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OEX于2022年9月开张以来,梅志雄频频出现在中英文媒体中,受访介绍这座文创园区。他笑说,自己是个设计风景的建筑师,忽然之间就变成了他人观看的风景,一年之间身份的转换,有点不习惯。除了正业建筑师,梅志雄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多样,且每一项都是给自己设下的项目,都发挥得极致。其中,“铁人”应该是他最引以为豪的身份。受访这天,和很多个周末一样,梅志雄身穿铁人T恤和短裤,动作轻松。他以自己征服铁人三项的历程为开场,去回应:为什么会想要去办社区空间?
COEX面积说大不大,活动频率却从建成一两个月后便十分频密,迅速成为槟城乔治市的文创热点。园区中,占地最大的是梅志雄所经营的建筑事务所,接着还有图书馆、地方刊物工作室、独立书店、咖啡店、汉堡店、布袋戏排练场,以及一家手工艺店,以O型分布在COEX的各个边缘。
中间的共享区域一半是露天草地,周末经常坐满了休憩的公众;另一半则摆放了一张由回收木材制成的长桌,经常会有厨师在这里设宴。坚实的桌面,也曾化身演唱会的舞台。
会议室和建筑事务所入口的视听室,在夜晚、周末成为讲座和工作坊的场地,让不同背景的人与思想在此交织。
COEX的名字由不同词语组成:Co可以代表community,collaboration,contribution甚至coffee;Ex可以是experiment, experience等。从讲座论坛到私房菜、演唱会,梅志雄并不设限活动性质和形式,而乐意接受各种天马行空的尝试。
比如布袋戏排练场入驻时,园区的空间已进入饱和状态,他在原本划为停车场的空地上,又建起一座铁皮屋,作为布袋戏团队的储藏室和练习场地。
凭借建筑背景,梅志雄有快速将想象变成实物的能力。在COEX之前,他经营了二十年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了备受好评的建筑,也作为建筑师获得许多奖项。然而,他却感到某件重要的东西缺失着。
——他的感动。
毕竟,建筑无论是前卫还是宏伟,如果不以人为本,便只是一些钢筋水泥的华丽堆砌而已。
因此,他尝试改变工作方向,从一开始的“Creating Building”(建造建筑),进化成以人为本的“Creating Experience”(创造体验)。
2018年,他受朋友邀请,开展有关建筑的讲座“The Touch of Architecture”(建筑的触感),也在讲座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寻找建筑中、生命中的感动。
这一时期,COEX的概念萌芽,他也开始为铁人三项做训练、参与槟城速写,周末和一群同好们在乔治市古迹区素描建筑。
跟随感觉,迎接可能
“这些都不在我生涯规划中,它很自然地形成。其实很简单地讲,晚上什么东西让我睡不着、什么事情让我牵挂着,很多时候,那是很小的事情。”
梅志雄成为跑者,源于很久以前看过朋友完成铁人赛的一张照片。那只是千千万万张照片中的其中一张,却会不时闪现在他脑海里。
当时,他还只是个半公里都会跑得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一天,他在公司看见一张槟威大桥马拉松的传单,纠结一会后就决定参与最短距离的10公里比赛。
报名之后,他开始了规律的训练,资优生习惯使然,他还在11月的马拉松前报了另外两个跑步比赛,并且都超标通过。
直到槟威大桥马拉松那一天,起初只打算跑10公里的他,已经在一年内把自己训练成能跑21公里半马的跑者了。
后来他一路过关斩将,跑全马,甚至在47岁那一年完成了铁人三项。成为一名铁人,意味着他必须依序游3.9公里、骑180.2公里单车,再跑42.2公里的马拉松。这段期间,他严格将自己当作运动员一样训练,研究营养学调整饮食、科学地训练每一处需要用到的肌肉。
“别人问我为什么,我真的是回答不了他们。但我就是要做,不做就不舒服。”
后来,他就放弃去问“为什么”了。
“我觉得用脚去想好过用头脑去想,你的脚会告诉你的。你的身体会很忠实地告诉你,你这辈子要怎么做。”
素描也一样,却少了些方法,多了点随心所欲。
多年的建筑训练让他画中的建筑比例变得非常精准。犹如相机,他用手笔将建筑复制到纸上,却缺乏张力。多次尝试改变不果后,他便放下了执着,随缘作画。
然而在放弃之后,他却忽然开窍了,画得越来越自然。他形容,就像乩童一样,他必须用手代替脑袋思考。
这两个爱好让他发现,相信一件事情可以发生,其实不必依靠理性和经验。原来,和自己还有这种沟通方式:去用手思考、去用脚思考。潜在的能量其实很大,他也因而对未知建立起了信心。
“我家里有一个阳台。有一只太阳鸟每年都会来我家筑窝三次。
它不是建筑师、老师,也不是医生,但它可以自己选好的地点,设计屋子、起屋子,然后生孩子、教孩子。孩子出生之后,母亲把它推下来,然后它就会飞,出去自己找生活了。
为什么?它不可能那这样短时间,就学会这些东西的嘛,所以这应该是在它的基因里。我们人类不会,是因为被教育蒙蔽了。
我们跟着社会的规范,不敢相信自己的潜意识和直觉。”
通过创造,找回与世界的连结
大约十年前,梅志雄感到自己的生活与世界脱节:需要什么,都能从电商、市场上购得,但食材的生长、烹饪甚至寄送,每一环都离他如此远,他只能获得一个个成品,少了真实感。
“我们的生活是选择题的而不是主观题。不是你写什么、你要什么都可以的。你要吃一道菜,你自己不下手煮的时候,你就得看市面上有什么选择了。所以我要找回自己的主导。”
那时,梅志雄对家里的鱼缸开启了他工作以外的第一个项目:水草造景。通过调控光线和动植物的配置,他在鱼缸中设计出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当他看见自己创建的这个小世界可以自我延续后,他觉得自己和世界连接起来了。
接着在疫情中,梅志雄又在自己家里造了一个柴窑。事因有一年去了意大利,他看见当地的餐厅都有一个烤炉,而感到迷惑,为什么在这个能用电烤箱的年代,当地人还要大费周章用柴窑去烤披萨?
原来,同样是把食物煮熟,烤炉10分钟烤熟的披萨,柴窑90秒就能烤熟了。重要的是,柴窑极短的烹饪时长,让饼皮被烤得酥脆的同时,内里还保持着松软多汁的状态。
为了造窑,他去研究热物理学、砖块的弧度。和工人师傅一天沟通三次,每天在现场看着自家的柴窑慢慢成型,让他觉得非常踏实。
他厌倦了消费他人准备好的成品,想要为自己量身订造。除了市面上的产品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也有“创造”的欲望。而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反思自己工作上所提供的产品。“创造体验”难道不也是将体验作为成品,完完全全地推销给使用者吗?
“我觉得这个不对。因为一个体验不能由我来替你设,而是我应该要让你自己去体验。”
于是他的工作目标,从又从“创造体验”,转至“Curating Experience”(组织体验)。
塑造环境,组织体验
“它比较温和、谦虚,比较像是建议。但我不用语言,而是用我的建筑或者环境来建议。”
这个目标更加棘手。
当时的社会背景更加倾向于由上至下的一种环境,专业背景并没有提供他这方面的养分,社会也没有太多平台让他参考。
那几年,梅志雄开了一家咖啡厅,当他遇到较为创意的案子时,他都会离开办公室,带顾客到咖啡厅里去谈。仿佛在那一种环境中,更容易催生出合作的可能。于是他想: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的办公室就在这个环境中?
“其实我也不是文化人、社造人。我纯粹是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或者是一个不甘寂寞、中年危机的大叔的角度,在我人生中慢慢的、不知不觉的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们所见到的,位于兴巴士后方的COEX,是梅志雄第五次尝试的结果。前面四次,有时预估花费太大无法承担,有时已经经历重重关卡,和业主谈妥、找好租户,市政局却不批准。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跌跌撞撞,断断续续,但他始终抱持着一种随缘却不放弃的心态。
而大疫却莫名其妙成了推手,让如今的COEX落实。
在兴巴士后方的COEX原本是废弃铁厂,和兴巴士同属一位业主。业主陈希道保留这一片土地,希望将它发展成与兴巴士人来人往,面向群众相比,更为静谧的创作者中心。
原本的建设计划因疫情而停滞,后来在热衷艺文活动的律师李凯牵线下,梅志雄与陈希道一拍即合,只花了一杯咖啡的时间,便落实了今天的COEX,顺利得他不敢想象。
这里成为他和许多人的实验场。兴巴士以市集和文创小店为主,延续其开拓的社区艺文空间,COEX占据着兴巴士后花园的土地,更适合办讲座、放映会,商业成分更低。
梅志雄仰望星空却脚踏实地,对于夸张的梦想能不能实现,他很实际。
“我不当作是麻烦。因为我放弃的时候就放弃了嘛,我就不去理他。但我的心态是比较倾向随缘。我告诉我自己太难的,我不要做,我不可以让自己掉入坑里,我必须保持很清醒。”
风花雪月、闲情雅致并没有让他忘记,建筑事务所才是主业。而他背负的,是三四十位同事的生计。因此即使是COEX的建立,他也可以从很实际的商业角度,去提出一种社区空间和企业双赢的共存模式。
他曾经开过的另一家咖啡馆和书店,都结业了。因此他明白要维持一个空间的运作,一定要找到可持续的方式。
“它在经济上不能自我维持,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我的公司要进驻,才能稳住这边的开销。但是重点,我不能一直赞助,我也希望这个社区能够给我养分。而它的确也给了我的生意养分。它能够代替一些我在以前做不到的案子,他能够让我赚回我的付出。其实我是赚到的。”
比起“地方”,梅志雄更视COEX为一种概念。他指的是资源的互换、共享与结合,他自己已经看得见其中品牌效益,而也想将它分享给其它的企业,介绍这一种合作模式。让商业和社区互相滋养。
不一定会实现的梦,正在膨胀
COEX在一年内蓬勃发展,如今也正走出那一片草坪,往外奔腾而去。梦越做越大,梅志雄所涉及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而他也还没有停下来的打算,他自喻为工作狂,但看见同行的前辈比他还要痴迷地长时间工作,有感人可能年纪越大,越爱工作。
“我觉得人生不一定是越做越轻松的,从生活的节奏来看,会越来越紧绷的,但是那个紧绷那个精神状况呢是越来越也自在,也很充足啊。”
那下一步要往哪里去?骑脚车到伦敦够不够疯狂?在他的理性计算之下,这是可行的。但他还有另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迟疑许久,终于开口。
“我另外一个想法…是我要…我要讲出来。Off grid living(离网、自给自足地生活),在帆船上环游世界。所以我必须先拥有一辆帆船。然后我必须要拥有off grid living的能力,不是说买了一辆船,请了一堆船员帮我,而是全部亲力亲为。”
这听起来像是每个小孩都曾说过长大后要环游世界一样,属于好梦幻,最后却大多不会实现的那种梦想。但这话从他口中说出,似乎有点真实。不过,他笑着说,自己也觉得这不会实现。
“但就像COEX,我也不觉得它会实现的。而且我也不觉得它需要实现。它没有实现,我这一辈子也不会遗憾的那种。
我不会说这辈子我一定要做到什么东西,但是我就这样先想着。我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五年后我们坐下来再来看。”
你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