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我没人姓】我是不认输,只认“舒”的舒腾波

在马来西亚的舒姓,或许只有舒腾波这一家。他的籍贯来自于从未有过舒姓的潮州。传说他的祖先有11根脚趾头、最高有2.3米。在姓氏上的介绍或许有趣,也常有烦恼。然而,这独一无二的舒姓,依旧让舒腾波感到非常自豪。

语言地区名字大不同

特殊姓氏有个既定命运——常被周围的朋友起外号。拥有罕见姓氏的舒腾波也一样。

大多中学生喜欢为同学起外号,舒腾波在以广东话为主的吉隆坡生活,他在求学期间常被冠上广东话外号,其中与“舒腾波”发音最为接近的“输场波”,便是他最被人常叫的外号。

后来可能是“输到怕”,往香港发展的舒腾波在介绍自己姓氏的时候,总会先问对方是否有在赌马还是赌钱,如果有,就不要问他的姓氏。这是因为在广东话中,输和舒为谐音。而赌博的人最忌讳听到“输”这一字。

在广东话中,“舒”的读音,常给人一种负面的意思。以至于“舒”姓人家在为孩子取名时,需要兼顾广东话和华语的发音。为新生儿取名这一件事,让舒家人既兴奋又困扰。

非常酷的舒腾波。(摄影:阮敏瑞)

然而,当他在槟城就读艺术学院时,竟成为别人口中的“舒大侠”。因为舒字本就带有流动、轻松的感觉;而腾、波更带有一种腾飞、凌波微步的武侠气质。

地区或语言上的差异,让他连名带姓的,成为独特的舒腾波。

后来的后来,他就研发了一套说辞:“舒淇是我姐姐,舒拉宝娃是我妹妹。”舒腾波开始这样介绍他自己的姓氏。

潮州新开的一脉家族

舒腾波祖籍潮州。潮州籍贯不奇特,奇特的是潮州地区在一开始并没有人无舒。

舒腾波曾听祖母口述家族历史。他们原本是来自于中国北方地区,是满族,就如原名舒庆春的作家老舍一样,来自北方,源于满族,“只是因为抱养的关系,才去到了潮州”,潮州才开始有了舒姓的家族。但因家族并无成员整理舒氏族谱,是不是与老舍为同一脉,无从考察。

字辈谱作为家族的标记,用于辨认辈分与家族中人物关系。舒家也有自己的字辈谱。来到舒腾波这一代便是腾字辈。“跟我一样中间的字是腾,就是我的兄弟,或者是堂兄弟”。

只不过,舒家的字辈谱来到舒腾波的下一代,就不再遵守了。

舒腾波非常自豪自己的姓氏,他说:“因为独一无二。”(摄影:阮敏瑞)

他坦言,他唯一做过对自己姓氏缘起的追溯,便是认真追查祖母说的传说故事:

“缘起舒姓的祖先,来自北方,有的有11根脚趾头,最矮的都有7尺高(约2.3米)。”祖母说。

舒腾波对此感到好奇,为了验证真假,他便到网上寻找资料,发现故事中的11根脚趾头,“是因为尾指的部分凹进去了,看起来就好像11根脚趾头”。

从祖母那儿听来许多看似玩笑话的起源,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只不过舒腾波说,自己验证“奇奇怪怪的故事就有,但真正去追溯过去历史的就没有。“

国共战争移民  寻根或许不那么重要了

寻根,是华人社会中最常提起的议题。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如潮水般移民南洋,在南洋百多年的移民痕迹中,舒家祖先就是在后期才踏上移民的船只。

在“三寸金莲”还未解放的时代,舒家祖先举家移民到南洋,聚集在吉隆坡。舒腾波说:“大概是1930的年代,国共内战时期移民来到这里(马来西亚)的。”

来到舒腾波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加上他的侄儿女们,便是第五代。舒腾波相信,姓舒的家族只有他们这一家,且都是他的亲戚。大多数分布在吉隆坡,也有搬迁到新加坡居住。只不过距离遥远,“也很久很久没有联系了”。

提及是否还会到中国开启一场寻根之旅,舒腾波表示,当时祖先会从中国移民过来,是无法接受战争时期的生活才会来到南洋。在马扎根许久,想回到中国寻根的意识也在一代接着一代中逐渐消弱。

对舒腾波来说,寻根,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比起过去,他更在乎当下。

姓氏的罕见,让舒腾波与家族的情感都非常深厚。如果遇到对方姓舒,就像遇到了自己人,这就是潮州人的精神。舒腾波说他这一辈的人,在情感连接上是非常浓烈的,在岁数上的差别不大,更是让家族之间的连接更加深刻。不仅仅与同辈的人感情融洽,舒腾波与小辈之间的情感也是非常深厚。

舒腾波也说:“也不完全是因为姓氏,更是自己本身是如何看待与亲戚之间的联系。”

最年轻的老年人  面对时代不认老

Youngest Oldmen(最年轻的老年人),是舒腾波给自己的一个外号。如此潮流的外号,起因是他在自己的羽球团队内50岁以上的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不算一个潮流的称号,算是不认老”。而他的“不认老”也体现在他的事业之上。

舒腾波的羽球同好也称他为Youngest Oldmen。(图片来源:舒腾波个人面子书)

在胶卷相机依旧盛行的时代,他就已踏入摄影师这个行业。直到胶卷时代开始转向数码相机时代,他预见到这行业可能会逐步被淘汰,因为很多人会开始做摄影行业,竞争就会变大。所以,他决定朝着行为影像发展,他开始自学Photoshop,影片剪辑等,从此开始接触电脑。

“当时的视频剪辑还是需要两个录影带中手动导入影片进行剪辑,我又有兴趣,我就从Software Based(软件基础)开始学,从这里开始认识并踏入广告创意。在广告行业里,又认识了很多大佬,从他们身上学习怎样做创意、帮客户行销、制作影片等等。”他说。

二十多岁时,舒腾波早已明白自己必须靠学习新事物一切来应对时代的转变,而不是原地不动地站在时代的尾巴自怨自艾;就算到了五十多岁,他依旧保持着如此的状态。与其说“不认老”,不如说他的心态一直都是如此年轻,不管几岁,都要“多出去看看世界”。

或许,“最年轻的老年人”,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他在时代洪流中依旧能保持处之泰并彻底贯彻的精神。

舒腾波用着自己的镜头把两地独特的风景、社会风貌拍下,让香港和马来西亚了解彼此的独特之处。(摄影:阮敏瑞)

从摄影中看香港和马来西亚

目前从事广告公司创作总监的舒腾波,依旧把摄影当作兴趣爱好。他需要依据客户的市场需要,帮助客户寻找一个市场定位。摄影,于他而言,是帮助他在广告业中了解现在市场需求的重要渠道。

除了在事业上的帮助,他认为摄影是一种行为艺术,从摄影中去窥探人的行为、人的说话态度、生活行为等。

他所拍出来的人物动作、样貌都不一样。他说:“因为每个人都不同,独一无二。”

“我拍下那些马来西亚人没看过的香港生活环境给马来西亚人看,拍那些香港人没看过的马来西亚生活环境给香港人看。”他说,“香港人会把应该在家里做的东西搬到街上去做。比如有人在街上剪头发、剪指甲,在马来西亚是不常见的。”

如今55岁的舒腾波,依旧掌握着他的镜头,拍下他与他人的生活状态,拍下任何独一无二的瞬间,如同他的姓氏一般,独一无二。

编按:您身边是否有姓氏与众不同的朋友?请推荐予访问网,让访问网来访问他们,让更多人认识他们;请电邮至editor@theinterview.asia提供资讯,让我们的采访团队联系他们。

延伸阅读其他【我没人性】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阮敏瑞

mingchooi@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毕业于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文教育系。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