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访问有深度·内容有温度
19
OCT
2025
首页
专题
特写
人物
企划
Open menu
原乡柔情3:槟城纪
原乡柔情2:霹雳行
原乡柔情第1季
一桌饭·一席谈
和
百年中总·共商共赢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人生直播第三季
人生直播第二季
人生直播
宗乡情浓
电动车时代降临
后企之秀
好孕程
福聚大马,建业全球
倾听马来西亚
不同凡飨
作家的作家
视频
Open menu
专题
人物
资讯
随便问问你
琪遇记
心心知我心
网红十分红
非常访问
工具人
啊叭咔吧KakMei
传召大人物
播客
专栏
网热
Open menu
大马
国际
资讯
Open menu
商讯
人文
文旅
艺文
华社
娱乐
影视
文教
健康
书香
更多
Open menu
分享
读者观点
自媒体
荧光笔
媒人在乎
戴祖亿
李伟康
联络我们
简
|
繁
编辑推荐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孩子的混沌世界?
在学校喊“Saya Benci Buli”有用吗?
国民党党魁之争,谁能助蓝营重夺政权?
特朗普计划下的加沙前景如何?
郭强生:文学没有思想,只是娱乐!
儒学新章《南孔》音乐剧亮相大马
【匠心匠言】在束手无策的哀伤中寻找光
最新
影音
|
随便问问你
读STPM有用吗?
专栏
|
靖享视界
复仇,不会让人回魂——《回魂计》
自媒体
|
丽懂什么?
戒尺放下之后:老师还能怎么教?
专栏
|
五味杂陈
谁说读中文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中文人与AI
特写
大马音乐创作的明天:第一届“学海杯”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比赛
网热
|
国际
军援乌克兰谁买单?
网热
|
国际
西藏“炸山”烟火秀被追责 蔡国强面临赔偿
全部
资讯
TEDxPetaling Street 2025年会“乘風破浪GRIT”圆满落幕
林连玉基金“一颗种籽”小学生华教故事半日营
《长者的馈赠》系列活动:60年代大马戏剧的探索、记忆与再造
卢巧音《时间线II演唱会2025—马来西亚站》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世界不动产联盟大马分会金禧晚宴:承前启后,扬帆远行
更多
视频
读STPM有用吗?
STPM是否仍具价值?各源流升学途径有着哪些差异?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吗?让我们来听听在籍学生的想法。
随便问问你
|
朱家怡 · 阮敏瑞 · 余坤恬
周金亮:我只想把我的歌写好
人物
|
朱家怡
不读STPM可以吗?
随便问问你
|
朱家怡 · 余坤恬 · 阮敏瑞
【“你好!中国”系列3】品牌背后的热情,一份可触可感的生活叙事
专题
|
编辑部
“砂煲罂罉”当敲打乐器的戴俊威
人物
|
阮敏瑞
更多
专题
【微塑料入侵(下)】从回收到再生,我们该如何主动破局?
便利店的包装袋、网购商品的气泡膜、路边摊熟食的外带盒……面对无处不在的塑料,你可能也曾尝试过“做点什么”:把塑料瓶洗干净、认真分类丢进回收桶。可最后呢?它们真的被回收了吗?
专题
|
朱家怡
【微塑料入侵(上)】从超市到肠胃,我们吃下了多少塑料?
专题
|
朱家怡
【我没人姓】我姓神,但我只是个普通人——神建华
专题
|
余坤恬
【精酿啤酒之恋(三)】在精酿酒馆,年轻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酒文化
专题
|
梁馨元
更多
主题精选
<
>
内容推荐
专栏
靖享视界
|
马保靖
复仇,不会让人回魂——《回魂计》
《回魂计》是一则社会寓言,逼我们直视人性中最深层的绝望——正义无法到来,受害者又该如何自处?
五味杂陈
|
安焕然
谁说读中文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中文人与AI
与“读中文书”、念中文系、教中文的老师交流,常有一个印记:“中文人”常“为情所困”。
寻羊记
|
许书简
东京地铁里的觉悟
写这篇稿的时候,我正在东京地铁里,从一个咖啡馆到另一个咖啡馆的途中。上个星期启程到日本旅行,有朋友笑说我们终于回乡。这我倒不敢承认,因为比我们来日本更多次的朋友大有人在。也许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总是以餐饮业的角度去观察事情。同一家店要是喜欢,每一次必定再拜访一次。也许自己开店十年,多少有一些迷失,终究希望可以在拜访这些熟悉又喜欢的店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提示。
某君说
|
陈奕君
当道德只是恐惧:从校园杀人案看伦理教育的失落
十四岁少年持刀杀害十六岁少女,举国震惊。但我脑中浮现的,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从小到大,是否有人真正教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杀人?为什么不可以强奸人?为什么不可以霸凌人? 没有的。
更多
郭强生:文学没有思想哪算是文学,那只是娱乐而已⋯⋯
作为一部纯文学作品,郭强生更注重文字的纯粹性,也在打磨中为它赋予了文学的情味......
专访
|
王茜
人物
从病痛到新生:施宇的自我和解之旅
一场没有缘由的病,如同无法预知的人生。施宇拾起笔,将记忆中的“病中日记”,一个字一个字,重重地敲下来......
专访
|
王茜
人物
华研主席姚迪刚:历史需要活化,才能真正流动!
姚迪刚投身华社服务的轨迹像一条不断延展的线,从个人偶然走向族群责任。
专访
|
罗咏琦 · 傅译萱
人物
更多
我没人姓
【我没人姓】我是没出家的“出”家人——出德成
出姓在马六甲仅此一家。追溯回更早,出家人有着蒙古族血统,是木华黎(Muqulai)将军的后代……他们如何来到马六甲,并在此地开枝散叶?
专题
|
梁馨元
【我没人姓】我是不认输,只认“舒”的舒腾波
在马来西亚的舒姓,或许只有舒腾波这一家。 他的籍贯来自于从未有过舒姓的潮州。传说他的祖先有11根脚趾头、最高有2.3米。在姓氏上的介绍或许有趣,也常有烦恼。然而,这独一无二的舒姓,依旧让舒腾波感到非常自豪。
专题
|
阮敏瑞
【我没人姓】我姓神,但我只是个普通人——神建华
我们听过许多“罕见姓氏”,但姓“神”的神建华,是马来西亚绝对的罕见姓氏。 从中国广东一带到马六甲扎根,再到全国各地,神建华已经是神氏家族在马来西亚的第五代。从小在英文教育体系中长大,无论是“Sun”还是“神”,神建华在朋友圈都是特别的存在。与访问网的访谈过程中,神建华一路笑呵呵,没有印象中身为政治人物的严肃。
专题
|
余坤恬
【我没人姓】我不姓尤,也不姓游,我姓由——爱自“由”的由洛羽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国度,名字与姓氏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从“由剑”到“由洛羽”,从中国山东远嫁马来西亚,这位中国媳妇不仅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姓氏传承,也在异乡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她的故事不仅关乎一段跨国婚姻的融合与磨合,更是一段关于身份认同、文化碰撞与追根溯源的深刻旅程。透过她的视角,我们看见一个“稀有姓氏”所代表的家族记忆,也见证她如何以一间私人厨房,在异乡烹出家的味道与归属。
专题
|
张哲斌
【我没人姓】我姓乡——他们都叫我乡下佬
乡杰豪回想同学曾为他起过的花名,笑着列举道,“最常听到的就是乡下佬、乡下仔,也有试过被叫香蕉……”
专题
|
关家汶
>
播客
【对话】梁国忠 X 钟泳健:旅游
播客
|
罗咏琦
【对话】王翠玲 X 吴家润:人工受孕
播客
|
关家汶
更多
工具人
发型师彭俊威:一把剪刀就能做出不同造型
如果只能从众多工具中留下三样工具,那彭俊威一定会选择梳子、平剪以及发夹,因为这三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裁缝师石和平:专业是一步一脚印
在裁缝行业有20年经验的裁缝师石和平(Tracy),缝衣针、大头针、剪刀、弯尺、锁边机、缝衣机、划粉片都是她工作时必要的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摄影师林天时:是兴趣就不会疲倦!
摄影师手里的相机,宛如他的第二双眼睛,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舞狮头制作师傅林明国:我是“医”狮头的铁打医生
羊角锤、锯齿型大力钳、手动柳钉枪三样工具,是舞狮头制作师林明国在制作舞狮头时至关重要的工具;有了这三样工具,制作出来的舞狮头才能稳固耐用……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电工师傅李家健:只要肯做谋生不是问题
维修电工总有一个不离身的工具箱,沉重的工具箱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美工刀、测电笔。每样工具承载了电工师傅的刻苦与汗水,工具越是老旧,手艺越是娴熟。电工师傅虽有双灵巧的手,但再灵巧的手,离开了工具,也无法施展手艺。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修车技师许荣耀:双手脏黑可那是拼搏的痕迹
卡簧钳、汽车测电笔、汽车诊断仪器,对于从事修车技师的许荣耀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三样工具,因这三样工具能够让他检查出汽车发生故障的原因……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蛋糕裱花师区凯宁:灵感来自于生活事物
身为蛋糕裱花师的区凯宁(Rubbii),她的工作离不开“裱花嘴”、“裱花剪”、“裱花钉”、“裱花袋”、“裱花台”这几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制琴师王祺伟:调音是我最值钱的技术
音乐家手握琴弓勾动琴弦,拉出了美妙的音乐,而制琴师王祺伟则用手中的两脚规、凿子 、手刀、游标卡尺、小铁锤、锉刀、刮片、音柱钩,造出了音乐家手中的琴弓和小提琴……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
网热
军援乌克兰谁买单?
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入第四个年头,华盛顿表示欧洲必须加大对基辅国防支出的投入。欧盟正在努力寻找资助基辅的途径,德国总理梅尔茨提出了一个方案。
国际
|
编辑部
西藏“炸山”烟火秀被追责 蔡国强面临赔偿
国际
|
编辑部
英美制裁跨国网诈首脑 揭太子集团诈骗帝国黑幕
国际
|
编辑部
校园命案震惊全国! 悲剧酿成谁之过?
大马
|
陈亿佩
更多
娱乐
卢巧音《时间线II演唱会2025—马来西亚站》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娱乐
|
编辑部
李玉刚《幻国潮》世界巡回演唱会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娱乐
|
编辑部
《逆袭吧,小娘惹!》开镜 中马演员火花连连
娱乐
|
编辑部
更多
分享
别让校园成为社会悲剧的出口
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一切,他们照见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样子。
分享
|
董百勤
校园杀人案:嗜血的媒体,盲目的群众
分享
|
叶添鸿
教育的缺口,不在成绩,而在“人”
分享
|
郑珍珊
悲剧之后,我们还在喊“Saya Benci Buli”?
分享
|
廖诗弦
更多
本周热门
本月热门
加入会员
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
下次再说
登入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