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自媒体当道|上篇】进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他们的崛起为什么值得关注?

随着互联网改变了传播方式,社交平台兴起,越来越多人选择加入自媒体行列;不过,当观众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在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也成了一大考验。同样于2018年创立的两家本地自媒体品牌《低清》(Dissy)和《有你》(UNI)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风格与路数大相径庭,但都各自收获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在大马的“自媒体之战”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星罗棋布的自媒体早已沦为一片战场,看似“人人有机会”,实则硝烟弥漫,唯有少数符合条件者才有可能在网络上立足,成为“物竞天择”的最终赢家。《低清》与《有你》究竟是如何排除万难,从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崛起又为什么值得关注?

自媒体(We Media)这个概念大约始于2003年。顾名思义,自媒体就是由自己来充当媒体,不需透过其他媒介来传播内容,可说是取代了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的角色。随着各种社交平台,包括脸书、YouTube、微博、抖音等的涌现,成为自媒体的门槛也已经不再像过往般艰难——只要建立一个YouTube频道或成立一个脸书专页,无论追随者多少,就能够被称为自媒体。

按照这个逻辑,传统媒体在社交平台上架设了脸书专页的话,不要就能叫做自媒体吗?那又不尽然。

其实,传统媒体和自媒体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目标群体不同(前者竭力做到覆盖率广,后者倾向于吸引忠实度高的小众群体),经营方式不同(前者除网络平台外,仍有线下产品与其他收入来源,后者以网络平台与线上收入为主,部分会开发线下产品),与受众的关系也不同(前者与粉丝为单向传播关系,后者与粉丝为依存关系)。

编按:必须一提,还有一种独立于这两种分类之外的媒体,那就是——网络媒体(或称新媒体)。它们以传统媒体的方式在营运,却是在网络上诞生,以网络平台为主,比如《当今大马》、香港的《端传媒》、台湾的《报导者》,又或《访问》,因此它们时而像传统媒体,时而符合自媒体的特征,但认真分类的话,其实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更为相似。

在未来,两者间的差异或许会越来越小(不再分传统媒体、新媒体或自媒体,而是用“大媒体”和“小媒体”来区分),但从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两者其实各有优势,在互联网这块大饼上仍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阶段;反而是星罗棋布的自媒体则早已沦为一片战场,看似“人人有机会”,实则硝烟弥漫,唯有少数符合条件者才有可能在网络上立足,成为“物竞天择”的最终赢家。

成立于2018年12月的《低清》,就是其中一个在众多自媒体中杀出重围,并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的成功代表。

创办《低清》因为想“拍好玩的东西”

《低清》几乎从窜起开始,就已经收获了业界人士的肯定,因为单从制作,就能一眼看出拍摄和剪辑是由专业摄制背景的人在操刀,因此《低清》可说是在最初就盖上了“品质保证”的徽章。

正如许多人所预料,《低清》团队确实都来自专业背景,六名合伙人均浸淫影视业多年(但没有久到失去了那团火),因此无论在导演、拍摄还是剪辑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水准,而《低清》的前身,就是本地一家影片制作公司Black Poet

👇虽然早期的《低清》影片也是以本土搞笑为创作主轴,但是节奏和呈现方式都跟现在稍微有些不同。

《低清》创办人刘俊豪告诉《访问》,其实“想拍好玩的东西”这个念头很早就有了,但这个想法却一直到2018年才有了实现的机会。

“我们在这行已经做了7年左右,一直都是做影片制作的。到了一个时间点,我们觉得有空档了,就想说要不要试着开一个page(指脸书专页),专拍好玩的东西,就这样开始了《低清》。”

除了“时机到了”,刘俊豪一行人之所以想尝试做自媒体,其实还有另一大原因——写自己真正想写的剧本、拍自己真正想拍的影片。

“做影片制作公司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帮别人完成他们的影片或者帮顾客拍广告,可以说没有一个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像拍广告,真正的话语权其实在顾客、广告中介而不在我们,所谓导演说穿了不过是‘执行导演’,把广告中介要的东西拍出来罢了。有时候即使我们很有想法,有很多创意,建议了也不一定会被采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麻木……但我们又会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因为我们做这行是因为兴趣,那团火也还在,所以就挪出了一些多余的时间,来尝试拍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低清》制定一年计划

虽然有了做自媒体的计划,但刘俊豪与另外五名合伙人皆没有一步登天的想法,而是在架设平台的同时,运营着原本的影片制作公司,还为《低清》设下了一年的“时限”。

“我们一开始也没有plan很远,讲要靠这个东西怎样怎样,只是想见一步,走一步,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觉得是work(可行)的,但还没有拍出来,还没有丢去市场,我们不知道效果是怎样,搞不好是不work的叻?所以我们就plan了一年的计划,就是每个礼拜最少会发布两个影片,这样维持着做一年,如果还没有成绩,我们就stop。然后刚好到差不多一年的时候,第十个月左右,慢慢有起色。”

👇《低清》在创立的第十个月左右,影片的浏览量与讨论度皆越来越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虽说想“见一步,走一步”,但《低清》却并非真的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经营,无论是要走的方向、目标群众,又或是哪些原则在未来也绝对不能打破的,团队早已开会讨论过。甚至,Black Poet的六名合伙人在《低清》也有各自的岗位,有的人负责导演,有的人负责剪辑,有的人负责拍摄,有的人负责管理社交媒体,有的人负责营销,肩负起不同的责任。

主要负责编导和剪辑的Vince章伟辰就表示,在《低清》正式“启动”前,他们其实花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不断构思剧本,一直到集齐超过20个短剧剧本的时候,《低清》才正式开拍。然而,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也不意味着《低清》从一开始就能“正中靶心”。

刘俊豪分享道,《低清》固然有两大宗旨——“道地”和“搞笑”,但“好笑的东西也分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才是最吸引网民的?这道题既没有完美公式,也没有既定答案。

“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像是experiment(实验)的状态,我们讲要拍好笑的东西,可是好笑的东西有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也在摸索,尽量去写不同的剧本,用不同的呈现方法,可能这个月我们试这个风格,下个月又试另一种风格,可以说我们是一直撞,一直撞,一直变变变,才真正抓到观众要的口味。”

团队的专业背景,让《低清》的影片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准,这亦是《低清》的优势之一。(图片来源:受访者)

尽管如此,《低清》成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对《低清》创办人刘俊豪来说,也并非是一个完全不可预料的结果。

“我们预想到的是,一年里面总会有几个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会有反应的,我们预想不到的是,竟然是这个爆。就像我刚刚讲的,其实我们是有计划的,包括为什么《低清》每个礼拜要发布最少两则影片?为什么固定在星期一和星期四?为什么发布时间是下午1点?为什么我们给自己的时限是一年不是三个月?”

在提出一连串疑问后,刘俊豪又逐一揭晓了个中缘由:为什么每个礼拜最少要发布两则影片?因为要让人看到《低清》;为什么选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的下午1点发布影片?因为很多创作者都会选择在周末发布影片,市场已经太饱和,所以不如把发片时间放在平日的下午,让上班族可以在午餐时间“偷闲”观看《低清》;为什么设下的时限是一年不是三个月?因为网络不只讲究“快”,也讲究产量(必须持续出现在观众面前)和“长远性”……

“我们不能用一年的时间去筹备、拍摄一个我们觉得很完美的影片,然后觉得那部影片一定会爆,只因为我们计划、准备了一年。虽然我们不能每次都推出一个100分的东西,可是我们尽量控制在70分左右,然后持续出一年。一个月8个,一年就96个,那我们中的机率就会比别人高,这是概率来的。”

成立不足两年    追踪人数达40万

从2018年12月创立至今,《低清》已吸引了超过40万人追踪,最高的影片浏览量则超过240万人次。更甚的是,《低清》自己在脸书开设的官方粉丝团“低清嘛嘛檔Dissy Mamak”,在短短5个月内,就吸引了超过10万人加入(而且还是需要申请才能入群的私人群组!),号召力可见一斑。

不过,就算已有一群忠实粉丝,团队仍然保持着每周开会的习惯,确保《低清》始终在往正确的方向迈进。刘俊豪表示,每当开例行会议时,六个人会分别报告自己所负责的职务,偶尔会给彼此一些建议,大事也会一起讨论做决定。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而发生误会”的情况,六人也越来越有默契,知道彼此的底线在哪里,也会互相体谅。

在创作方面,章伟辰亦不忘时刻留意粉丝动向,每每《低清》发布新影片,他和刘俊豪不仅会负责回复粉丝留言,也会特别留意影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毕竟有40万人在看你的剧本,压力一定会有,如果没有人看(影片),就会觉得是不是这次哪里做得不好,然后会回去看观众喜欢的口味是怎样的,会留意观众的留言。我觉得《低清》有六个人的好处就是可以互相刺激,因为一个人创作很容易就会遇到瓶颈。”

《低清》团队大合照。(图片来源:受访者)

无可否认的是,如今只要提到大马的YouTuber或自媒体,不少人都会联想到本土又搞笑的《低清》,不过,对刘俊豪一行人来说,他们想做的却远远不止如此,或者说不会让《低清》纯粹只是“拍搞笑短剧的《低清》”。

“我们现在在筹备着拍电影,之后也会做更多尝试,包括节目、综艺、网剧等等,但全部都会是以搞笑、道地为主,就是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马来西亚人拍的。其实不管是拍短片,节目还是电影,我们只是要带出一个感觉,就是本土的搞笑片,我们希望未来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看看能怎样把《低清》文化发扬光大(笑)。”

👇《低清》在今年一月推出了“贺岁歌曲”〈Bro!新年不要玩〉,创意又搞怪,歌词还融入了许多“低清金句”,获粉丝一致好评。

在这个时代,真的人人都可以当自媒体吗?

在人人有机会当自媒体的时代,《低清》在短短一年半内快速崛起,犹如一个最佳范例,让不少想要尝试当自媒体的人感到跃跃欲试;但,有志当自媒体的人,却必须清楚地知道,《低清》的成功并非偶然。

举例来说,《低清》的六名合伙人不仅都来自影视业,且各有所长、互补长短,他们也并非是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贸贸然开始了自媒体这条路,甚至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为自己留下了“后路”,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自媒体门槛低,固然给予了每个人同等的机会成为“自媒体”,有多大本事、能力高低却决定了你在自媒体这条路上能够走得多久、多远。

(数据来源:Hype Auditor)

根据统计网站HypeAuditor,截至今年6月,成立仅一年半的《低清》在“大马最具影响力的1000名YouTuber排行榜”中不仅名列前茅(第24名),在以华语为主要媒介语的创作者中更是打败了许多“出道”更早的YouTuber,位居第六。

这惊人的实力与蹿升速度,你可曾想过背后的原因?当细看这份榜单,你又有没有发现,《低清》是唯一一个从起家就是“机构化自媒体”的自媒体代表?

继续看下一篇:【自媒体当道】什么是“机构化自媒体”?    机构化自媒体才是大势所趋?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2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关家汶

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系毕业。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