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模式和“70后”及“80后”,不仅截然不同,也常常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从生活态度与需求上去剖析,不难发现有几个特点,能捉住这个年龄层消费者的心理。
这群泛指横跨“千禧世代”与“Z世代”的群体,在1995年至2002年出生,年龄介于20到27岁。
消费特点:非主流、小确幸、偏中性
相比90年代经济起飞后大牌引领潮流、千禧年“耍酷文化”风靡,95后所接触的资讯更是包罗万象,但他们也不再被大众文化牵着走,而是更趋于喜欢寻找自己的“小确幸”。
正因为有太多的选择,人们不再只接受主流文化,次文化在某些群体中,反而是主流。不过在眼花缭乱的选择中,要符合这个世代的口味,其实也不难。
第一,要有“小确幸”与满足感。品牌贩售的可以不是奢华名牌,但要有精致感,有质量,最好附加品牌故事。这会让“95后”消费者愿意掏出钱包,购买一个非生活必需品,但买了绝对可以提升生活质感与满足感的物品。比如说香薰、一件小家具,甚至是一瓶手工酱油,都可以被列入“小确幸”名单。
第二,偏中性。95后喜欢跨性别化的商品,主要原因在于简约简洁设计,本来就去性别化。其实这类商品,对于商家来说,更易于营销。首先,当商品没有性别界限,消费群体自然扩大,不过坏处是,对象扩大了,要锁定营销的点子范围其实更需针对性。
95后自创小众品牌才是王道
要了解这个群体的消费模式,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借鉴。95后本身,也是一群好奇心重,又敢于尝试的一个世代。之前爆发95后、00后不打工创业风潮,更突显出他们不再热衷于循规蹈矩的模式。
这个群体创业的很多,他们喜欢把小确幸的概念贯穿在工作与生活模式中。既然如此,何不把喜欢变成谋生工具,一举数得?所以市场上很多文创行业兴起,轻文艺、崇尚简单生活的产品,有不少就是来自这批年轻创业家。他们更懂得他们的需求!
在新冠疫情前后推波下,加速了大马电商领域的成长。低于从前创业的成本,只要有点子,抓对营销策略,创业并不难。当然,如何坚持则是后话。但是他们深懂最新最潮的元素,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创业故事,让同温层的消费者更愿意买单。
线上爱热闹 线下却“社恐”?
不过谈到“95后”的消费心理,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值得留意。很难想象,在社交媒体上“爱热闹”,努力打卡、炫朋友圈的他们,在私底下,却容易有“社恐”(社交恐惧症)的问题。
因为疫情,我手上有不少的营销案子,其实都是在“云会议”中完成,当中有不少合作的对象是95后的朋友,他们充满创造力的点子,让专案更接地气。但当实际见面时,他们从线上的活泼,转而变得文静拘谨,有时真的错觉是两个不同的人。
是什么让他们所营造的形象与真实性格有这样的出入?说起来,可能是他们在虚拟世界的发挥更加游刃有余。如果你问身边的95后朋友,他们当中有许多不仅拥有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也有人在同一个平台上有不同的“分身”。原因很多,中国媒体新浪网引述“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的资料,尽管95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年代物质富饶,也擅于与新鲜事物接轨,但他们却是经常持续处于孤独和焦虑之中。
也因此,他们对虚拟世界、人设社交、元宇宙世界这些概念不仅能接受,也可以说怀抱期待。
“膜拜”大数据:不能漏掉消费心理
如果品牌未来计划,想要锁定在Z世代的消费群体,就千万不可以忽略这些外在环境与心理变化因素。中国著名电商淘宝、拼多多、天猫等,每个季度的营运方式都在变化,跟随消费潮流与行为模式调整。
在代购的一些平台,也不再以目录作为主页,反而是用“推荐”,根据用户喜爱推荐商品。
在这个“膜拜”大数据的时代,有效的利用分析整合资源,抢占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需求的先机,才能走在营销的前端。
编按:Keith刘宏达曾任职于国际品牌设计公司,随后凭着对品牌发展的熟悉与兴趣,拓展至营销领域,并开始在全马和周边国家举办分享会。其创办的Keith Design Studio专为中小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包含品牌设计、营销策划、产品设计、数位营销等一站式服务,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