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他是大马“创意沉浸式体验”先驱 潘俊生:有竞争,创作者才会反思

in collaboration with TEDx茨厂街
从会计系转行到艺术类行业的潘俊生,16年前与友人创立了FrameMotion公司,主要打造创意沉浸式体验。在大马并不热衷于艺术领域的国家,潘俊生却带着FrameMotion走过了16年。每一个作品,对他与他的团队来说都是一场豪赌,但他却认为:“每件事总得有个人先开始。”

FrameMotion最近出炉的新作品《Art & Symphony》以四位伟大的艺术家作为主线,融合艺术和音乐,其中也注入了他与其团队的对于艺术家的深刻情感,让人深入其境地感受每一首经典画作或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

他说,“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为了打造更多不同的体验。”

潘俊生: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独特性

2023年Frame Motion创办人潘俊生曾接受过访问网的采访,提及他从事的创意沉浸式体验行业属于冷门行业,并没有太多竞争者。一年过去,这一行依然没有太多的竞争者。潘俊生同样说:“其实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竞争者,因为当很多人参与的时候,这一个领域才会做得更好。”

有更多的竞争者对潘骏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抵抗的事情,他认为,如果这一个行业一直都是同样的人在做,那就好像电影行业只有一位导演。几位演员来来回回的演,在没有其他人的对比之下,导演和演员,甚至是整个电影节都不会进步。而且,拥有竞争者意味着这行业的人才也在逐渐增加,这是潘俊生喜闻乐见的。

只不过,属于这行业的才人依旧不可多得,“因为他是属于一项必须跨领不同域的行业,一个人他不仅仅只是要懂得设计,每个工序的基本操作都必须了解,也就是所谓的全面性。当他具备全面性,他就能够更容易看透整个局面,创造出更多故事来。” 

展览中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图片来源:受访者)

当竞争者出现,自身才能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改良、创新;要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特、品质的保证。

作为消费者方面来说,或许有益于我们;但以作为一个公司经营者来说,竞争存在的同时,要懂得如何保持独特性,如何在行业里屹立不倒。潘俊生自信地说:“我们所创立的作品就是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潘俊生自信的样子,让我明白一个品牌成功的原因,是无需特意追寻独特性,更应该把重心放在追求产品的品质,就已经能够让品牌口口相传,成为每位消费者心中的首要选择。

只不过,艺术类的东西大多都是主观主导。团队之间的讨论虽然都是比较开放、自由的讨论,但想法之间的冲突是无可避免。潘俊生说:“我们要问自己,每一次的所谓自己的创作所要带来的效应是什么?是以观众的反应作为首要考量。”

《Art & Symphony》 跨越一百年的共创

FrameMotion走过16年,不乏许多出色的作品,谈及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便是最近的《Art & Symphony》。“每一个作品出去之前都会先感动我们自己,才会去感动别人”。他说。

《Art & Symphony》讲述梵高、莫奈、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故事,一个以艺术和音乐作为结合的展览。

音乐和艺术的结合并不少见,问起原因时,潘骏生觉得这两者对他们来说,“就像生命的河流一样。一旦过去就不复存在,流逝就是流失,是不可能重复的东西。法国画家莫奈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永远?你相信的那一刻就叫永远’。”

故事中有位音乐巨匠贝多芬,为这世间留下了许多知名的交响曲。在他耳聋之后,却还能够创作出许多知名的交响曲,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第五交响曲〈命运〉。

潘俊生对此叩问:“为什么他还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交响曲?我们要怎么去致敬他们?要怎么去呈现出来贝多芬的不屈精神?”

观众弹钢琴时,背后的线条会跟着音乐的起伏而改变。(图片来源:受访者)

若是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大概也都体会这首曲子带出的激昂与精神。而第九交响曲〈欢乐颂〉是贝多芬站着的时候写出来的,潘俊生选择这个交响曲是因为潘俊生认为这首曲子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能散发快乐的因子。

在此概念之下,一架钢琴放在正中央。观众弹钢琴时,背后的线条会跟着音乐的起伏而改变,展现人与音符之间连接而改变。

荷兰表现主义先驱梵高的一副《星夜》也被采用与画展的元素之一,只不过,大众能够通过沉浸式体验来画出属于自己的星空。潘俊生说:“在跨越一百年,我们能够和梵高一起创作。

潘俊生分享道:“每个场景、每个故事、每个转交都有惊喜,只是看有没有人发觉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教育性的展览,而是启发性的。”《Art & Symphony》还有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期待大家慢慢地去发掘。

或许是一场豪赌  但总得有人先开始

潘俊生与他的团队,并不会局限自己对于关总所反馈的感受的想象,他们“期待和喜欢各式各样的反应”。

“观众回馈的反应分成两种,一种是来自内层,他们能够了解我们打造这个展多要表达的东西和东西;另外的就是比较外层,或许他们可能只是觉得这个展在分享几个艺术家,但是他们愿意分享我们的作品给更多人知道,因为他们很喜欢。”

一件沉浸式体验的作品,对潘俊生来说都是一场豪赌。在制作过程中耗时耗力,且还得担忧在开场之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参观,有多少人会喜欢。潘俊生其实也了解,若是要求创作自由,就难以符合市场需求;但若是考量市场需求,就无法创作自由。

“但是在踏出去的那一步之后,你才会懂得如何去平衡这两者。如果平衡不了,我们的第二个展、第三个展就比较难继续。只不过我们还是需要给创作者和参与者一个自由的空间和交代。”

在这一个不那么热衷于艺术的国家,为何还会如此义无反顾走过16年?他说,其实是想要放眼全世界,不只是局限于马来西亚,更多的是希望把这个作品带到国外。在一个作品产生之前,潘俊生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第一个展基本上大抵会亏本,第二、第三个展才会回本,赚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或许会亏本、或许会被不理解,但潘俊生认为:“总得有人先开始。” 

16年前,社会对于沉浸式体验创意的概念并不熟悉,潘俊生能够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踏进去这一个未知的领域,“可以说我们是先驱者,比较早开始的那一批人。这个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潮流(trend),他是一个必需品(need)。”他说。

走过这么多年,打造了那么多作品。潘俊生认为马来西亚其实有在逐步接受这类型的艺术,但不可否认依旧不好走。这行业依然需要更多来自国家的支持,亦或者有更多的先驱者产生第一波意识,把经验累积起来,才会让这条路走的比较容易。

我们其实都是最后一位艺术家。(图片来源:受访者)

许多先驱者遇到最多的困难便是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碍于技术匮乏的限制。面对这样的情况,潘俊生清楚知道所有东西都不可能会100%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并不强求作品一定要完美达成自己的想象,在一些技术没有发明之前,他的最终目的就只能使用现在的技术去完成大部分东西,亦或者是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把这些问题解决。

“其实没有所谓的完美,所创造的故事内容和随着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链接,一部电影不会100%喜欢这一部电影,所以并没有完美这一件事,缺点对我们来说也算一种体验。”

匆匆16年,要继续保持好奇

从会计系跨行业到摄影行业的的潘俊生,带着FrameMotion走过16年,潘俊生坦诚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回忆起这条路走了多久,他说:“时间太长了,整个过程走了要十多年了。”从潘俊生的第一份摄影师的刚工作算起,剪辑师、合成师、动画师、程序员到如今的创意总监,十多年的光阴都在这行业内。对于跨领域知识上的学习,潘俊生在学习起来并不难,“这些领域上其实没有太多的差异性,都是以美学、感受、情感连接为主。”

FrameMotion所打造的每个作品,都倾入了许多情感。如《Art & Symphony》中,他与他的团队都注入了许多的心血,也注入了自身对于那些艺术家的深厚情感。

“坚持下去的原因,就是想要打造更多不同的体验。” 潘俊生认为,在各行各业中,沉浸式体验都是不容或缺的元素。如果对比一个普通的餐厅和沉浸式体验的餐厅,所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现在我们在吃一个蒙古烤肉,你转身发现整个蒙古的大草原,你在吃着烤肉,深入情境中,你的感受和情感是不同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媒介去诉说一些故事。”

通过想象,就深感震惊。而潘俊生把想象中的画面实现出来——FrameMotion曾与一间法国餐厅合作,打造沉浸式体验餐厅,让餐桌不仅仅只是用来放置食物,更是提供顾客情绪价值。

他认为主要保持好奇心,什么都能够学会。

创作总会灵感枯竭。但潘俊生认为灵感无所不在,“当你已经坚定要做些什么东西,灵感是会源源不绝的。”他也常常向外吸收养分,保持创造力,主要的是内心要保持好奇心,“我们所要做的东西,如果要维持下一个一百年,日新月异,每一个东西都要去尝试,推翻在建过,这是我们沉醉于其中的。”

编按:潘俊生将于10月12日登上TEDxPetalingStreet 2024年会【躍】的舞台,分享自己在这条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或许当天我们也能偶来一场沉浸式体验。

活动详情👇

关注第10届大马中文TEDx分享大会【躍 FORWARD
日期 :2024年10月12日(六)
时间 :早上9时至傍晚6时
地点 : 马华大厦三春礼堂 Wisma MCA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1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阮敏瑞

mingchooi@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毕业于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文教育系。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