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居于台湾的张国耀,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他接受《访问》专访时坦言,他的人生在拿起相机后就改变了。26岁那年,他的摄影作品便获得日本清里摄影美术馆永久典藏;28岁时,他在东京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摄影个展;过去几年,他还多次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摄影作品曾在美国、香港、日本、台湾、大马、中国以及泰国等地展出。究竟,一个曾经对未来感到茫然的少年,为什么会走上摄影之路?他对摄影又有着什么样的见解?
张国耀(33岁)在大学念的是平面设计,然而,在大学四年里,让他逐渐萌生兴趣的却不是设计,而是摄影。
“其实我是到台湾升学后才开始接触摄影的,大概是2007年左右吧!我没有什么设计天分,再加上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而摄影在各种艺术创作里,算是比较‘快’的,意思是我可能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完成一张照片,但对其它艺术创作来说,譬如画画、拍电影、音乐或雕塑,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后来就慢慢往摄影方向前进了。”
张国耀自谦道,自己并不属于“天才型摄影师”,所以在刚接触摄影时,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参考其他摄影大师的作品,最终才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摄影题材和风格。
“那时候我老师一直问我说,你平常有没有在看什么东西?觉得我‘看太少’了,所以大概从十年前开始,我就养成了每两个礼拜或一个月就逛一次书店,买摄影集的习惯,当然老师说的‘看太少’不一定是说,每个学摄影的人都一定要看摄影集,也可以是去看电影,看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在国耀的住所,的确就有这么一大片书墙,书架上摆放了逾千本摄影集,世界上知名摄影师的摄影集几乎都能在这片“书墙”上找得到。也因为如此,书架上既有着被尊称为“世界摄影界鬼才”细江英公这类型的大师级作品,也不乏直接以裸女做封面的艺术类写真,更有看完了会让人感觉到强烈不适的颠覆性创意类摄影集,而这些作品,都成了国耀在过去几年来所汲取的“摄影养分”。
当问起他最喜欢的摄影题材是什么的时候,国耀没犹豫太久就回答道,“人”。
“其实我以前,应该现在也是啦,一直都蛮怕人的,但是又很喜欢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特质、气质,都不一样。一些生活经验很丰富的人,他总有一些很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让你从他们身上‘挖’到一些东西。”
人像摄影的关键只有一个,就是爱。你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去爱上这个被摄者,也会想尽办法透过镜头去挖他的灵魂,或是进入他的世界。如果你很认真在拍一个人,其实在你拍完之后,真的会有一种虚脱的感觉,这要体验过才会知道。
国耀的答案或许有迹可循。
在大四那年做毕业制作时,国耀不仅破格选择以摄影为创作媒介(其他同学几乎都是展出设计作品),更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主题——配合中华民国一百年国庆,拍摄100名“百岁老人”。可想而知的是,要完成这份毕制一点也不简单,除了要向台湾当局查询年满100岁或超过百岁的老人名单,还要一位位的上门拜访并说明来意,征取老人家的同意才能进行拍摄。最终,国耀花了约三年时间,走遍全台湾、拜访超过100位百岁老人,才完成了这份意义重大的作品——《百岁》。
在成了职业平面摄影师后,国耀拍摄“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包括帮各企业长官、顾客拍形象照、受聘为金马奖影人拍摄沙龙照等,自由接案的他,平时也会跟不同的杂志媒体合作,为受访者摄影。在那之中,较为让国耀印象深刻的人像摄影经验,就属为文化杂志《秋刀鱼》拍摄来自日本的受访者——同样也是摄影师的篠山纪信。
“你也知道,对着一位70岁的摄影前辈跟摄影大师,在他前面拍照一定很紧张,因为他自己就是拍人像的摄影师,就他一定知道你有没有把他拍好,或是你按快门的时候,他就知道你有没有拍到‘他’,又或者只是拍到他的表面,算是‘谍对谍’的感觉吧!”
虽然不至于紧张到拍摄的前一晚睡不着觉,但为了交出好作品,国耀也做足了事前准备,比如上网搜寻有谁拍过篠山纪信、他最常被使用的照片是出自哪位摄影师、最常被使用的照片又有哪些等等。
“通常这样的案子,我都会避免拍出跟别人一样的照片,不管是角度还是位子。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去艺术家的工作室进行访问,拍来拍去可能也只是那几个角度,墙面、花园、桌子可能都一样,但你就要想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出新角度、新视角。”
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兴趣能跟工作结合,往往是一件既难得,又幸福的事,但国耀表示,当这件事发生在“摄影师”身上时,却不一定是这么一回事。这是因为,商业摄影往往都是“为别人而拍”,跟“为了自己而拍”的摄影创作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商业案子还会“加速消磨”摄影师对摄影的热情。不过,担任职业摄影师多年,国耀自然也找到了工作与创作之间的平衡,如今的他,除了接案子,在平时没有安排工作的日子里,他还是会带着相机出门,捕捉生活日常。
除了人像摄影,也喜欢偏纪录类影像的国耀,在2019年时,更是抽出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自费飞到香港,透过镜头为反送中运动留下记录。
从拿起相机开始,摄影就成了国耀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摄影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透露,如果不是因为接触了摄影,他也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摄影是一件很快的事,但它的过程却是很慢的,”他稍作停顿,又继续解释道,“按快门很快对不对?但是,是什么原因让你按下这个快门?你对生活的感受,对摄影的认识,对美感的体验,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累积。某种程度上,摄影让我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心浮气躁。”
除了对摄影有关“快”和“慢”的理解,就国耀看来,“拍照”和“摄影”也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
“有人说这是在玩文字游戏,但在十几二十年前,创作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有拍了十几二十年的纪录片,也不会有人花十年写一个剧本,才拍了一部电影。拍照跟摄影不同,这个想法其实放在现在这个年代来看,更有感受。我们每天都在拍照,但这些照片也许只是对个人有意思,也许是为了记录生活,也许是为了分享给朋友看,它其实没有要说什么事情,没有要表达什么,也没有要探讨什么;而摄影就是创作,你要让看的人知道你提出什么问题,又或你可以透过这张照片给别人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每个人都可以做‘拍照’这件事,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谈摄影、做摄影创作或商业摄影这件事。
作为“逆风敢飞-自信课”的最后一名讲者,在谈及人生中最难忘的“逆风”经历时,国耀却直言,他不认为自己有“逆风”经历,这或许跟他面对逆境的心态有关。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说,一个人在国外生活很辛苦,但我自己觉得还好,当然作为一个异乡人,偶尔也会有感到孤单的时候,但也不会特别挫败,毕竟人随着成长就要懂得取舍和抉择。遇到问题时,也要适时跟自己对话,学会调整心态很重要。”
编按:从4月7日起,梦翔力与卢老师教育平台连续7个月,在每月7日举办一场1小时半的线上讲座,由7位来自不同领域,并在国际舞台上闯出一片天的年轻大马专才,分享他们从零开始建立自信的过程,鼓励国人勇敢追梦。欲知更多有关《逆风敢飞》的详情,请浏览梦翔力脸书专页或《逆风敢飞》活动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