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社区再造】灌溉水管末端 让加影不只是“住”的地方

如绿叶趋光,人人总想奔赴大城市追梦,留下凝滞老化的社区。也总有人发现,理想生活原来不在远处,于是回/留乡拓荒,或为了创造好的生存环境,或为了保存传统文化,积极活化社区。由居民参与、推动的社区再造,拥有多种形式与面貌——在巴生老街,年轻人回流创业,推广在地文化;在加影老街,文史、文艺工作者走入社区促进互动,同时不忘关怀大自然;在怡保老街,有人将地方创生的概念带进来,打造地方品牌,复苏地方经济。

加影,是一座位于雪兰莪东南部的城市。在60年代,因是当时少见拥有中小学至大专教育的地区,并且教育单位在加影尤为密集,故享有“中马文化城”的美誉。即使这个称号已逐渐被淡忘,但位于加影的各大校园仍在,街上也随处可见穿着校服的学生。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当地留下了不少历史建筑,比如老街。在加影老街,你可以看见逾百年历史的师爷宫、家族传承下来的各类店铺,承载着光阴的痕迹。

历史的记录与传承

在加影师爷宫的隔壁,坐落着于2001年创办的全马第一家民办社区文物馆——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博物馆如今由李腾接手,他将继续承接父亲李成金二十多年来的文物搜集及资料整理工作。该文物馆从加影商矿公会保留的文物资料开始进行搜集,后来陆续有民众主动将家中的文物捐出或借出,让如今的文物馆逐渐成形。

李腾表示,“让社区再造成为人们可以投身的事业。透过社会上至少两三个成功的例子,让有心人知道,这是值得经营的。”(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们到现在还是会收到民众的电话,问我们愿不愿意保存文物,但文物馆已经满了,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做出判断及取舍。目前也正在考虑将寻找一个更大的空间,将文物馆搬迁到更舒适、更适合民众参观的地方。“

他续言,文物馆不只是保存物件,更是资料搜集的地方。”如今这一代为什么完全不了解加影的发展?是什么造就了断层?这之间的断层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父亲从这些问题出发,开始搜集资料,到现在算是完成了。”

李腾表示,这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资料,已于2022年6月出版成书

不只是“住”的地方  也是生活社区

“除了历史文物的保存及展示,文物馆在加影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功——作为社区活动的中心点、推动点,是集合中心及资源中心。”

李腾表示,文物馆希望能够透过各种活动,让各个族群都参与其中,了解文化历史。像是在2018年面市的《加影人文地图》,通过图文的形式让民众认识到加影的发展轨迹;近期也有“走读加影”的导览活动,让参与者直接走入社区,在导览中了解加影的百年历史。

加影不只是“住”的地方,更是生活的社区。(图片来源:受访者)

“加影的人口很多,也是因为教育单位密集,许多人都选择居住在这里,方便送孩子上学,不过却鲜少听见特出的经济活动。这里变成了一个适合‘住’的地方,但是消费活动都不在这里进行。”

透过他的观察,李腾希望能够让人们的生活专注力转向加影,而非一到假日就往外走。他也看见各方都在努力,让加影不只是“住”的地方,更加是生活的社区。

“很多人会认同这(社区再造)是很好的事情,但真正投入进来的人却不多。他们会问:你赚够钱了吗?

“我本身想做到一件事情,假设我只有十五至二十年的时间去做社区营造,这个时间不算长,我或许没有办法把社区建设得非常好,但我想建造一个永续经营的模式,让大家看见社区再造的价值,让社区再造成为人们可以投身的事业。透过社会上至少两三个成功的例子,让有心人知道,这是值得经营的。”

加影是”水管的末端“?

2007年,当时担任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系主任的孙春美,在一次讲座上听见一位驻校客座教授将加影描绘为“水管的末端”,意思是水流到最后,没有丰富的水源,没有肥沃的土地,不是办校的好地方。孙春美对这番话并不认同,更为此思索许久。

最后,她想:“水管的末端,艺术流成川。”

李成金也曾对她说过类似的话,前者曾说,学院与社区的连接不深,并不热衷参与社区的活动。这句话也让孙春美思索,戏剧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们走入各个校园,驻校与学生进行互动。(图片来源:受访者)

她让学生到师爷宫的戏台上演出舞台剧,以逗趣而“草根”的方式,让民众停下脚步。她也跟致力于社区艺术研究的黄爱明博士合作,与学生一起走入社区,收集人文故事,到台下搬演。当社区民众在看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规定,要看要走都随时欢迎。这些搬演的故事都由民众提供,当他们作为观众重温,仍然有所触动。借着戏剧的亲和,希望能让艺术与社区产生连接。

当艺术走入社区教育

“其实我们那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在做社区再造,”孙春美说。

2008年,孙春美与黄爱明博士再次合作,举办“加影社区艺术嘉年华”,并以“又见文化城”为题,在社区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开始进行各类艺术活动。艺术家们走入各个校园,驻校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将学习成果搬到街上公演。

“希望能够借着表演艺术和社区的互动,唤醒大家对这个城市,‘文化城’的身份。”

表演艺术无法取代正规教育,却能很大程度上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透过表演艺术,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五育(德智体群美)的建立。让人们回到最初乐于观察、乐于表达的状态。

“人是有过节庆的需要的,但是城市的居民鲜少有时间共同去创造这样的氛围。当时,‘社区再造’这一字眼并没有出现在我脑海里,而是表演艺术如何不被社区抗拒,如何让表演艺术走入生活。让人们意识到表演艺术就在身边,而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可能被埋没在生活的琐碎里了,没机会展现。但透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社区的居民享受共同创造,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寻回。”

当演出走入社区,街头上出现焕然一新的色彩,会为社区居民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图片来源:受访者)

当演出走入社区,街头上出现焕然一新的色彩,会为社区居民带来一股新的活力。但是,这股活力该如何延续下去呢?这之中需要很大的人力资源及资金资助。

“但是,如果那些说‘劳神伤财’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投入这个过程,看见参与者由头至尾的转变,感受到共同创造的氛围,他会知道,这是值得的。”

孙春美也表示,这样的人文栽种,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社区再造如果没有积累,就会归零。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碧容

一个向往自由、文字、以及剧场的00后,毕业自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