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海南人闰年闰月吃“簏” 套住好运消灾解厄

海南人有个传统习俗,每逢闰年闰月,出嫁的女儿会制作“簏”送回娘家,“簏”寓意套住好运,将好运带回娘家,祝福长辈健康平安,为父母补运添寿。而母亲则会制作“三角馏”回赠女儿,寓意将情义留住。由《访问》诚意出品,万富山庄呈献的文化节目《原乡柔情》趁着闰月年,带观众了解这一鲜为人知的海南民俗。

闰年闰月以“簏”尽孝道是海南人的传统习俗,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博士曾撰文考辨海南簏的正确写法。他在文中表示,若在网络搜索,海南簏有不同的写法,多数人使用海南“笠”或海南“苙”,但不管是“笠”还是“苙”,应都是取其海南方言音,意指把运气“Lap”(套住)起来。“Lap”有套圈的意思。但严格说来,“笠”或“苙”都不能准确作为食物名词。

《原乡柔情》节目主持人叶剑锋向擅长制作糕点的宋安彩学习制作海南簏,并了解当中的传统典故。

宋安彩一边以娴熟的手艺编制椰子叶,一边说道:“根据华人民俗,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一年多出一个月恐对长辈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出现为父母‘添岁寿’的习俗。第一是祝福父母健康,再来就是为长辈补运。”

《原乡柔情》节目主持人叶剑锋跟着海南妇女宋安彩(右)亲手制作海南簏,并了解当中的传统典故。(摄影:罗咏琦)

簏壳的外形类似开斋节常见食品马来粽(Ketupat),不同之处在于簏使用椰子叶编制,而马来粽则是以棕榈叶编制。把簏壳编制好之后,就可以将准备好的食材逐一装进去。

她表示,簏的内馅与粽子相似,惟两者却是全然不同的风味,内馅食材一般包括米粒、猪肉、香菇、虾米等,但也会因个人口味而以不同食材配料入馅。

簏的内馅食材一般包括米粒、猪肉、香菇、虾米等,但也会因个人口味而以不同食材配料入馅。(摄影:罗咏琦)

“先放入米粒,塞一些猪肉,再放米粒,接着放香菇……以此类推,不要塞得太满,避免在烹煮过程中溢出来,九分满就差不多了。封口之后,将一个个簏放入锅中煮熟。”

忌以刀切“笠”一刀两断  层层解开椰叶寓意解难  

一颗颗饱满结实的簏呈上桌,宋安彩特别叮咛:“食用前,千万不要用刀或剪刀切开笠,而是要用手将椰子叶一根一根解开,是解开厄运的意思。如果用刀切,就是一刀两断,不好意头了。”

在海南民俗中,顺境的人吃簏,把好运套住;逆境的人吃簏,把厄运解开。出嫁的女儿制作簏带回娘家送给父母,为父母补运添寿;母亲回赠女儿的三角馏,把情义留住。

薏粑内裹着甜滋滋的椰丝,再用香蕉叶包裹,也是海南人喜爱的糕点之一。(摄影:罗咏琦)

宋安彩续称,三角馏其实就是三角形的“薏粑”,香糯的外皮裹着甜滋滋的椰丝,再用香蕉叶包裹,也是海南人喜爱的糕点之一。

关于簏和三角馏,也许还有更多民间说法,比起探究哪个说法较为准确,更重要的是人们寄情传统糕点,向长辈传达敬意的那份心意。咸香的簏饭吃在嘴里,父母恩情惦记在心。

更多籍贯故事,敬请留守《原乡柔情》: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