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百年中总·共商共赢】篇6:百年奋斗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强化品牌

年轻一辈一般认为华团、商团等组织要么是“长辈俱乐部”,要么就是“大老板会所”,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却视年轻人为可造之才,重视青商贡献,并于2011年成立青商团,至今团员人数近7000名。不少中总领导皆从青商时加入中总,一步一脚印跟随前辈步伐拓展人脉、开创先机。至今两鬓斑白却秉持着中总人的优良价值观,带领年轻人继续迈向新世纪,让青商看见中总这张名片背后的价值。

丹斯里林宽城:交流就是人脉,人脉就是商机

中总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林宽城,即高产柅品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纵横工商界多年的他认为,年轻人千万不要认为加入中总浪费时间,其实中总所掌握的人脉与讯息,正是从商最关键的部分。

“中总提供会员建立人脉的平台,人脉就等同于资产。今时今日做生意,最重要的分别是人脉和讯息,要得到讯息首先必须要有人脉。所以,年轻人不要只看见眼前对自己没有好处,要看得更远更深,这里所给予你的人脉不只是全国中总会员,还包括国外中总的联系,所以逐渐扩展成区域性、国际性,市场就变成区域一体化、世界一体化,商机就在眼前。”

当一般人经常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中总,林宽城却反其道而行,将思维模式颠倒。

“我的看法是,我们怎么建立一个平台,让年轻人觉得加入对他有好处,我不需要去求你,你是排队进来的。正是如此,你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觉,会更投入其中,也看见当中的价值。”

林宽城认为,中总未来应该走向经济自主及专业化管理,以便能更上一层楼。(摄影:罗咏琦)

中总过去所立下的功绩赢得各界掌声与赞许,林宽城表示,看见中总迈入100周年,除了“感恩”二字,没有其他话语更适合表达他的感受。关于他对中总未来的期许,他有条理地一一列出,如何让中总在未来更上一层楼。

“第一,希望中总在经济上能够走向自力更生。目前,中总在经济上还是由中央理事、杰出会员、基本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所以每年都需要得到经济资助。”

“第二,专业化管理迈向永续经营的方向。”

他说,中总在管理方面的确表现优秀,秘书处办事能力也很强,但如果资金充沛、情况允许,聘请更多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化管理,就能让中总推向另一个高峰。经济方面自力更生,加上专业化管理,让中总走向永续经营的方向。

“第三,疫情加速了数码化的发展与企业转型,接下来对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数据与资讯。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希望有更多的资讯提供给会员,让会员更了解企业动态,从中受惠。只要会员受惠,大家都愿意加入中总。”

这也与他在开始时提及的“建立一个对年轻人有好处的平台,让他们抢着加入”的理念相呼应。

拿督卢成全:只要敲了门,人家叫你进来,就有机会;若连门都不敲,就没办法开创机会

说起以往跟随丹斯里宋兆雄南上北下推动醒觉运动,卢成全觉得那一段日子和所累积的验实属可贵。(摄影:罗咏琦)

1970年代,因为工业协调法令问题,中总为中小型工业请命,尔后开始着重于中小型企业发展。1976年起投身于中总会务的丹斯里宋兆雄过去数十年不遗余力协助中小型企业拓展、转型和探索海外市场。深受其影响的拿督卢成全30岁加入中总,34岁受委为中总工业及人力资源发展组副主任,38岁晋升为中总中小企业及人力资源发展组主任,如今为中总执行顾问。

“我还不到30岁我就加入中总,一直到现在31年,风雨不改。丹斯里宋兆雄就是我第一个遇到的中总导师,他影响我很深远。我61岁,超过一半人生在这个大家庭,我觉得有很强烈的归属感。”

在互联网为普及的时代,政府讯息传递只能通过电视及报章,于是,卢成全就跟着宋兆雄全马跑透进行巡回讲座,提升会员商家的竞争力。

他说,宋兆雄当年致力于推动技职教育醒觉运动,但因为当代华人思想总认为不会念书就工作,因此在推动过程面对很大的挑战。

“当代的华人观念是要读好书才能上大学,不能读书就工作,踏入社会工作根本没有门槛,从学徒开始做起,但并没有一个正规训练,也没有技职文凭。如今,也印证了当年丹斯里宋没有看错,一个修车员若没有技职文凭也无法申请营业执照。我就从那时候开始不断地学习,一直做到现在……”

他逐一列出当年跑透全国所进行的巡回讲座、开设培训和辅导班如管理、财务规划、税务课程等,同时也吸纳各州代表加入小组,邀请专才成为辅导班成员,宣导政府为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税务奖励、低利息贷款等资讯,为会员商家提升竞争力。

“机会就摆在那里,你符合资格但却不申请,机会不会自己走过来。那个门你要去敲它,有人叫你进来,你可以开门,就有机会了。若你连门都不敲,那扇门是不会自动打开的。”

他指出,中总基本会员总数逾10万人,代表全国华人公司、商家及各行业团体。中总主要服务对象其实就是会员而已,但身为全国工商界的领头羊,不能只当救火员,等事情发生了才灭火,而是要主动参与政府政策讨论,提交具建设性的意见。

“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提升会员实力,另一方面主动与政府单位维持良好关系,从而提升中总的影响力。”

他说道,从1993年至今,中总一共修改了11次章程,就是为了迎合时代变迁,与是并进。重组改革让组织结构更健全,才能应对时代的转变。

2008年10月10日,第一场全国青商组交流会在卢成全的主催下,于登嘉楼举行,邀请各基本会员的青商组或正筹备成立青商组的代表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随后陆续在吉隆坡、柔佛和槟城召开交流会,通过了中总青商组的定位、宗旨、目标、活动等建议。

立新求变,不是只有“大老板”的商会

“中总迈入百年历史,我的心情其实很激动、很自豪自己是中总的一份子。”

卢成全是中总“五朝元老”,经历五任总会长领导的时代,他认为中总领导人皆很有魄力,凡事亲力亲为,以至于底下18个工作组组员都很积极办事,甚至自费到各州属会开会也不计较,还觉得共同经历的种种经验很可贵。

“他们堂堂一个大企业家,除了树立个人形象,也热衷于社会事务,毫无架子地到全国各地参与活动,发挥影响力。”

他指出,国家局势越不稳定衍生越多社会问题,中总领导的任务就越多。

“中总领导的见报率不会比其他团体高,我们也不是发文告团体,因为我们有直接的管道对接,反映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事半功倍。”

说到中总未来继续改革的方向,卢成全表示中总接下来应该要持续吸引更多专才加入。

“以前中总给人的刻板印象:大老板的商会,都是大企业家。事实的确是这样没错,因为没钱很难办事,不过我们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拿督吴逸平:不是打广告就能打造品牌,而是取决于功绩与口碑

中总第一副总秘书暨青商团顾问拿督吴逸平针对强化中总品牌部分这么认为:“中总从过去至今,其实一直都在不同时代建立着自己的品牌,而这个品牌则是他人对于中总形象的看法。”

“品牌不是打了广告就是品牌,中总的好与不好是取决于它对工商界所做出的贡献.”

“我希望中总历届领导所传承的使命感、优良价值观与精神可以在时代巨轮的演变下历久不衰,当然也希望中总能够继续壮大。”(摄影:罗咏琦)

根据中总总会长丹斯里戴良业所立下的9大目标中,其中一项就是强化中总品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与时并进,继续擦亮百年老店的品牌,并加以推广到目标群体眼前,才能让中总持续壮大。2019年,在品牌策略和广招会员小组进行了一项品牌重塑计划,优化中总标志、编写品牌指南、翻新网页,并强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更广泛地触及目标群。

“同时,我们也设定“共商共赢”为中总品牌理念,象征着中总人团结一致,共创商机。重塑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别人觉得中总这家百年老年有老的感觉,广招会员也要让来的人看见收获。”

他指出,当叫别人来参加中总当会员,让对方看见收获很重要,尤其是商人。

“尤其是生意人,更重要的是做到生意,或者是可以认识一些企业,不然就是学习。无论是青商、中年商人或是创业者,我觉得其实都一样,大家来参加一个会的目的是什么?总不可能来只是捐钱,对吧?”

“中总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这是很直接的考量。”

身为珠宝商的他以自己本身为例子,加入中总学习,也在此奉献,虽然这看似两回事,但却可以齐头并进。对于商人而言,及时掌握准确最新资讯影响决策方向,而中总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

“最重要是准确,若是不准确,再多的资讯也没用。”

马来西亚商团组织百花齐放,他认为,吸纳人才就像是磁铁吸磁一样,当你是强者时,自然就能吸纳很多人靠近;当你是弱者时,你的人都被吸走了。

“我希望中总历届领导所传承的使命感、优良价值观与精神可以在时代巨轮的演变下历久不衰,当然也希望中总能够继续壮大,继续扮演这100年来的重要角色,守护和捍卫全国工商界的权益。”

李烔良:“靠谱”就是中总所建立的品牌

李烔良经常告诉青商团组员,如果有机会从中总领袖身上取经,相信可以让刚出来创业的年轻人少走很多冤枉路。(摄影:罗咏琦)

中总中央理事会于2011年8月25日通过成立中总青商组,后于2012年7月改称为“青商团”,主任改称为团长。截至2021年6月,中总各基本会员青商团成员人数将近7000人,是中总强盛且有活力的生力军。

中总青商团总团长李烔良直言,12年前加入中总时,正是他事业小有成就之际。向来热衷于参与商团组织开拓人脉的他,抱持着平常心,以为中总和其他商团组织一样,大家只把自己的事业做得差不多就算是优秀了,应该难度不高、挑战不大。岂料,在加入一段时日之后,完全颠覆了他先前的想法:“先不论会员人数,中总的会员都是马来西亚顶尖企业家,不像我过往参与的小会,中总就等同于企业标志(Benchmark of Business)。”

出身于槟城的他指出,中总比起其他商会更与众不同的是,近距离接触顶尖企业家,当初一加入出席中总活动时,常常会在心里哗然:哇,那不就是某某大人物吗?这是在过往参与的小会无法给予的感觉。

“一般常态下,总不可能在外头就可以巧遇中总领袖并且进行交流吧?若不是加入中总,这些企业家就像是这么近,那么远地存在,只能从媒体上看见他们的身影,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

青商团组员经常齐聚一堂商讨各事务,为青商找寻机会与出路,并建立人脉。(图片来源:中总)

“我常告诉青商团组员,如果有机会从中总领袖身上取经,相信可以让刚出来创业的年轻人少走很多冤枉路。往往可能只是他们的一句话,也可以‘点醒’我们,那些都是他们历经岁月所累积的经验。”

时下不少年轻人大胆创新且勇于尝试新事物,但踏入社会感到茫然的也大有人在,李烔良认为备受华商认可的中总就是年轻人的依靠。而身为中总的一份子,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中总上下团结一致,没有派系之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我加入其他商会,单单数百、数千会员的规模就存在很多派系纠纷,都是不必要的事。中总青商团最主要的目的是栽培年轻人,让我们越来越靠近成功的道路,而非争权夺利。”

他说,在疫情发生之前经常到中国开拓市场,当和合作方交换名片时,对方一看到是中总会员就会说:“这个靠谱,值得信任。”

“靠谱,信得过,就是中总的品牌。”

上一篇:凝聚中总17基本会员 朝9大工作目标砥砺奋进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