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改变世界,从改变观点开始——回顾2023《访问》十大专栏

一篇好文章,可以泛起更多的思考涟漪,带我们走到未曾抵达的地方——入榜2023年《访问十大专栏文章,多有这样的性质。日复一日,数十名《访问专栏作者轮番上阵,在2023年撰写了近五百篇的专栏文章,从他们的专业领域或生活点滴出发,赠予读者可贵的观点和思索,让我们跳出自身的狭隘与短浅,看见这个世界的纹理是如此复杂且迷人。当网络平台激化了舆论的二元对立,他们想要让你知道,我们其实可以一起绕到事情的背面去看一看。

1. 洪伟翔|从电影界黑幕疑云,看吹哨者法令不足

修订《吹哨者保护法令》实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我国体制性改革不可或缺的一步。——洪伟翔

正当多部本地贺岁片大唱丰收,媒体却爆出大马电影业暗箱操作的内幕,沸腾全城。报导中,匿名的受访者发出没有指名道姓的指控,引起争议。电台主持人林德荣因此愤怒报警,向爆料者喊话:“如果知道是谁请揪出来,如果不敢讲就不要乱讲!”

爆料者之所以隐藏身份,是因为“不敢”,还是为了更方便地“乱讲”?

律师兼时评员洪伟翔针对这起事件,着眼于法律层面,撰文检视马来西亚司法给吹哨者的保护存有的不足——《吹哨者保护法令》面世十年,才有了首名在此法令下被控的嫌犯,嫌犯最终无罪释放。

在法令未完善之前,洪伟翔认为,要求吹哨者冒险揭发黑幕,那是痴人说梦。

重点并非是“谁爆料”,而是爆料内容是否“真实”啊!而要获得“真实”的爆料,就首先要保障爆料者的安全。这是极其简单易懂的道理,政府应当即刻著手进行改进,不要让法律只是个虚有其名的纸老虎,真实效力却一点也没有呀!——洪伟翔

2. 杜韩念|团圆饭,到谁家吃?

一个刚嫁出去的女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庆祝佳节,压力很大,肯定会很不舒服。男人是不是也应该尝试这个滋味?——杜韩念

一份看似完整的“圆”,常常必需仰赖他处的“缺”来成就。

每至新年佳节,各地游子总想排除万难回家过年,只为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跨越地理距离,未算太难;但要打破传统桎梏,则没那么简单。

两性作家杜韩念想到女儿日后嫁作人妻,若也按照习俗回夫家吃团圆饭,那么每年年三十晚,自家饭桌将永远少了一双碗筷,与一份团聚的盈满,难免怅然。

从疼惜女儿的心情出发,文中也代许多女人道出压抑多年的心声。

如果圆与缺必然共存,他提议,不妨夫妻两人轮流换个位子坐坐看,找出最大公约数的圆满,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团圆”。

或许未来关于已婚妇女该不该回娘家过年的课题可以更人性化处理。男女双方可以有弹性地协商。比如说,今年去夫家过年,那么明年可以到娘家过年。更前卫的,甚至可以分开过年。——杜韩念

3. 陈奕君|你有想过自己会活到几岁吗?——长寿时代的“退休”生活

如果我们真能活到100岁,那我们终究要思考自己退休后的50年该怎么活。——陈奕君

“受教育-工作-退休”——这是你所能想象的人生道路吗?

哲学系毕业的陈奕君提醒,上述三阶段人生模式,或许已不适用。作为百岁世代,你我很可能都将拥有长寿人生。

这意味着,所谓的老年生活,不再只是短短一二十年退休后的迟暮时光,而是整整四五十年“后中年期的诗”,等于让你用一副机能已然退化、智力却更纯熟的躯体,把人生再活一遍。年过五十,想要再度创业、出国打工,抑或念书深造,通通都可行。

读陈奕君所思所写,总能让眼前的世界、人生的前景变得更开阔通明。若正深陷中年危机、年龄焦虑的困顿,此文或能让你得到解放。

如果用100岁来当作衡量标准,我们现在谈的“中年危机”,其实不过是另一个阶段的青少年自我认同焦虑——欸,你的人生还很长呢,依然充满着各种机遇和可能性,你仍有尚待开发的潜能和等着你去体验的新鲜事物呢。——陈奕君

4. 林明志|伤害孩子的,从来不是管教

很多家长不敢“管教”孩子,其实就是不敢阻止孩子。——林明志

爱的教育早已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正当大家都在推崇温和开明的教养方式,“管教”与“阻止”等字眼倒是容易蒙上专制的色彩,引来诟病。

可开明就一定好?阻止就不是爱吗?不忍出面管教,只懂沟通说理,就能有效保护孩子免于伤害吗?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林明志,常在专栏文章里对许多新兴的教学观念提出质疑,也为遭人扬弃的传统教育理念平反、护航。或许他想表达的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会只有一种正确的形式与面貌;若父母真心为孩子好,只要坚守原则与立场,孩子终有一天会看懂这份爱长着什么形状。

我只能说有“管”才能“教”,有阻止的力量,才能让孩子明白。与其让孩子在外边吃亏受教训,不如父母亲自让孩子吃点小亏受点教训。父母总比外面的现实更加会保护孩子。伤害孩子的,从来不是管教,是虐待是冷漠是宠溺是没有立场原则的父母。——林明志

5. 黄智川|组织变革,该注意什么?

每一次的组织变革都既代表机会,也充满挑战,它可以塑造未来,也可能导致失败。——黄智川

岁末年终,宜除旧迎新,不少企业也会在此时面临人事上的变化、组织结构的更动,以及新措施的落实。

世事总在变幻,为了在时代激流中求存,组织变革有其必要,亦有其风险;过程往往伴随漫长的阵痛,最终更不保证成功。

拥有MBA商业硕士学位的黄智川,惯常用他简洁扼要的笔触,列明组织变革值得关注的8大关键要点,指引企业管理者如何安然过渡震荡时期。

应对变化,态度最好主动,目标必须清晰,也要懂得把握最佳时机,而黄智川叮嘱,企业管理层不好轻忽了软性元素——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成为变革的主要障碍,因为人性总是倾向安逸、抵制变动。

在执行变革的过程中,涉及人际关系、沟通、文化和情感等“软性问题”,通常比技术、方法和结构等“硬性问题”更为主观和复杂,因此更具挑战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多情感智力和人际技能,以促进协商,掌握全局,并克服对变革的抵制。——黄智川

6. 许慧珊|不是专业就不要跨过界

“孩子没有特殊,不是OKU。”——这句话不是你我这些普通人可以说的,就算是学校的老师、辅导员等等,也不能这样说,这样的话只有专业为孩子做诊断的专业人士可以说。——许慧珊

一名老师在脸书贴文,表示自己遇到一名“学习极差”的孩子,没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他,却轻率地对家长保证,该名孩子并非“OKU”。此举招致不少挞伐的声音,一向对国内教育体制弊端敢怒敢言的许慧珊,也为此撰文指责这名老师不负责任的行径,试图为读者纠正错误的讯息。

许慧珊也曾有过相似经历,不同的是,她没有给予家长空洞的安抚,而是建议家长寻求专业人士做诊断。诊断证实孩子患有自闭症,并在随后得到适当的治疗。

她想强调的是,不是专业就不要跨过界,我们随意抛出的一个似是而非的言论,恐会耽误他人一生。你我都该引以为戒。

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就好好做好自己的那部分:请家长找专业人士做诊断,而不是用好听又有害的言语安慰家长,以赢得”爱心老师”的称号。——许慧珊

7. 郑秋桦|发生车祸怎么办?律师整理Q&A懒人包

车祸发生了,大部分人都很慌,怎么报警,怎么向对方和保险公司索赔,网络上说的那些车祸经典传言是不是真的?——郑秋桦

活在科技时代,日常中碰到大大小小的难题,第一时间解锁手机求助于网络资讯,早已是我们的惯性。只是,当资讯来源不明,或多处说法有所出入,恐怕只会让人跌入更深的迷雾。

承许慧珊所言,想要拨开云雾,还是相信专业人士为准。

律师郑秋桦常常透过她的专栏文章,以犀利率直的文字,为读者科普艰涩的法律常识。给你一个轻轻的巴掌让你看清真相,再用厚实的学识接住清醒后的你——这是她独有的温柔。

其中,她所整理的应对车祸懒人包,入榜年度十大专栏。关于以下问题,你脑中是否也没有笃定的解答?赶紧收藏这篇实用的文章,日后在路上遭遇碰撞也不怕晕头转向。

发生车祸,要收集什么证据?如果只是小碰撞,也一定要报警吗?只要报案,警察就一定会罚款?如果选择私了,需要报警吗?如果我没有错,但是被迫claim自己的车险,是不是一定会亏掉NCD?——郑秋桦

8. 许国伟|安华承认物价上涨引不安,然后呢?

物价上涨与供应短缺问题,是环环相扣,也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多位官爷没有直面和承认这问题,依然拿通胀率的漂亮数字说话。——许国伟

“贵”成了2023年度汉字,是大马华人心中无奈与怨怼情绪的投射。

物价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而资深时事评论员许国伟所要抨击的,不只是政府打击通膨的不力表现,更让人心灰的,还有政治领袖与安华铁粉的护航行为,替政府的实际政绩刷上一层又一层的滤镜。

直至9月杪,首相安华才终于公开承认国内物价上涨的现象,引发社会不安。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然后呢?

来到年末,安华政府祭出的抗通膨政策成效如何,看看年度汉字为何也就了然于心。如今重温这篇写于两个月前的文章,彷佛能在字里行间窥见许国伟出于无奈莞尔的神情。

正副部长讲的不算是错,只是跟人民直接感受有落差,且让人民觉得这些话,都只是在自我辩护,而不是直面问题。粉丝团在社媒和网上,替官爷洗白洗再多,都无法帮政府解决问题。——许国伟

9. 伊藤树|《奥本海默》 观后感:原子弹爆炸之后的余震

电影丢出我想无论是什么时代背景的人,都可以好好思考的问题。用最暴烈的毁坏,就能换来最长久的和平吗?——伊藤树

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战争,绵延至今仍未见到休战的曙光;今年10月以巴硝烟再起,炮火在两个月内已夺走逾两万人的性命。

正如自由撰稿人伊藤树所言,二战与我们虽相隔百年,世上仍有许多不畏开战的人,手握大权,蠢蠢欲动。虚实的映照,古今的轮回——这或许是《奥本海默》被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电影的原因。

《奥本海默》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在原子弹爆炸以后,整个世界陷入一场耳鸣,挥之不去。伊藤树写下她的观后感,用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文字,铺展她的缜密思路,再抛出一道道诘问。

这些诘问从来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我们惟有一直一直保持思考。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留在人们的内心,深深地去思考,并且不需要马上就喊出答案,给出肯定的答复。尤其是在攸关人或者人的权利、议题面前,慎重地思考,是对活着的一种尊重。——伊藤树

10. 刘惟诚|马哈迪的绿色首相之路

其实马哈迪现在心里所想的,应该和他当初支持希盟时那样。当时,他认定了希盟一旦赢得政权,肯定无法推出适当的首相人选,所以届时他就需要“勉为其难”任相,而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惟诚

我国任期最长的首相马哈迪,98岁高龄仍在政坛发挥他日益稀释的影响力。

回顾六州选举,马哈迪现身伊党造势活动,成了一大亮点。机关算尽的马哈迪,愿意靠拢昔日宿敌,在台上被对方宣告改过自新,获得伊党宽容原谅;时事评论员刘惟诚大胆推测,马哈迪这般忍耐,是因为他还想再圆一次首相梦。

州选成绩揭示,绿潮已有进一步壮大的迹象,若这股气势持续蔓延下去,国盟很可能会在下届全国大选中获胜,那么,马哈迪是否能够如愿,依循过往的方程式三度任相?

记得当时收到来稿,刘惟诚附言表示,这次写得大胆了些。这份大胆是不切实际,还是具有前瞻性,唯有持续关注政局走向方能知晓。

因为在马哈迪的认知中,哈迪出任首相连穆斯林都会害怕;慕尤丁,也因为与伊党结盟而令非穆斯林反感,所以没有正式加入国盟的马哈迪,是不是最终还得“勉为其难”?——刘惟诚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1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淑仪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字工作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