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台湾五感之旅(二):夏日的屏东,适合缓慢行旅

谁会料到,人生第一次踏足台湾竟然是位于西南部最南端的屏东?还碰巧遇上台风凯米,跟自己曾经想象过、电视剧看过、既定印象中的台湾差了十万八千里。你说屏东有什么?我说,那里有对味的人情互动、原始的美食、还有慢活的生活哲学。

收到明信片那天,距离旅程已将近一个月时间。跟过往不同的是,这不是给自己写的信,而是共度一周闪亮日子的队友留下的笔迹,期待值更高一些。

此刻读着明信片上的一字一句,尽是无厘头和调侃,却也是那一程最真挚的当下。那些在屏东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还有全程不断的笑声依然在耳边回荡。

屏东位于台湾西南部最南端,也是台湾西部南北最狭长的县份,北与高雄市为界,东过北大武山与台东县为界。过往说到屏东,游客的第一印象是垦丁,但除此之外,屏东还有很多秘境值得游客去探索,比如东港、大鹏湾、小琉球等。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产业结构上偏重农、渔业,近年来则大力推广观光业。其中,黑鲔鱼文化观光季更是持续举办24年,已成为国家级品牌节庆活动,冀望屏东不再只是旅客“路过”的地方。

一座鱼市:走进东港华侨市场    大啖海鲜最原始的鲜味

琳琅满目的渔获,此起彼落的竞价声,走进华侨市场即切身感受鱼市的专属风情。(摄影:罗咏琦)

东港是一个典型的渔村,要感受在地人的生活气息,必然是走进鱼市。琳琅满目的渔获,此起彼落的竞价声,还有一个个问你“吃饱没”的热炒摊摊主……都让第一次踏步华侨市场的人实实在在感受到鱼市的专属风情。

命名为华侨市场并非因为业者大部分为华侨,而是因为早期尚未规模化时,从小琉球归来的外地游客购买现捞渔获时出手大方,像极了返乡华侨,所以后来鱼贩聚集成市后,就取名为华侨市场。

现今的华侨市场经已重建,改名为东港渔港渔产品直销中心,占地将近1500坪,逾400个摊位规划为鲜鱼区、生、熟食区、渔特产区及美食摊。不仅保留了传统鱼市的人情味,还可以更舒适地进行观光休闲。

鲜甜肥美,也不足以形容东港的海产生鱼片。在鱼市现点现吃,仔细一品,是最原始的海水味啊!(摄影:罗咏琦)

拉开板凳,坐在渔郎生鱼片摊位前,请老板准备一份汇集当季海产的生鱼片,一个不小心竟实现了“生鱼片自由”。黑鲔鱼、鲑鱼、金枪鱼、海胆、牡蛎、鱼卵、扇贝……根本是生鲜海产大满贯!

老板回流以前曾任日料店师傅,刀法纯熟的他“咻、咻、咻”就切出了颇有厚度的黑鲔鱼生鱼片,据说这是东港人吃生鱼片必有的厚度,不然就显得太小气了。

餐点还未送上时,不苟言笑的老板先递来一片黑鲔鱼生鱼片,说:“这是黄金三角的部位,要一口吃完哦。”待我吃进嘴里后,他继续问:“怎么样?是不是没有奇怪又多余的味道?”

整片放进嘴里,第一感觉是鲜,伴随着甜而清爽。对于一般不吃生鱼片的人而言,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最容易接受的味道?我不清楚,仅记得自己只是猛点头着回应老板。料理,其实跟做人一样,回归本质,就是最纯粹的简单美好。

一份心意:温厚热情的伴手礼店    “借问站”供游客安全感

味益食品店长Apple热情爽朗,致力将东港独特食品推向国际,也在本土扎根,以身示范对生活和志业的热忱。(摄影:罗咏琦)

在华侨市场对街,有一家充满人情味和使命感的伴手礼店——味益食品(专业松品专卖店)。可爱鲔鱼头套是店长Apple的标志性造型,从入店就见她笑容可掬,一边热情万分地提供试食品,一边介绍店里的招牌松品。

店内墙上记载着味益食品传承三代的经营故事,从Apple父亲开创、Apple这代人耕耘、再到Apple的孩子进行在地化连结,可以看见味益食品在社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味益食品的镇店之宝“花壳脆松”全台独卖,采用“东港三宝”之一樱花虾制成松品,坚持不添加天然鱼松,口感比一般肉松、鱼松更脆更香。Apple也热心教导如何分辨樱花虾,如体长约二至四公分、虾身不呈全红色以及虾头无尖刺,让游客即使在外也能安心选购。

除了是一家伴手礼店,味益食品也是“借问站”,入口处左边设有专属东港的导览桌,不定期放置最新的东港旅游资讯,涵盖中、英、日文版本,设计30多颗专属东港纪念章,完全免费提供游客索取及盖章。

编按:“借问站”是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于2014年开创,网罗全台各地友善店家作为旅游资讯交换平台,目前全台湾累积超过600家,涵盖食、宿、游、购、行、服等6大行业型态。“借问站”的店家老板承诺以友善、亲切、热忱的服务态度,为世界各地旅客展开双手。

一片大海:在海上教堂虚度白昼    日落游湖倒数开桥秀

海上教堂咖啡就在这座鹅黄色的异国风情建筑物里,处处都是打卡点。(摄影:罗咏琦)

中午时分的金灿阳光照耀着波光粼粼的大鹏湾海面,一座鹅黄色的异国风情建筑物煞是耀眼。推门走进海上教堂咖啡馆,会惊叹里头的气派。站在中央圆拱型窗户,感受阳光洒落的炽热;再点一杯沁入心脾的“水蜜桃公主”,坐在靠窗位置看海、放空、发呆。虚度光阴啊,真是城市人最大的奢侈。

海上教堂咖啡自开幕以来就非常热门,不少国内外游客闻名而至打卡。咖啡馆不接受预约,访客需要提前到现场领取号码牌,待时间到就进场,用餐时间限时70分钟。私心推荐芋泥蛋糕卷,尽管它在餐牌上显得很平凡?但实际水平好高诶!

单向开启75度仰角,跨距达20公尺的开桥秀,成了每个假日来到大鹏湾不容错过的一场独门秀。(摄影:罗咏琦)

鹏湾跨海大桥是全台首座可开启式的桥樑,连接起南平里与嘉莲里,全长579公尺,桥面宽30公尺,于2011年3月正式通车启用。这座跨海大桥为特殊三向度设计的斜张桥,桥身侧看如扬帆启航,背面看则如英文字母A。

每个假日,大鹏湾都会上演一场独门开桥秀,场面壮观得很。看秀的游客可以将车辆停在地下停车场后步行上桥,又或者可以选择更自在的方式:乘坐游湖船,一边吃新鲜烤蚵,一边赏开桥秀。

据说,由于大鹏湾属于单口囊状潟湖,跨海大桥下即是潟湖唯一的进出海口,若设立桥樑虽可以达到陆运作用,却阻断了未来潟湖内游艇港及帆船中心的发展方向,而全台首座可开启式大桥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应运而生。

将近傍晚5时,游湖船驶近桥侧方停下,众人齐聚盯住桥面大声倒数,像极了跨年夜。不得不说,船主也是很会,在桥开启的瞬间播放台湾观光宣传主题曲〈感动心台湾〉为背景音乐,氛围感满分!

一种信仰:“博杯”背后的精神寄托——东隆宫

东隆宫拥有号称为全台最大黄金牌楼,黄澄澄金箔层叠装饰的山川牌楼,不论是白天昼夜都显得耀眼夺目。(摄影:罗咏琦)

东隆宫,东港人惯称为“王爷庙”,主祀温府千岁,是每三年一科迎王平安祭典的主庙。黄澄澄金箔层叠装饰的山川牌楼,不论是白天昼夜都显得耀眼夺目。号称为全台最大黄金牌楼,彰显出王爷的权威。

“在某程度而言,东隆宫主宰了不少东港人的命运。但凡人生遇到不顺心或迷茫时刻,就到王爷面前‘博杯’,请示王爷决定未来要走的路。” “班头”张振勳娓娓道来关于他和东隆宫之间的故事。

张振勳说,自己年轻时被派至金门当兵,妈妈为之忧心就向王爷许愿,保佑儿子平安归来。若是愿望成真,便让儿子当班头还愿。直到自己为人父亲,儿子学测未达理想,也到王爷面前“博杯”,后来根据王爷指点参加指考,考上自己想要的学校和科系。

大伙儿坐在庙口的龟苓膏小摊,一边吃着龟苓膏,一边观看东隆宫的独特习俗——祭改(俗称为改运),一边听在地人的精神信仰。

尽管当天大雨滂沱,仍可见善信将新车驶到东隆宫,请班头进行“净车”仪式,保佑路上平安;前来进行改运,祈求身心健康、平安顺遂的善信亦不少。一声声祈求、一次次掷筊,让每一个在艰难且困惑关卡的善信,得到精神寄托。

一夜好眠:在缓慢大鹏湾远眺小琉球    住胜利文旅秒到日式场景

胜利文旅室内空间采用榻榻米设计,房内空间面积虽然不大,但利用传统日式拉门巧妙地将空间完美分割;最喜欢的,还是日剧场景里的后院长廊!(摄影:罗咏琦)

踏入玄关,走进胜利文旅日式民宿,怀旧日式老家具、榻榻米室内空间都在在显露浓厚的历史感。房内空间面积不大,但利用传统日式拉门巧妙地将空间完美分割;最喜欢的,还是日剧场景里的后院长廊!

胜利文旅分为竹、松、梅三栋,每一栋都各有特色,浴洗空间皆设在房子后院。位于胜利星村的胜利文旅可以说是屏东的十大景点之一,完整地保留眷村村落,并赋予眷村文化风情新生命,推动和扶植地方文创,旅人也能从中体验台湾的多元性文化。

缓慢⼤鹏湾不仅仅是一夜好眠的空间,更是⼀个提倡慢游、慢活、慢食的旅宿。(摄影:罗咏琦)

旅途总有那么一个地方,静静迎接旅人走进地方风土,缓慢大鹏湾就是这样的存在。在这里,只要静静待着,让努力生活的灵魂歇息片刻,因为“慢一点,灵魂才跟得上”。

薰衣草森林集团旗下的缓慢大鹏湾坐落于屏东大鹏湾,酒店空间设计理念为“慢”。酒店大厅入门处右边是缓慢跟新竹独立书店“或者书局”合作打造的书墙,选书包括海洋、屏东本土作家、旅行住宿、植物疗癒和建筑艺术等跟在地相关的书籍。入住期间客人可以免费借阅,细品慢嚼文字的力量。

另一边,则是黑胶音乐播放区域,阅读的同时也沉浸在音乐之中。视觉和听觉都有了,怎么少得了嗅觉?酒店采用沐光森林香味设计,客房内也提供全系列沐浴产品,更贴心的是旅人可以从大厅的岛岛吧领取适量浴盐,在客房内泡澡时使用。

除此之外,每一间客房内都摆着一套完整的手冲咖啡器材,让旅人在研磨、冲煮、过滤、品嚐的过程中,享受平静片刻。当中选豆“岛岛咖啡”,是缓慢的在地伙伴“33 1/3咖啡焙煎所”所打造的海湾咖啡风味。在面海的阳台眺望小琉球,萦绕着咖啡香,写意人生莫过于此。

后来,缓慢大鹏湾成为旅程结束后平凡日子里所惦念的温暖据点。

你也可以看:

下一篇

上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