个喜欢冒险与突破的人。

既然如此,吴柳莹退役后的生活应该也会持续精彩吧?

“我应该不会让自己落入无聊的境地。”她笑答。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淑仪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字工作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