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画作《生与死》(Death and Life)中,充满稚气的幼儿、桃李年华的少女、健硕的男子和暮年的老妪,紧紧依偎成一团。从出生到衰亡,人生的进程跃然纸上。于艺术创作中感受生命的跃动,又于生命长河中撷取艺术的唯美。恰逢孝恩与诚品的跨界合作,当孝恩遇上诚品,当生死教育遇上艺术创作,灵感的碰撞凸显人文关怀。花开花未落,缘起缘未灭。
这不是孝恩第一次跨界合作。如何将生死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大众的生活中,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看生死,是孝恩一直以来的理念。
此前,孝恩也曾进行过大胆的尝试。例如在2018年时,就开展了踏入校园的生死特展。孝恩集团企宣部高级经理郭文洁(Kidman)告诉访问,2018年的生死展,整体概念就是直接告诉你死亡的体验,但不只是让你体验,而是练习,是对死亡有更直观的了解,然后以更昂扬的态度面对今后余生。
她表示,2018年举行生死展之后,很多大学都希望能够合作,变成校园版的生死特展。”此次跨界合作对我们来说很值得骄傲的事情,通过校园的媒介传达正面的人生态度。“
谈到孝恩与诚品此次合作的缘起,郭文洁难掩兴奋,“跟诚品合作的想法源自于孝恩一直努力推广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它没有一个formula(方程式),它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去推广。生命教育里面最值得别人去思考的是,如何向死而生,活好当下,不要一直在想如何准备死亡。”
“在我们做了这么久的生命教育的推广,我们发现如果只有孝恩一个小小的单位,它的力量真的很小。我们一定要结合更多有缘人,不管通过怎样的方式一起去推广,所以就促成了这个‘一念花开’的项目。”
从最贴近生活的概念出发
那么“一念花开”这个活动的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郭文洁称,“近几年来,不只是因为经济有压力,整个大环境都让人产生很多情绪上的不稳定,你会发现一些关于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的分享会,它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当意识到生命教育的传播“被需要”后,活动的主创人员便从最贴近生活的概念出发。此次分享会的形式也是开放式的,讲者也将用生活化的方式去代入各自的分享。
“这是一个跨界合作,也力求发展为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活动的受众群体不是特定的,就意味着涵盖3岁到80岁的人。这么庞大的年龄层的人,是不是应该用最简单的概念去包装,不管你是怎样的教育背景,什么年龄层的人,都能够融入。所以就有了‘一念花开,一念花落’的概念。花开花落就像生命一样,通过这个主题能够让大家快速产生联想,以欢喜的态度去面对生命。”
生命不止生老病死
探讨生命教育的分享会为什么会邀请艺文工作者?面对很多人的讶异,郭文洁解释道:“也许很多人认为谈到生命,一定会谈到生老病死、临终、人生最后一里路。其实我们的生命不止这些。这次跟艺术单位的人一起来合作,是有渊源的。”
她继续解释,比如说蔡导(蔡明亮),他率性地向艺术电影靠拢,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抉择,他选择了用生命做创作这条路。更为惊喜的是,衣谷化十插画师(卢裕华)也为”一念花开“创作了4幅插画。在他的创作中,他一直在跟自己的生命做对话。
“回想这两位艺术工作者,他们两个虽然不是在生命产业工作,但却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推广者。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层面,用毕生的热爱做深耕。”
郭文洁表示这次系列讲座“是从不同层面的面向去讨论生命,冯以量的主轴是‘临终是需要关怀的,但是关怀不需要等到临终的时候’。在生命匠人的那场分享会中,作为送行者,他们会以轻松一点的方式,分享在专业里面收获的人生感念。”
你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