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犹如小宇宙,承载着一个人想要珍藏的所有,这些因自身爱好而收集的成堆物品,往往无法让旁人理解箇中缘由。《我爱收藏》系列报导带你一一聆听受访者与收藏品之间的故事,他们为何如此珍爱这些收藏品?别人看来不起眼的物件在他们眼里又有什么价值?邮票,是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用书信往来的那个年代,也是集邮这一爱好最兴盛的时期,而刘儒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收藏邮票的旅途。
“我的第一本邮票册,是妈妈某天从巴刹带回来的,我没有吵着要,是她主动买的。”
刘儒侠自童年起收藏邮票,他回忆,儿时家里长辈会带许多公司邮件回家,邮票漂亮的设计让他渐渐被吸引,成了集邮爱好者。集邮初期,刘儒侠曾定下目标:要集齐世界各国的邮票。他曾列下世界各国的名字,将已收入囊中的邮票所在国家划掉,继而寻找还没有收集到的邮票。但在集邮的过程中,刘儒侠发觉这个目标太大,难以实现,转而以某个主题、种类的邮票为收藏的标准。刘儒侠指出,他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型张的收藏。
至于获得邮票的渠道,刘儒侠解释道,最普遍的是跟朋友交换,同时也会交笔友,与外国友人交换邮票。他收集的主要是本地邮票,在过去,每个州属拥有各自的邮票,只有交到不同州属的朋友,再经过书信往来,才能获得另一个州属的邮票。“所以集邮爱好者需要扩大朋友圈,来收集各个州属的邮票。”这是过去最普遍的集邮方式。
此外,邮政局也会在布告栏粘贴海报,通知邮民某套邮票的发售日,所以要经常去邮政局才会知道最新消息。来到现如今,我们却能够从官方脸书、官方网站知道邮票发售的消息,有了更多消息来源的渠道,这便是时代更迭的变化吧!
邮票损坏了怎么修复?
因材质与体积的关系,邮票面对损坏的风险似乎也很高,对此,刘儒侠说道:“坏了的邮票是没有办法修复的,只能够让它不要再坏下去。”而一枚邮票,需要很仔细地保护,尽量不要伤害齿孔、背胶避免发黄、需要防潮防晒等。为保护邮票,邮民也会避免用手拿取邮票,转而使用镊子代劳。
就算放进了集邮册,仍然要定期查看邮票的状况,约莫每5年清换一次。刘儒侠补充,尤其是新票的背胶需要特别照顾,因背胶是邮票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背胶图层,邮票才能够牢牢地站在信封上,顺利地寄往友人的家。
邮票的升值空间
必须一提的是,邮票的保存会影响邮票的升值空间,刘儒侠边拿出他的“战利品”(下图),边指出:“这一套邮票在60年代的面值不足20令吉,如今却飙升至400令吉,这是近50年来这套邮票的涨幅。”
当然,可不是每一套邮票都有着这样大的升值空间,其中还是越久远的邮票,升值空间越大。加上刘儒侠把该套邮票保存得极好,品相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以稀为贵”的邮票才有这样的价格涨幅。
那么,邮票的价值是由谁决定的呢?刘儒侠回答道,一枚邮票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邮商和邮民的供需而定下来的。若有一枚邮票是大家都在寻找、想收集的,那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节节攀升。不过,邮民也并非全然是被动的,他们也会透过阅读一些工具书,作为邮票价格的参考。
刘儒侠举了一个例子道,中国曾经有一版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大一片红),因中国地图的国界线有误而被停售回收。虽然当局在第一时间已快速补救,想要收回所有已售出的“错误邮票”,但是仍有少量邮票流出,截至今天,这款邮票也因为存世数量稀少,成为“天价邮票”。
“马来西亚曾经也发生类似事件,有一款邮票漏印了Malaysia的字眼,”刘儒侠说,“但这事发生在小型张,而不是通用邮票上,发售很久之后才发现这个失误,同样停售了。不过,这枚邮票如今也能够找到,价值也不如大家的估计那般,并没有增值太多。”
邮民收藏品逐个看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集邮就是收集邮票,实际上,邮民的收藏品不仅限于邮票,其中还包括首日封、极限片以及纪念封。
- 首日封
邮政局会印制首日封,信封上会标记“first day cover”,提供集邮人士收藏。所谓首日封,涵盖了三件物品:当日发行的邮票、特制的邮戳或邮政日戳、特制信封。而这枚邮戳,更是配合首日封特制的,样式设计不同于通行邮戳。
- 极限片
极限片是由一张明信片、邮票、邮戳所组成。这张明信片的图案需要和邮票上的图案相似,两张贴在一起,再盖下图案相似的邮戳,这就是一张极限片。
必须说明的是,极限片是专门为了收藏目的而推出,并不能够作为邮资凭据使用。刘儒侠说,极限片对一些集邮人士来说是一种挑战,加上“越相似越好”的评估标准,他们总会不断去找寻相似的明信片或者邮戳。
- 纪念封
纪念封(Sampul Kenangan),是为了纪念一起事件而印制发行的。以马中建交35年的纪念封为例,“邮票”已经印在信封上了,并非另外贴上的。若要邮寄的话,只需直接把信放在纪念封里面即可,而盖戳的邮戳也是特制的。纪念封,顾名思义就是为纪念用途所发行的,刘儒侠补充,在奥巴马探访马来西亚时,也曾发行了一版纪念封。
学会辨认邮票真伪
凡是有价值的物品,就逃不开伪造的命运。邮票作为缴费的凭据,也曾被造假,更别说风靡集邮的时候,更有甚者为迷惑邮民而伪造价值高昂的邮票。
为辨别真伪,邮票设计上也做了防伪方面的努力,包括齿孔上的设计,会特意打出特别的孔,作为辨别真伪的凭据。此外,一般的邮票用纸不仅含有水印,也会印上荧光字体,有些邮票的图案上甚至会印有细小的字体,若不仔细看,可能会忽略了这一细节!
关于邮票造假的现象,刘儒侠分析道:“邮票的伪造层出不穷,在网络时代以前,人们单日的邮票用量很多,在邮票上的花销就更大了,那如果能够“自给自足”,就能够大大地降低成本了。当然,也有人会将信销票的邮戳进行清洗,让它看起来像新票,重复使用。因为出现这样的案例,就加强了防伪标志。”
此外,也有人会造假邮票来欺骗邮民。过去的邮票会进行“加盖”,而加盖后的邮票价值不菲。这就让有心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会找一张邮票,再自行加盖去欺骗邮民,从而赚取差价。
“对于辨认邮票真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刘儒侠说。辨认一张邮票,需要知道该邮票发行的年代,当时流行什么邮票材质、邮戳墨水的材质,其中发行的时间和邮票材质使用的时间段是否能够对上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了解的。
邮票用法的延伸
特别有趣的是,邮票在过去并非只是邮资凭证,邮票也会使用在收据上,作为“成功付款”的标记。这一用法现今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张收据(下图)也成为了刘儒侠的收藏品之一。
另外,有部分邮票票种是为寄递某些特殊邮件而使用的,称为专用邮票。其中欠资邮票,是邮局向收信人收取欠付邮资使用的专用邮票。刘儒侠详细举例:“假如寄信所需的费用是60仙,但是寄信人只预付50仙,那么收信人就要被罚款10仙,邮局会把10仙欠资邮票粘贴在信封上,通知收件人。“
邮票的价值,取决于集邮者
其实我觉得邮票的价值,跟人的情感是互相联系的。
邮票,对刘儒侠来说有很多意义,其中最深刻的是童年的回忆。当看见邮票册,会想起母亲当初对他开始集邮的支持;当看见某一枚邮票,会回忆起童年一起集邮、一起交换邮票的友人。
刘儒侠举例道,有一位邮友专门收藏有关红新月会的邮票,这是因为后者有着参与红新月会的成长背景。对这位邮友来说,专注收藏这一主题的邮票,也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份情感,赋予了邮票不可替代的价值。
“又如某些人特别喜欢蝙蝠侠电影,不断收藏蝙蝠侠周边,比如杯子、模型、钥匙圈、衣服之类的,有一天出现蝙蝠侠图案的邮票或者明信片,我相信他不会错过收藏的机会。”因此,刘儒侠才强调,邮票的价值,是很个人的,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邮票会赋予不一样的感情。
集邮市场会走向没落吗?
“邮票不会失去收藏价值,”刘儒侠语气肯定地说道。他指出,很多年轻人都加入了集邮的行列,为集邮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加上善用新媒体,年轻一辈比起年长者更能轻松掌握邮票资讯。
年轻一辈参与集邮,刘儒侠无任欢迎。他说,每当在脸书群组上有邮民发文集邮,想要某一些邮票而请求大众帮助时,“旧邮民”都会乐意寄出自己的邮票,借此鼓励新一代邮民继续收集。
刘儒侠也说:“有趣的是,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大家都转向线上的时候,邮票市场变得更活跃了,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在线上交易,反而比过去更不受限制。”
在过去,邮民基本上都会等到邮票周来临才会去购买邮票,经历了行动管制令后,集邮市场反而跨越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卖邮票。
集邮,要确定方向
“集邮,要确定方向”是刘儒侠在收藏邮票上的反思,也是作为过来人给新一代邮民的建议。刘儒侠解释道,全世界的邮票太多了,所以根据一个主题专注收藏是更好的选择,先定下范围再去收藏,同时避免越界,否则会越收藏越多;其次是要量力而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购入、收藏。
经过收藏目标太远大而无法达成的反思,刘儒侠曾再次定下新目标:要收藏全马十三州的邮票——这是他儿时的目标,早已达标。
与此同时,刘儒侠也建议刚开始收藏邮票的邮民,可以用年份来作为收藏的范围。以2007年邮票年册为例,其中就包含了该年马来西亚邮政局发行的所有邮票。邮票年册图文结合,附有文字说明、设计精美、资料丰富,受到许多邮民喜爱。
“这样一套邮票年册很适合入门,”刘儒侠说。
刘儒侠特别向访问读者介绍了2007年的邮票年册,主要是因为它包含了各类邮资凭证: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以及通用邮票。
“我们还可以通过邮票来了解一个国家,”刘儒侠继而以瑞士邮票年册举例说明。这本邮票集上标注了四种语言文字:法文、意大利文、德文、英文,带出了瑞士的特色——它是拥有四个官方语言的国家。
这本邮票集是刘儒侠到瑞士旅游时购入的。他坦言,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即使到了另一个国家,也一定会抽出时间去购买、观察该国的邮票,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集邮的热爱。
“就算在国外旅游,我一旦有时间就会钻进他们的邮政局。”
编按:刘儒侠是访问专栏作者,透过专栏《邮侠江湖》记录了他的集邮点滴,欢迎阅读。
【我爱收藏】系列报道
- 同款球鞋买三双?许宇轩:球鞋不仅仅是收藏品
- 许祥钟:每一本签名书都是作家与读者的纸上情谊
- 十年收藏逾百只手表 李伟贤:弥补当初无法拥有的遗憾
- 颜俊杰:电子游戏再精致,也无法取代桌游!
- 曾智霞:哆啦A梦是伴我成长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