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杂志情怀】办杂志是为了成全自己的从前慢 专访《大城小誌》创办人

在面对网络盛行、阅读率逐年下滑等等多重挑战,纸本行业摇摇欲坠的时代中,他们为什么坚持在马来西亚办纸本杂志?《访问》找来了不同风格与背景的五本杂志创办人,访问他们办杂志背后的初衷,并了解在创办过程中,杂志人到底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诞生出一本看起来休闲、轻便的纸本杂志。

《大城小誌》是在2019年10月份创刊的。”生活杂志《大城小誌》的创办人,Skye这么说。

她笑著形容《大城小誌》就是个“一人出版社”。因为整本杂志从企划构思,到采访、书写,与后期制作、排版,甚至是行销等等所有工作,都是由她一个人包办。

“当时我还在出版社当编辑,那时我就很想要出版属于自己的刊物。所以早在2019年年中,我就开始了做手帐。我就用了几张纸,折成一本书,然后在上面开始像是写手帐的方法去呈现,就诞生了《大城小誌》的雏形。”

《大城小誌》创办于2019年10,是一本生活杂志。创办人是Skye黃莉坪。(图片来源:受访者)
《大城小誌》最初手帐版的模样。(照片来源:Skype提供)

Skye原名黃莉坪,2004年新闻系毕业后便在报馆、杂志社、广告公司任职。直到2019年,在一个相当纯粹的动机驱使下,她结合自己多年来书写、排版与编辑的经验,完成了她第一本手帐杂志。

“它是在一个很随意,没有经过特别计划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我就纯粹想在10月份的时候送一份生日礼物给自己。”完成手帐后,Skye一边开始思考这本手帐出版的可能性,同时也一边把文字与图片数码化后列印出来。那时《大城小誌》这个名字尚未诞生,但这本手帐就先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这是她一开始没有想过的,随著前来询问杂志的人越来越多,Skye开始认真思考要办纸本杂志。

《大城小誌》创刊号。(照片来源:Skye提供)

Skye:办纸本杂志的难——你要卖给谁?

然而在这个纸本越来越不是大众首选的年代,要办纸本杂志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兼顾内容、排版与设计,杂志到底要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如何触及合适的读者群,是纸本杂志创办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办杂志最难的地方,是要怎样去定位这本杂志。要怎样去卖,要卖给谁?”《大城小誌》只有Skye一个人在经营,一开始读者也只能透过《大城小誌》的IG向Skye购买。

但只有一个管道远远不足,Skye也陆续收到了许多关于售卖管道的咨询。然而当时Skye仍在出版社担任编辑,只能透过工作以外的时间来经营《大城小誌》,她本身也分身乏术,难以考虑到行销管道或是目标读者群的问题。

但后来她也慢慢发觉到,办纸本杂志无论是前期的编辑工作,还是后期的行销工作,两者都应该在同样的节奏上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所以Skye坦言一开始《大城小誌》除了遇到售卖管道的问题,当时的内容相对现在,不管是主题还是方向都不够扎实。

一直到经历了疫情和生活上的转变,才为Skye和《大城小誌》带来转变。

《大城小誌》早期刊物封面。(照片来源:Skye提供)

生活况味的体验

“当初在做《大城小誌》的时候,我给它想了一个副标题:一本充满生活况味的小志能带你飞。但我觉得我完全没有去实现到生活况味的设定。所以大概第一刊到第四刊,内容是很虚的。我刊登的都是一些我的随笔、小散文,虽然每一期都有一个小主题,但是它没办法达到生活况味的设定。”

一直到第五刊出版的时候,那个出版有一点特别,大家都在经历疫情,我也是。我刚好也在那个时候失去了爸爸,再加上我也失去了工作,所以这几件大事,好像都提醒了我,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不一样的样子。这个就是生活的况味。

我觉得我那个时候是那么简单的道理,我要经历过那么惨痛的事情,我才真正领略到。所以我现在收集到的都是素人的故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因为我觉得多平凡的故事,其实都有它的力量存在。

《大城小誌》第五刊。(照片来源:Skye提供)

在日积月累的尝试下,Skye也慢慢找到了属于《大城小誌》的读者,目前《大城小誌》除了在IG上,大众也能够在实体书店,如马来西亚的商务书店、am found cafe,以及新加坡的草根书室购买到。

“因为《大城小誌》很小众,太小众了,要让它触及到大众还是会需要一点时间。我想要卖对人,卖对到给有兴趣,会持续来买的人。”《大城小誌》可以说是在一个相当随机的情况下诞生,但无论是历经Skye身兼多职的情况下,还是疫情所带来动荡,都不足以动摇她,使她放弃办纸本杂志的念头。

因为对她来说,办这本杂志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

《大城小誌》在实体书店的摆设。(照片来源:Skye提供)

Skye:“做媒体就是要表达自己”

“现在整个媒体的趋势就是自媒体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我觉得做媒体就是要表达自己,只是我用的方法还是很老派的。毕竟出版还是夕阳行业嘛,做出版的人都是很老派的(笑)。我的方式是用纸本去表达我自己。”

在这个数位时代,纸本之所以难,其中一个原因是随著网络发达,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转到网络平台上。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对创作者而言,不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节省开支,在触及层面上也相当快速、有效。读者只要按下订阅,就能马上解锁文章。但订阅纸本杂志也许就不是如此快速的事情了。

“因为大家都喜欢方便的东西,我要打开手机、电脑就能读的。而不是我还要去填预购表,等你做完,等你发货,等寄送的过程。可能来到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热情、冲动。这完全是纸本杂志面对最大的问题。”

(照片来源:Skye提供)

“但是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那么快的,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慢的人。而杂志也不是属于快的类型,特别适合服务像我这样的人(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快,总有一些比较慢的人。

在数位时代,除了速度,流量也是另一个关键。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创作者都在冲流量,这是媒体随著时代与读者需求转换的转型方式之一。它普遍得来又相当直接有效,只是对Skye来说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Skye:“我希望大家认识《大城小誌》”

“我觉得这做法不是长久的,你冲流量可以一瞬间让品牌爆红,可是人家没办法记得它。”Skye认为创作者将流量摆在哪个顺位上,取决于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效果。有些商品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能发挥的利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是《大城小誌》想做的事情。

“流量对我来说当然重要,因为我毕竟需要销量,《大城小誌》需要钱来运作、生存。但就算是冲流量的方法有效,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大城小誌》。”

“如果它一夜爆红了,很多人来买,但是可能两个月之后就没有人记得它了。我想要大家知道《大城小誌》,而不是一窝蜂地买了之后就忘记它了。那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Skye认为身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人要面对最难的课题似乎不再是沟通方式、交通方式,反而是要人重新适应“慢”的生活。所以她坚持以“慢”的概念贯彻《大城小誌》,希望提醒大家,关于纸本永远无法被取代的美好。

“纸本不能取代的就是它的这一份慢。我觉得无论科技、网络再怎么发达,杂志永远都会在。虽然常说出版、纸本是夕阳行业,但是其实它们一直都在,我想用《大城小誌》来证明这件事情。虽然很渺小,但是慢慢走下去,总会有人看到。”

每一本杂志都是一个独特的断代

Skye形容杂志的“慢”对她来说恰如其分,它比起报纸来得慢,但比起一本书却又来得快,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正好用它来记载我们的日常生活,陪伴我们度过不同的生命断代。

“杂志可以代表一个时间段,像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娱乐杂志,比如我很喜欢看《生活电视》,我那时候觉得《生活电视》就是我的全世界。后来也看《风采》和其他杂志。我觉得每一本杂志都可以创作一个它独特的世界。”

每一份杂志都是一个独特的断代史。(照片来源:Skye提供)

“《大城小誌》是一本很小众的杂志,里面记载了很多平凡人的故事。我觉得平凡的生活里面也会有很精彩的人、事物。如果《大城小誌》可以提醒你,在一个这么快的世界中,记得放慢脚步,去发掘身边的人和事物,就已经是很美好的状态了。”

大时代的风云、动荡与变革,有史书记载。但再大的时代,都是由小小的人物逐点建立起来的。也许像杂志这样,慢得恰如其分,正好用来记载每个小人物的独当一面,书写渺小人物走过的每一个日色慢。

【杂志情怀】系列报道: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2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彭美君

自由撰稿人,信仰文字与音乐的力量,想探听并书写有温度的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