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说,华人传统的建筑是不用一根钉子的。陈耀威说其实这也不正确,通常会在钉角板的时候,会用竹钉或铁钉去钉角板,并在某些地方让钉子出头,寓意着“出丁”,男丁旺盛的意思。
对陈耀威来说,保存文化遗产工作,最具挑战的有:事前与业主协商修复共识、修复前期的调研和评估、勘查建筑损坏破败的部份及原因、提出修复原则、方案与图测。
多数古迹老建筑的业者或负责单位,最先入为主的观念是“要修得漂亮和好看”。但是,往往有违文化遗产保存的原则。于是,修复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说服业主,灌输正确的观念:在修复工作完成以后,得保持原貌,而非以新的样貌出现。
修复前,讲究细节精准的勘查工作,非常耗时耗力。这时期的陈耀威常常走在老建筑的屋瓦上、屋顶梁架的横梁上、攀登梯级审查牌匾雕刻、俯视检查低处隐蔽的建筑细节等。
登上屋顶,勘查屋顶和屋脊的病情和发生原因,是陈耀威修复工作的常态之一。他解释说,常见的损坏原因有:建筑使用不当、后期不适合的添加物、风化、地下水上渗、屋顶墙壁漏水导致木质梁架软化,引来白蚁侵蚀等。
至于进行抽换与修复破败梁柱或其他构件的工作,需要在老建筑固有的内部结构和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要抽换重达几吨的梁架木檩,是古迹修复的另一挑战。
文化使命,需要代代传承
对于古迹修复,社会大众常有不同的立场,有者主张老建筑创新,有者则坚持修回复原貌。然而,古迹修复可以接受创新吗?
对此,陈耀威表示,古迹的保存再利用,取决于文化遗产老建筑的等级。第一级的文化遗产老建筑,尽量修复回原貌。而第二级别的老建筑,则可以保护再利用,但需要遵守该州属的文化遗产保存条例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