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认识特殊儿童教育】我们的特殊教育行业,还有好远的路要走!

正当国外已改用恰当礼貌的字眼称呼特殊人士,现今马来西亚对特殊人士的官方称谓依然停留于“残障人士” (Orang Kekurangan Upaya),却非“特殊人士” (Orang Kelainan Upaya);《2008年残障人士法令》(AKTA Orang Kurang Upaya 2018)自颁布以来,也未再跟进时代调整。歧视存在于无形中:称谓未改、法令未修,大众看待特殊人士的目光也维持不变。从排斥、接纳至尊重,长路漫漫,离理想终点尚有大段路程。《访问》找上了信义特殊儿童园地,这所专为特殊儿童而设的幼儿园,一步一脚印走了16年,犹如特殊教育行业的历史缩影,让我们通过瞭解这所特殊幼儿园的故事,略一窥见马来西亚特殊教育业的现况与难处。

踏入信义特殊儿童园地,这天是星期四,也是每周一次的团课时间。小孩们在父母与老师的陪伴下,挂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正进行跨越障碍游戏。

当完成每项环节,一旁的父母比小孩更兴高采烈。这场游戏,犹如他们的人生,一辈子得克服关关障碍,才能抵达终点。跳跃、撕纸张、搬桌子、抓起指定物件,一般孩童根本无需特意学习的事物,他们得重复逾百次才能上手。

特殊儿童从出生起,就一直在跨越层层障碍。(摄影:赖咏嘉)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Pertubuhan Pendidikan Kanak-kanak Istimewa Harmoni,PKIH)创立于2004年,由信义幼儿园(Tadika Harmoni)衍生而建,每月收取的低廉学费根本不足以维持营运,只得依靠信义幼儿园的盈利平衡开支。

这儿的学生皆是3岁至6岁的特殊孩童,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失症、唐氏症、发展迟缓症(GDD)的孩童,他们大多因阅读与言语障碍,无法到一般学校学习。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已成立16年,学生皆是面对阅读与言语障碍的特殊儿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此处的创立,源于信义幼儿园出现了一名特殊学生,他无法如其他同学一般,专注上课认字,这让园长杨永圆开始正视特殊孩童的存在,“之前我们对特殊孩子没有概念,我们很单纯地想帮助这些孩子,于是就决定开办信义特殊儿童园地。”

于是,杨永圆与另三名老师,包括陈祈慧、张坤良、汪瑞香相互配合,将构想中的特殊幼儿园化为现实。杨永圆说,“除了陈祈慧老师之前早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她家中有特殊儿,我们其他人没有任何知识,就慢慢学习,也到其他学校学习别人是如何经营的。”

当时,马来西亚特殊教育行业远未成熟,难以寻得此类课程,他们曾赴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特殊教育中心观摩学习,盼能从中借鉴。日复一日,16年转眼即逝。

园长杨永圆(前排左二)与张坤良(前排左一)、汪瑞香(前排右一)、陈祈慧(后排左一)是信义特殊儿童园地的开荒功臣。(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特殊教育师资不足   特殊学生学习难上添难

创立16年以来,杨永圆尽可能不调涨学费,她感叹,养育特殊孩子的费用高昂,少说每月都得花费逾千令吉,基层家庭更难以负荷,因此她尽可能为家长减缓学费压力。

却因如此,信义长期陷入连亏状态,有者疑惑他们为何还要继续经营,“我们关心这些孩子,而且我们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对人的责任,我们对他们有爱。我们都可以教普通孩子,有特别需求的孩子也要去教,虽然是不容易。”

以信义特殊儿童园地为例,当学生结业后,将依照学习能力,决定去往主流学校或特殊学校。“去到主流小学,特殊孩子的困难还是存在。如果特殊孩子能与学校配合,去主流学校是好的,因为我们希望特殊孩子可以模仿其他孩子的学习行为。”

园长杨永圆将教育特殊孩子视为己任。(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即便如此,特殊学校亦有其优势,“特殊学校的课程比较配合特殊孩子的学习水平。”她也建议,若家庭条件允许,可将孩子送往家庭教育(Homeschool),接受小班制教学模式。

杨永圆说道,相较过去,马来西亚的特殊教育发展的确有进步,可仍有多处不足,“从16年前到现在,至少有比较多私人中心的成立,政府方面则是有特殊教育班,但是不容易办得好,因为若要在主流学校开办特殊班级,得教导很多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需要很多师资人力。”

她说,政府并未栽培足够师资应对特殊学生,部分华小因华裔师资不足,派遣巫裔或印裔老师执教。特殊学生的学习媒介语从华语转成国语,对他们是一大挑战,等同在障碍之上再添障碍。

“特殊学生的学习原本就很困难了,建议只专注以单一语言学习。如果原本是用华语媒介学习,改用其他语言后,肯定造成他们的学习更不容易。”

特殊教育中心不好办,创办16年以来,信义特殊儿童园地长期面临亏损,杨永圆仍咬牙坚持了下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亦面临师资不足的困境,正因如此,这儿每星期仅上课两天,且实行半天制, “我们的师资其实真的不足够,老师也是属于半天制,义工老师也是在星期四才过来帮忙。”

杨永圆希望可以增加师资,“毕竟有更多老师,就可以教更多学生”,惟特殊教育老师难寻,除了因福利不及外界工作,也需要付出加倍心思。

“要请特殊教育老师不简单,我们也没有能力出到很高的薪资,但是在外面聘请特殊教育老师的薪资是很高的,因为他们收费很高。”

若社会缺乏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就少了包容度。(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若社会少了醒觉    就少了接纳

此外,马来西亚特殊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教育课题,亦是社会的接纳与包容度。

“如果社会少了醒觉,就少了接纳。当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造成很多人的不接受。”

亦有者并非歧视特殊人士,反倒是手足无措,不知该以何态度与特殊人士相处。对此,杨永圆强调,必定不是以怜悯目光看待这一群体,因特殊人士需要的并非同情,而是平等。

“怜悯态度对家长在情感上是很大的打击,因为大众这样来看待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普通的孩子。” 她讲解,如果国家的醒觉运动做得足够,社会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足够,就不会以怜悯的眼光看特殊儿童。

即使顺利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毕业,特殊孩子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吗?(摄影:赖咏嘉)

此外,特殊人士识别证(OKU)是对特殊人士的保障,部分家长却将之视为羞耻,及截铁斩钉证明孩子与众不同的“证据”,由于担心外界的异样眼光,拒绝为孩子申请证件。“家长觉得一旦有了OKU证件,孩子就是不正常的,但并不是这样的,因此我们也会劝这里的学生家长申请OKU证件。”

她也说,华裔在这方面较含蓄,不希望让外人知道,可如果醒觉足够,家长就不会有如此想法。

她强调,“如果万一特殊孩子在外面有什么举动伤害到他人,当别人看到有OKU证件,也能明白这不是孩子想要的,他们控制不了,因此是保护孩子的。”

即使毕业后,特殊儿童有未来吗?

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全国约48万7000名特殊人士中,仅有0.8%,即是3782名特殊人士获聘为正式员工。若无家人可依靠,特殊人士该如何自立维生,是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

杨永圆叹道,若将特殊人士的生涯规划分为五个阶段,马来西亚尚停留在第一阶段,特殊孩子的未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当特殊孩子从中学毕业后,他可以继续做什么?要怎么继续人生,养活自己呢?”

因此,她正积极筹备青少年工作坊,好让特殊人士能凭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生存。可若要落实,仍得借助政府的一臂之力。“在马来西亚很少见,可是台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政府认同和支持,特殊人士可以参与工厂的各部门,即使是非营利机构也有政府的资助。”

她也建议政府应成立更多特殊学校或特殊中心,以应付这庞大群体,“现阶段特殊学校的选择很少,或是在很偏远的地方,主流学校的特殊教育班也需要增加师资。”

特殊教育学校难找,特殊教育老师难寻,特殊儿童的家长只能茫然摸索前方。(摄影:赖咏嘉)

除此,政府未能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提供明确方向,孩子的未来就学、就业都是未知数,家长仅能依靠自己,在泪水中带着孩子蹒跚前进,“所以当家中有特殊孩子时,家长会很茫然,这条路要怎么走。”

更让家长忧心的,是他们离世后,孩子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吗?甚至有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比自己提早离世,至少不必忧心孩子被社会欺侮打压,这竟成了父母对孩子最沉痛的期许。若政府为特殊孩童铺好平坦道路,何须走到如此地步?

她说,因此政府的宣导工作十分关键,通过讲座亦是了解资讯的方式之一,然而我国亦极少举办相关讲座。

“我们曾举办一场讲座,讲解要怎么为孩子18岁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如果有一天,家长不在了,谁要照顾这个孩子,要怎么维持生活费用,也让家长明白,原来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孩子的未来了。”

她解说,家长可先为孩子设立基金,或是预先立遗嘱,尽己之力保障孩子的未来生活。

除此,特殊儿的兄弟姐妹亦得了解相关资讯,“他们要晓得如何帮助自己的手足,怎么带他们一起走,也让他们知道有一个特别的手足在家里,不是一件丑事,反而应该保护、帮助他。”

为了筹募经费继续运营,信义特殊儿童园地曾举办慈善义跑活动。(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编按:由于疫情关系,信义特殊儿童园将线下活动转为线上,将从2020年7月1日至11月14日举办名为“Harmoni Charity Run 2020”的线上慈善义跑活动,以筹募园方活动经费。有兴趣者,可通过点击此链接报名,与特殊孩子一起用爱跨越障碍,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星期三)。欲知更多详情,可浏览信义特殊儿童园地官方面子书,或联络012-902 3957。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4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赖咏嘉

《访问》编辑兼记者,从纸本杂志、电视台漂流到网络媒体,爱看好文章,盼写好文章。

我有话说
2 条评论
  1. Irene你好,这间信义特殊儿童园地位于雪兰莪蕉赖(Cheras),这是他们的FB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pertubuhanpendidikankanakkanakistimewaharmoni/
    您可以直接向他们咨询详情噢~

  2. 请问学校在哪里?
    我是在柔佛洲新山/古来的居民
    我的最年幼的孩子是特殊儿童今年12岁
    没有残疾,但是是名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小孩,并且学习障碍,轻微过动,自闭,症,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会自理,我需要得到特殊学校的帮助。尤其是能够用华语或者能够栽培小孩掌握三语的能力。还有提供帮助认识华文英文为主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恩回复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