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集团创办人林福南逝世一周年之际,大将文化推出了套书——《终极解马》与《再见福南》,以此缅怀林福南精神。林福南在友人的眼中,是关系网建立的幕后功臣,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手。诚如林福南幼子林悦康所言:“林福南不只是林悦康的父亲,是大家的‘福南’。” 《终极解马》延续《解马》一书,继续听林福南怎么说;《再见福南》则汇集了113位友人的文章,听他们述说与林福南的相处过程。
“人生得茶可溶/一碗一瓶一杯……”
这是紫藤茶馆创办人林福南作词,音乐人陈温法作曲的〈回首了无遗憾〉的歌词开头。2025年2月16日,歌手周博华在紫藤总部举行的《终极解马》与《再见福南》套书推介礼上,娓娓唱出了这首歌。
林福南于2023年12月14日因心脏病骤然逝世,享年63岁。时隔一年多,由大将文化携手紫藤茶馆一同出版两本著作,将林福南精神记录下来。
《终极解马》延续林福南《解马》一书,共收录林福南生前111篇专栏文章,畅谈大马政治与社会课题;而《再见福南》则收录林福南各方好友的文章,记载他们与林福南相识过往中的点点滴滴,由林福南遗孀李佩娟与大将文化顾问林明志联合编著。


好友分享创办紫藤经历
1987年,从台湾学成归国的林福南与好友陈婵菁及诗人黄建华等人创办了紫藤茶馆,这家茶馆不但是茶友相聚之处,更因为常常举办文艺活动与推广文化,而成了文化人相聚重地。
诗人黄健华早年与林福南同为台湾留学生。在台湾留学的日子,林福南常会带上一本适合他阅读的一本书,畅聊梦想。他笑着说:“那时候没有把他说的东西当真,好像相濡以沫,两个很无聊的人相濡在一起,讲的东西都成为了泡沫。”
他想起大三那年与林福南在台湾的紫藤庐吃午餐,林福南在聊天间偶然提出:“我们回去马来西亚也来开一间这样的茶馆,让朋友们有个地方可以落脚、吃饭”。他想,自己或许是听到林福南这概念的第一人。
当年与林福南共同创办紫藤的陈婵菁特别点出两本书的封面与标题含义,《终极解马》的标题为书法家黄金炳题字,且采用“终极”二字,是因为再也没有人可以“解马”;而《再见福南》一书封面底色为橘色,以“再见”二字为题,是因为林福南在脸书上的最后一个贴文,是以橘色为底色,配文“再见”。
出了陈婵菁与黄建华,新书推介礼也邀请了《再见福南》一书献稿者及好友现场分享与林福南交往的点点滴滴。

友人口中的文化推手
林福南在友人的口中,是文化的推手。
林福南以茶为引,开辟马来西亚文化产业的新局面,为艺术文化活动提供舞台。在他领导下,紫藤是长期举办和策划各类型文学、表演艺术的座谈会、展览及活动的现代茶艺馆,打破了传统茶行的经营模式,使茶馆不再只卖茶,而是结合了文学、音乐、电影、舞蹈与人文活动的所在。
从1990年开始,紫藤在不间断地举办文艺活动,如灵山吟、动地吟、流浪者之歌、儿童舞展、钢琴声乐演出等……
“林福南是一个有魅力的人物。”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兼序文作者曾毓林说。 “紫藤走过近四十年的历史,他(林福南)常常说自己是卖茶佬,但是他带进来的何止是茶。福南有很强大的气场,让紫藤变成一个文化的理想。很期待,未来第二度、第三度的爆发,会走向怎样的一个方向。”

黄健华在大学期间与林福南交往甚多。有时候见面,林福南会带着适合黄健华阅读的一本书送给他,渐渐地推动黄健华开始投稿、写作。“那时候他(林福南)就像是一个推手,把我推向写作这一条路”。
MyStratr创办人吴文彬认为林福南创办的紫藤,在一开始以众筹的方式建造起来的模式,让紫藤不只是一个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小企业能够发展的力量。
一个处于全面洗牌、重整的大时代中,雪州资讯科技及数码经济机构(SIDEC)总执行长杨凯斌认为,林福南像是生错时代的孟尝君,他有着人们缺乏的勇气。总是不断努力地推动着文化传承。杨凯斌认为在这个时代,林福南这样的一个推手角色,远比大师更为重要。
画家叶逢仪更是在回忆与林福南相识过程中泪洒现场,感叹林福南是一名天才。



用歌唱出思念之情
活动现场演唱四首歌,分别是歌手周金亮〈花房姑娘〉、歌手周博华〈相逢不远〉、〈回首了无遗憾〉和歌手张盛德与歌手曾德嘉合唱〈流动是江河唯一的出路〉。
在表演前,本该演唱〈有时喝茶〉的周金亮临时改唱〈花房姑娘〉。他分享自己初识林福南是在“动地吟”。当时为游川、傅承得等人的文字谱曲的周金亮,结识了林福南。在过去交往的几十年,林福南给予了周金亮很多意见和启发。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唱〈花房姑娘〉,我常常在没有方向的时候,去找他喝茶,被他调侃、讽刺一下,心里就会得到很大的冲击。站在事情外面的人,能够给到我一针见血的意见。”
现场,他将歌词中“姑娘”一词,改为“老板”,通过歌词唱出对林福南的思念之情。
周博华则演唱两首歌曲〈相逢不远〉、〈回首了无遗憾〉。对于周博华来说,林福南就犹如一位大众朋友。作为八达灵再也区的第一代紫藤员工,就算离职后再回来,老板也会笑着迎接她。对于他来说,林福南不像不在,而是真的还在身边。她想着,“老板应该只是在对岸等着她”。
林福南的离世,也让另类音乐人成员之一曾德嘉(TAKA)感触良多。他坦言认识林福南三十多年,常常在音乐路上帮助他。筹备演唱会的时候,林福南总会自发捐款。后来林福南逝世,他告诉张盛德,一定要写一首歌来致敬这样一个人,于是以林福南的一句“流动,是江河唯一的出路”创造出同名歌曲:〈流动是江河唯一的出路〉。
林福南用生命建构关系网
作为家属代表致辞的林悦康,是林福南最小的儿子。对于父亲的离世,并不感觉遗憾。于他而言,“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而父亲被那么多人记住,仿佛就还在人世一样。对于父亲,他深感佩服,深刻感受到林福南不只是林悦康的父亲,“自己只不过占据了父亲人生的一部分,现场很多长辈的关系都和他(林福南)很深”。

他说:“老板在用自己的魅力、人格和生命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其中最重要的枢纽,是紫藤。”他感叹自己如果多年后去世,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那人生还是很圆满的”。
林福南对关系网建立的贡献引起现场许多人的共鸣。雪州旅游局总执行长兼新新村社区联盟发起人蔡依霖分享自己在任雪州旅游局总执行长前,曾遇到一位想要在新古毛筹备茶道禅修中心计划的基金会负责人。

她坦言,两年前就已经听过这个计划了,而那个告诉她的人正是林福南。而在不久前也促成了继程法师和基金会的负责人一起见了雪州政府官员,去完成这一件事情。她表示,“林老板促成了很多好的缘分,让我们这些人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上共同做一件事。不管是新新村还是旅游局,他都跟我分享了很多事情。”
云手文创基金会董事拿督蔡兆源同样表示,自认识林福南后,常常被林福南受邀参与饭局。他坦承,林福南最会的就是串联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和能够提供帮助的人。

“我们知道一粒苹果里面有多少种子,但我们不知道一颗种子能够长出多少粒苹果。在我心中,从文创,到政治,林福南在很多领域‘播下了很多的种子”。
“这些种子播下的瞬间,发芽也只是时间的关系。那时候,林福南好像又存在在大家的身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