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书多输少

想拚经济? 一本人人都该读的经济指南

经济学是不是一门高深的科学?

本书作者韩裔经济学家张夏凖在《拚经济:一本国民指南》(Economics – The User’s Guide))开宗明义地说:“它不只不是高深的科学,它甚至连科学都不是!”

经济学是政治与经济的思辨之学

作者一开始,就点出经济学原本就是结合政治与经济的思辨之学。它不是高深莫测、由学者专家把持的领域,反倒是一门绝大部分由常识建构起来、非常落地的学问。唯有提升民众对经济的了解,才能让他们有更广的视角看待国家经济政策,进而能够理性地讨论和参与建设。

这本书虽然名为“经济学的使用手册”,读来却令人十分过瘾——因为它不断地为一堆令人困惑的术语和政策解码,令人一再有恍然大悟的体会。

本书首先告诉读者:各种经济理论都是放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没有四海皆准的道理。然后,作者用一针见血的方式,梳理出从资本主义诞生至2008年金融风暴的500年历史,以及各个经济学流派的中心思想。

有了这些背景知识,作者跟着以现实数据为基础,带领我们解读个人与经济、国家经济指标(如GDP与GNP)、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贫富差距、政府政策、国际经贸。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者的家世背景,使得本书在提及论点时,都会引用了许多东亚国家相关的经济数据,马来西亚自然也在其中。

身处在仍在积极发展中的马来西亚,笔者认为本书第七章〈成长:科技与组织力同样重要〉里头的数据事实与观察,非常值得重视。

发展中国家靠制造业起飞

本章中提及知识经济时,作者毫不客气的对“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新纪元,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已然式微”的流行观点,提出反驳。事实是——人类经济一直都是知识经济!

图片来源:Pixabay

历史证明,先进国家之所以富裕,都是利用知识技术于发展各种产业使然。以农业为例,富国务农的人口占比极小,却足以成为世界农产了出口大国,技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可想而知。

即便是当今的富国,制造业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牵涉的经济领域非常广泛,其所带动的各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例如原材料、服务、基础建设,乃至金融业,无一不是发展中国家亟需的。作者特别点出,那些过分相信全球自由经贸神话的发展中国家,过早进行“去工业化”,都在受苦。

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领军经济?

关于“后工业时代”,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以服务业(如金融、观光、贸易等等)为导向的国家,诸如瑞士与新加坡,已经证明了服务业能够带来的不仅只是繁荣,且是极大的繁荣。作者直接以数据打脸,说明事实正好相反——这两国的人均制造业附加产值,在全球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印度号称服务业大国,其服务业在GDP的占比也极其微小。制造业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所以,作者提出发展中国家提高产出拚经济的必要性。在过程中,国家的组织力——整合产业,提升产出的能力——十分重要。当技术得以精进、人民所得提高,国家整体才能发展起来。

作者在本书结尾特别强调,不要迷信财经专家、学者与技术官僚,因为针对大多数经济课题,学界也没有共识。没有一个国家全然是一套经济理论或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每个国民都应该培养经济素养,多方思辨,才能在民主社会中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

要拚经济,这本《拚经济:一本国民指南》无疑深有阅读与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燕明

IT企业人,跟随互联网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一路走来。享受大量阅读,探索不同的观点与可能。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