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台马中文电影交流】在多元文化背景之外,我们还需要片型多元化的电影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也许答案因人而异,但一部好电影不会受限于时间,反之随时间流动为更多生命带来启发。一部电影从最初的剧本构想、到前期筹备、拍摄期、剪接、企宣发行,至最终定档上映、观众口碑……都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唯有喜欢电影,才能乐此不疲地投身电影圈。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资深监制叶如芬和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会长郑雄城日前受邀在台马中文电影交流会的电影论坛《台马中文电影:过去发展以及未来趋势》中讨论了台湾与马来西亚电影产业的当前及发展趋势。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眼中的马来西亚电影,始于“大马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之一陈翠梅、大荒电影系列;接着是周青元何宇恒等大马导演的作品;近年来陈胜吉张吉安的名字更为台湾影人熟悉。

“有时候很奇妙,可能在某个地方或创作者所属国家的电影被定义为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但它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人认识这个国家的关键。“

”我看近年来在台湾最卖座的马来西亚电影是《南巫》,这很难想象吧?但对于台湾观众而言,这可能只有马来西亚拍得出来,但电影中却又存在某些印记、符号或手法,让我们觉得没有那么遥远。”

叶如芬对此表示赞同,她补充说道:“我对马来西亚的巫术不了解,但又很好奇,所以会从电影研究其背景,获知更多宗教历史背景。”

当年刘城达导演一部《口袋里的花》,让叶如芬深刻留下大马电影的印象:“我很难忘记他的影像,尤其最后在公园的沙地上作出游泳姿势教孩子怎么游泳的那一幕,其实很感动,这让我对马来西亚电影的印象维持了好多年。”

尔后的这些年来,她不时发现更多极具个人想法的马来西亚电影或纪录片作品,如《分贝人生》《野番茄》《菠萝蜜》等。在为创作者赞叹的同时,也致力推动创作者思考更多:观众在哪里?

“多元族群的文化背景是大马特色,很多新导演刚开始拍片时都想探讨这一块,台湾电影也会碰到一样的窘境,新导演都想说自身的故事。”

“但有时候你要多考虑一些,电影是一个想象的产业,如果你想要把‘做电影’当成终身职业,一定要想办法自己拍了第一部之后,还有第二部,让电影类型更多元化。”

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会长郑雄城提到,既然多元是马来西亚的特殊性,创作者就得打破自身想象力,跨越语境、走出地域性,才能持续地创作更多作品。

“马来西亚华人只有600万人口,粗略计算大概300万不受中文教育,剩下的300万人口再扣除老年人、小孩、不看电影的人士等等,最后中文电影观众群剩下大约150至250万人口,因此鼓励大家不要将自己束缚在框架中,应该善用此优势。”

电影节如何成为新晋导演的助力?

作为曾经栽培与造惠无数中文电影人的国际平台——台湾金马今年迈入60周年,闻天祥在分享中说明电影节的功能及如何成为新晋导演的助力。

“对我来说,电影节的功能很多重,它最简单的层面是服务观众群,教育观众,拓展观众的视野;当进入竞赛层面,它就起着奖励优秀同行的作用。当两个层面结合,就促成了交流的机会。”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 闻天祥 (图片来源:摩尔娱乐)

他接着把金马创投比喻为“媒人”,意即把投资方和创作者牵在一起:“我们把投资者请来,让创作者介绍有潜力的案子,但之后会不会合作,我们就不管了,我们就在前端扮演把关者的角色”。

“所以不要以为反正来金马的一定是有名的导演。”闻天祥也顺道厘清一些迷思。知名导演资源众多,基本上不需要参加创投;反倒是想要让那些具有潜力的电影企划被看见。

“100万(台币)对于一部电影制作而言,只占了总资金的小部分,但这是第一桶金;另外金马也帮你盖章了,虽然最终结局金马无法保证,但至少我们是希望尽可能地帮助创作者铺平前方的路,也许之后要去游说其他投资人的时候可以更顺利。”

3位主讲人与参与者合影(图片来源:摩尔娱乐)

选角标准是什么?网红不是票房保证

若曾在电影产业接触投资方,大概知道后者一般就看几件事:导演、电影类型以及演员。若坚持选角是没有知名度的非职业演员,就必须有相应的本事说服投资方。那是一门学问,也可以是经验累积,叶如芬侃侃分享个人经验谈。

“其中提案最不可忽视的就是简报技巧,在五至十分钟时间内讲重点。简报时要拿捏好说话速度,清晰有条理地传达重点,当然少不了预算。”

“通常创作者会以剧本对角色,当然我们都很希望找到符合剧本故事的演员,但从投资方角度来看,不见得是这样。创作者看重演员的内在潜质,投资方注意演员的外在表现。所以,后者会先问这位演员红不红?有没有粉丝或流量?他看的不是故事,而是这部片卖不卖座?”

“新晋制片或是想要寻找资金的电影工作者,首先你们要先自己扮演投资方的角色,回头看看自己的案子和找来的演员,才思考有没有办法说服投资方。”

比起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等,马来西亚在演员培训与养成这方面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这跟电影产业轮动息息相关,如果产业量多,从演员走到明星的培养就会相对快速。

“演员本身一定要多演戏,意思是无论是短片、舞台剧还是什么演出机会都不放过,就让观众不要忘记你一直是走在演出这条路上,想办法让自己被看见。”

资深监制 叶如芬(图片来源:摩尔娱乐)

她以台湾当红演员谢盈萱为例,过去她在业界被称为“剧场女神”,毕业于北艺大,历经十几年的历程一直咬牙苦撑,没有放弃演员这条路,直到近年才熬出头,从演员走到明星。

“也许我提的例子没有百分百对,但可以从这个方向参考。回归我们说要找演员就要找明星这点,其实真的很难。我要找明星,也不见得明星会来演,因为他会挑剔导演、对手戏演员等,所以在投资方、选角、预算之间要面面俱到,真的是很大的难题,只能想办法突破吧!”

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会长 郑雄城(图片来源:摩尔娱乐)

郑雄城认为,在选角方面马来西亚还面对另一窘境:网红知名度比演员高,有的投资方会要求选角为网红。

“我也不怕得罪人地直说,网红流量不是票房保证,而且并不是所有网红接受过演员培训,有的可能不会基本走位,有的甚至连片场拍摄概念也没有。“

他续称,一般会根据情况有所调整,比如该网红平时在自媒体是这个形象,那他是否愿意配合角色性格改变造型,还有拍摄配合度等细枝末节就显得重要。

“最关键的是,若想要往这条路发展,是否可以自我突破,并且不要让自己内心那杯水装得太满,因为这样就无法装进其他的水了。”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