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TEDx茨厂街十一周年:“乘风破浪GRIT”走出红点,走进街区

TEDx茨厂街(TEDxPetalingStreet)迎来第十一周年,8月16日于吉隆坡Rex KL举办以“乘风破浪 GRIT”为主题的年会。作为马来西亚首个中文TEDx,它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在今年走出传统,化身为整日的城市嘉年华,让公众在咖啡、音乐、文学与市集中,感受思想与生活的流动。

继2024“躍FORWARD”后,今年Tedx茨厂街迈入了第十一周年,8月16日(六)于吉隆坡Rex KL举行“乘风破浪 GRIT”为主题的年会新闻发布会。本次年会也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新闻发布会,是一整天的城市盛会——“live from street”。主办方有意打破以往单一舞台的框架,把TEDx精神延伸到街头、手作空间与市集摊位中,让“思想的传播”更贴近生活。

TEDx茨厂街(TEDxPetalingStreet)于2013年创办,以“创意改变一切(Ideas change everything)”为核心信念,成为马来西亚首个中文 TEDx平台。它聚焦本土故事,启发在地思考,并以中文为载体,把大马的声音传递给世界。

TEDx茨厂街是种精神,无论你来自哪里、说着什么语言,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彼此的语言与故事。

Rex Kl摇身一变,化身为“白日咖啡派对”的场地。(摄影:黄琬媇)

从咖啡到音乐,开启城市的一天

清晨十点,活动以“白日咖啡派对”拉开序幕,DJ Point在咖啡香中打碟,街区的氛围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除了咖啡,桌上还摆放着简单的糕点,来宾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拍照、欢笑,从长者到孩童都在享受属于茨厂街的清晨派对。

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摄影:黄琬媇)
“白日咖啡派对”汇聚从长辈到年轻人的身影,真正实现跨年代的交流与共享。(摄影:黄琬媇)
负责选曲打歌的DJ Point(左)。(摄影:黄琬媇)

与此同时,另一群参与者则踏上“城市寻宝”的Live Walk,用脚步丈量吉隆坡的旧街区。

中午12时半,“乘风破浪 GRIT”新闻发布会在Rex KL正式召开。作为全场的核心环节,这一小时不仅是主题揭晓,也是TEDx茨厂街对未来十年的宣言。

策展人谭佩莹在开场时,先请大家注意她脚下的“红点”。这个TED的传统,源自一位导演的灵感,在空旷的舞台上放置一枚红色圆圈,让观众的目光更集中在演讲者身上。从此,“红点”成为TED舞台的象征。

“我们今天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今年的副标题是From the Red Dot to the Street Spot,我们要走出红点,回到茨厂街,回到社区本身,体验这座街区的美。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乘风破浪。”

谭佩莹站在“红点”上,分享着本届的年会概念。(摄影:黄琬媇)

她补充道:“乘风破浪代表着不畏惧任何困难,一直向前。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因为我们不仅在讲这个主题,更是在身体力行地实践它。”

公共关系组组长兼“Live from Street”发起人钟子麒也分享了举办形式上的突破:“我们不希望发布会只是舞台上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让观众、志工、伙伴、讲者和资助者聚在一起交流的空间。所以今年你会看到,活动从咖啡到音乐,从市集到工作坊,都是努力走进社群,把舞台变成聚会。”

钟子麒也分享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在举办形式上的突破。(摄影:黄琬媇)

今年共有十五位讲者、一个表演组合及一位表演者,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内容横跨经济、音乐、艺术、文化等。

本届年会讲者与表演阵容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叶友弟(南洋复古风女歌手与词曲创作人)
  2. 翁书强(双语舞台与影视演员
  3. 周心花(本土风味发酵艺术家)
  4. 林泽昇(古脊椎动物与动物考古学家
  5. 刘俊腾(马来西亚超马铁人运动员
  6. 黄锦荣(马来西亚经济学家)
  7. Eriko Motoyama(社区斜坡守护者
  8. 黄莲心(生物地理学家与海洋生态研究者
  9. 黎紫书(马华作家)
  10. 马子颂(种子科学艺术家)
  11. 黑米(两面思维设计师)
  12. 张丽珠(《城视报》主编)
  13. 赵汗青(​​​​AI叙事构建先锋)
  14. 人人人鼓剧场(鼓剧场现实编织者)
  15. 雪乐(心性与声音的觉醒引路人)
  16. 林奕仰(中国故事的行路人)
  17. DJ Point (Hip-Hop圈资深 DJ)

从十到十一:策展人的挑战与思考

发布会结束后,在繁忙的现场空隙里,访问网也抓紧时间向策展人谭佩莹进行简单的采访。

她坦言,今年最大的突破在于“走出传统”。

“以往的新闻发布会很单一,而这一次我们特意把时间拉长,让它变成一整天的活动。比如 Live Walk,我们和茨厂街的商家合作,把他们店铺的意义与核心理念设计成寻宝游戏。即便有些人不能来听演讲,他们也能借这个机会重新认识茨厂街的故事。”谭佩莹说,今年的Live Walk就吸引了超过50位年轻人报名参与。

除了形式的延伸,场地和内容上也有新的尝试。Rex KL是TEDx茨厂街第一次启用的新空间,整体氛围与以往截然不同;而在年会正式开始前,他们也首次安排了Salon讲座。同时,主办方也与吉隆坡诚品书店合作,推出“十年之后”的企划,邀请过去十届中183位讲者里的11位回到舞台,分享他们在这几年间的转变与思考。

从左至右排序,策展人谭佩莹、发起人黄菁翠、共同策展人黄葆华与公共关系组组长钟子麒共同按下“红色按钮”,寓意着活动正式开跑。(摄影:黄琬媇)

至于讲者的遴选,TED最初代表“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但随着时代发展,主题早已突破这三个范畴。作为马来西亚首个中文TEDx,TEDx茨厂街更关注“这片土地的故事”。

“今年我们希望内容更扎实,更有知识性,所以邀请了至少四位教授级讲者。他们不仅能分享理论和研究,更能结合实践,带来深入浅出的解读。”她补充道。

在国际讲者方面,团队也积极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包括两位来自中国的讲者、一位荷兰华人以及一位新加坡讲者。“我们希望把前沿的研究、观点带到这里,和我们的1800位观众,其中400位的学生产生连接。我们相信,当他们听到这些故事,会对社会和世界有新的理解与改变。正如我们的信念:Ideas change everything。”

一些讲者与Tedx主办单位的大合照。(摄影:黄琬媇)

思想在不同空间的流动

发布会后,节目被分散在不同空间继续延伸,“Live From Street”在城市空间持续运作。在茶之研习所,Salon讲座《说唱·刘以鬯——南洋花样年华再“刘”转》把文学与舞台相互呼应;在另一侧,手作工坊《纸感制造所》和摄影展览《一瞬即永恒:大画幅肖像的凝视》同时进行,让参与者在动手与凝视中思考“时间与记忆”的重量。

发布会后,节目被分散在不同空间继续延伸,“Live From Street”在城市空间持续运作。(摄影:黄琬媇)

傍晚四点,音乐接力登场,爱尔兰传统音乐聚把观众带入另一段文化旅程,Rex KL仿佛在一天之内穿越了不同的时空。

而贯穿全日的,是Pop-Up创意市集。摊位之间,独立设计师、手作艺人和创意品牌汇聚一堂,人们在随手的消费与交流中,也能感受到TEDx茨厂街的精神:思想不只是停留在演讲舞台上,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黄琬媇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在读生。喜欢一切毛茸茸的动物,王家卫电影爱好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