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经典电台DJ】王彪民:听众当你是朋友,但你要当自己是典范

你还在听电台节目吗?如果还在听,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社交媒体泛滥、网红多不胜数、资讯垂手可得、音乐到处串流的时代,电台DJ的社会功能角色虽不至于淡化,但却已今非昔比。电台DJ的汰换率不但比过去高,仍在线上开麦而让听众不离不弃的资深DJ,其实已不多见。其实这些仍在线上努力经营着本身节目的的电台DJ,是“忠实听众”至今留守电台的最大原由。在漫长拥堵的路上,在寂静的夜晚,他们陪伴着听众说话,在听众心中,他们早已经是一个无论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有意见的“老朋友”。

如果说人们都喜欢在开车的时候放空,或是天马行空地乱想一通,那么夜晚开车,绝对是我们胡思乱想的绝好时机。

在这种最好的思考时候,好听的音乐是非常加分的存在。若再有一把好听的声音,讲着好听的故事与你分享,这一个夜晚或多或少一定是很有收获的,不论是心灵上,还是思考的道路上。

10年前,广播电台就出现了一档深夜节目,有一名DJ,他每个晚上都会在空中跟听众分享一些道理的思考和脉络,讲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给他们听。

他,是王彪民。一个在广播界服务了15年,从国营电台出身、在商业电台长大的电台节目主持人。

和其他上下班时段节目的DJ不一样,彪民的节目类型不是以新闻资讯为主,主持风格更不是走活泼路线的风趣搞怪。他喜欢讲故事、他喜欢分享生活、他喜欢跟大家一起思考人生的小道理。

彪民当电台DJ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而就是这个信念成就了今天的他。

“在做广播的时候我一直相信,最重要的是让听众看到每一件事情都有不一样角度的解读。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或怎么样的心情,我希望广播可以做到的就是让你看到事情还有其他的处理方式,你怎么选择,那是另外一回事。”

电台DJ,可以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马来西亚的广播电台基本上就分为两种:国营电台与私营电台;因为经营机构的传播目的不同,所以广播风格很显然不一样,尤其是国营电台的节目性质和DJ的主持模式,因为是以教育为目的,所以欠缺私营电台般的百花齐放。

虽然说商业电台有很多发展的空间,都是随着听众的口味设立成大家喜欢的类型,然而商业形式作为运作模式的环境下,却也还是为DJ们无形中设下了一定的局限。

无论在国营台还是私营台,DJ一直都是一份很有影响力的职业。然而在这么一个有限制的空间里,彪民还是成功地在隙缝之中找到了他的定位,想尽了办法,去发挥他想要产生的影响力。

“我敢说我自己在做节目时,我的想法是尽量用最细小的空间来刺激你的思考,而那不一定是要你跟我有同样的想法,或是站在同样的角度,但是如果没有媒体在刺激你的想法的话,你很容易地就会接受所有事情……”

(图片来源:王彪民面子书

主持晚间节目的彪民,最希望可以在夜阑人静,人们都在忙着沉淀情绪的时候,能够给予大家一个小小的思考刺激,甚至是,将你人生的选择权还给你。

“我在节目里面希望告诉你的就是:的确,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都会不快乐,可是你可以选择什么样子的态度去面对。不是说你换了一个态度你就会变快乐,可是你会发现你其实是有选择的。”

“那一个刺激,对于我来说,DJ的影响力就在那儿。在马来西亚的商业电台里面,即便它的空间再小,你还是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听众当你是朋友,但你要当自己是典范

相比以往听众对DJ 的期待与尊敬,现在的听众更希望,或者说更习惯于电台DJ的亲切互动,双方可以进行交流。

彪民认为,如今的听众已经很少会去期待从一名DJ的身上等到如何如何的引导,他们更希望听到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身为DJ,毕竟也还是一个媒体工作人,因此无论听众期望的是什么样的DJ,媒体的角色自始至终,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面,依然是一种正面影响力和引导。

“所以,我觉得DJ本身,可能会因为现在听众的要求,而觉得好吧,我就做你的朋友,跟你伙伴一样,但是你的心态不能够只是他们的朋友,你永远要知道你依旧是一个典范,你依旧要就一些事情、一些看法,做一些正直的引导。无论你心里面的立场是什么样的。”

“DJ自己,无论如何对自己一定要有要求,即便听众仿佛对你已经放下了那种要求,你自己要知道意义就是一个典范。”

电台DJ对自己该有什么样的要求,那就得看那个人想当一个怎么样的DJ。只不过问题是,现在的广播电台已经不是纯粹的“广播”平台,现如今纯粹怀有“广播梦”而入职的人还剩多少?

因为马来西亚的电台DJ都有自带的“明星光环”,因此当电台DJ自然也成了新人当艺人、明星的其中一个管道,一个大跳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播岂不渐渐地就成为了可以牺牲的艺术了?

彪民却不这样么认为。他觉得,越是这样,越是形成了一张大滤网。

“我不觉得那完全是一个坏事,因为那会将广播界真正想要做广播的人引领到广播界里面,你甚至可以过滤了那些可能心并不完全是喜爱广播艺术这一方面的人。”

问题其实就在于,马来西亚的广播电台在这么多年以来,可能已经慢慢地流失了广播本来面貌的那个特色。彪民说,现在大多数人看到广播DJ,想到的就只是“明星光环”,而没有留意到广播艺术这一回事情。

“广播艺术包含了很多,包括声音的艺术、语音、语言的呈现,各种,那些其实都是一门艺术。”

“我觉得如果我们要让广播持续下去,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的话,那一门专业、那一个艺术,应该将它再强调,将它再发扬光大,让真正喜欢广播艺术的人,可以很专业、很全新地投入,然后吸引到真正用心为广播而经营广播的人。”

电台DJ青黄不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若要说广播DJ从过去到现在近20年来都起了什么样的变化,除了语音的把关、广播艺术的挑战、形象的转变,还有已经被速食社会所淘汰掉的培训过程。

彪民分享说,以前广播界的培训过程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实习,然后才可以正式开麦直播。但是后来,培训时间变成半年,到现在已经是变得几乎没有培训过程了。

他说,以前DJ必须要懂得怎么去剪磁带、带子要懂得怎么录音等等,全都十分依靠技能。然而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些技能了,只需要按几个扭,便可以on air了。

“所以因为脚步的加速,于是加入的人全部都是on job training 比较多,边工作边训练,于是青黄不接的那个现象看起来更明显了。”

“其实任何领域都有这个现象。在广播界会特别明显,因为它是一个听的艺术,一个直接在受众面前展露的艺术。于是,听众直接听到就说:‘哎,这个人不行’,但其实他才刚刚起步。我唯一要讲的就是,如果对这个行业真正有兴趣,你必须要拥有耐心。”

除了培训时间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彪民也点出了前辈DJ们无法好好栽培后辈的现象。

不是不愿意,而是,从以前只需要on air做广播,到现在需要当班做节目之余,还要拍视频、拍电影、拍MV、上通告等等,前辈们本身已经自顾不暇,谈什么去栽培后辈呢?

“从前都是前辈DJ栽培后辈DJ。现在前辈DJ自己的工作量那么高的情况之下,他也没有空间去栽培后辈DJ。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一方面是自我培训很重要。如果你对广播是很有兴趣的,自我培训非常非常重要。”

每一天做广播都觉得是最后一天……

“梦想不必伟大,心跳必须炙热。”

这一句话,彪民在节目上面常常说着。

在这个不断地将旧人淘汰、不断地有新人加入的DJ行业里面,彪民从没有离开过广播界,心跳炙热地在广播界里呆了整整15年。

“非常有趣的就是,我一直当DJ的过程里面,我几乎每一年都觉得我明年不会再是我当DJ了。”

(图片来源:王彪民面子书

因为这个行业的新陈代谢现象,彪民每一年都有这样的感受。他觉得,无论是被淘汰,还是自己觉得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那便是离开的时候。

或者至少,完成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在为什么而努力了,那就离开。

“但是我一直发现,我还是能找办法去做我觉得重要的事情。然后,我一直发现,我还有话要说,这uncle真的有很多话要说。”

我不敢说我会做到什么什么时候,因为我觉得那是一个没有办法策划和设计的事情。但我敢说,我每一天做广播都觉得今天是最后一天。

虽然这样的想法很悲观,但对彪民来说,是一个很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样他就会将事情做到最好。

彪民说,他要在昨晚节目把话筒关掉的那一刻,很清楚地知道他已经尽其所能做到最好,无悔。

这15年,我一直很幸运,找到办法去做我觉得很重要的事情。”

延伸阅读其他【经典电台DJ系列】:

直为媒体坚持着的节目主持人——大宝

横跨广播业近30年 陈峰见证大马电台三个“十年”转变

努力传达资讯与帮助听众成长——爱生活的黄敏明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2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彭薇均

《访问》编辑兼记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喜欢以语言与文字感染他人,认为话语不是要表达得华丽而是诚恳,不需要天花乱坠而是中肯,说得多不如说得对。

杨智豪

《访问》制作人,曾于电视台打滚数年,参与制作过访谈节目、资讯节目、娱乐新闻等。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