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曾看过手集团的表演,或许我到今天都还不懂“甘美兰音乐”(Gamelan)是什么;如果不是手集团,相信我也想象不到,源自印尼的甘美兰音乐,究竟会在何种情况下跟廿四节令鼓扯上关系,甚至同台演奏。
创立22年的大马敲击乐团手集团,于10月4日晚上在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带来了全新作品——《铜话鼓事》(Taksu),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出极具开创性与可观性的艺术表演,更展示了因廿四节令鼓而生的手集团,作为“大马第一敲击乐团”在敲击乐上的多元性。
在观看《铜话鼓事》前,你必须知道的是:这是手集团和海外艺术家联合创作的一场演奏会,共汇集了马来西亚、印尼两国大约50名的表演者,因此严格来说,廿四节令鼓并非这场演出的主角(或说唯一主角),观众与其抱着“为廿四节令鼓而来”的心态,不如将心打开,做好准备欣赏一出融合了不同文化的艺术创作。
编按:欲知《铜话鼓事》演出详情,请点击此处
表演一开始,巴厘岛甘美兰乐团Gamelan Yuganada便占据了舞台,为观众呈现巴厘岛传统舞蹈Kecak,迅速带领观众进入了巴厘岛的时空。对那些曾经到访巴厘岛的观众来说,在剧场里而非寺庙里欣赏巴厘岛传统舞蹈Kecak,相信别有一番滋味,而对于那些不熟悉巴厘岛文化,也不曾看过Kecak这支舞蹈的观众(包括我)来说,这个开场演出显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更是对表演者不停喊着“chak-chak-chak”感到好奇不已。
事后上网查询得知,巴厘岛传统舞蹈Kecak其实已有80多年历史,而这支舞蹈是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里的故事为基础,描绘了哈努曼(Hanuman)领导瓦拉纳西(Varanasi)帮助拉玛亲王与邪恶的拉瓦那国王战斗的故事。Kecak这支舞蹈常见于巴厘岛的寺庙或村落,舞者人数通常多达50人至100人,因此每每演出,场面皆十分壮观。
虽然Gamelan Yuganada昨晚在呈现这支舞蹈时,人数不及20人,但在剧场里演出,这支传统舞蹈依然带来了震撼效果。必须一提的是,原本舞蹈里的吟唱部分,也巧妙利用爱韵合唱团的人声取代,予人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如上文所提,《铜话鼓事》是一场融合了不同文化的艺术创作,因此整场演出里,观众除了会看到手集团与巴厘岛甘美兰乐团Gamelan Yuganada的成员,还会看到不少本地艺术家,包括致力传承马来传统舞蹈伊奈舞(Tari Inai)的Zamzuriah Zahari、专研马来鼓的Mat Din Hussin、享誉全球华人圈的二胡演奏家林伟雄以及由陈惠群领导的爱韵合唱团等。
然而,整场演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是甘美兰音乐与廿四节令鼓的合奏演出。甘美兰音乐音色清脆,廿四节令鼓则气势磅礴,两者一柔一刚,谁也没抢走谁的风采;若闭上眼睛听,早已合二为一的音乐,更是找不出瑕疵来。
最后一首曲目,Gamelan Yuganada的成员更是离开原本的位置,拿着甘美兰乐器走进了手集团的阵列里,在视觉上也与手集团成员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既有趣,又蕴含着重要意义的画面——音乐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做到了真正的”融合”。
《铜话鼓事》的英文名称Taksu,其实有着“艺术的灵魂”之意,更是巴厘岛居民所信仰的一个独特概念。Taksu可以被解释为艺术表演者的魅力,而表演者必须有纪律地鞭策自己,不断勤下苦功才能真正化身为“艺术的灵魂”,呈现一出能够同时吸引着观众身心的精彩演出。
昨晚,我看见了许许多多艺术的灵魂,你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