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影音情怀

除了动听的歌曲,还有三部Bob Dylan歌迷不得不看的纪录片电影!

在疫情笼罩之下,任何轰动的的娱乐新闻似乎都不能带来任何欣喜气氛,倒是几个星期前,集创作歌手及诗人身份,而又史无前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迪伦(Bob Dylan)将出道60多年来所创作的600首歌曲宣布全部售予环球音乐公司,而引起全球西洋乐迷的注意,特别是在买卖双方面都拒绝透露交易的金额,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反而成为网民间出现揣测的喧哗,而一般行家的初步估计认为应该不会少过3亿美元。

其实这项交易,对歌迷粉丝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拥趸还是照样在光碟或网络音源上听戴伦的作品,唯一的不同,是这些歌曲往后的收入、版权甚至是用途,都归新东主所有,而买主也表示拥有这些伟大词曲创作,会重视其文化贡献层面,所以不仅为拥有这特权而骄傲,还有保护它们的责任,也同时强调将会慎重使用鲍迪伦的歌曲作品,不会让这些经典作品流失原有品味。

Bob Dylan将出道60多年来所创作的600首歌曲宣布全部售予环球音乐公司,引起全球西洋乐迷的注意。(图片来源:Luis Dias)

一代创作宗师,在年近80岁时而决定将毕生的呕心沥血作品放手,要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严格来说已是对艺术的亵渎,这次交易,双方没把数额公布于世,起码显示了对艺术保持了尊重,而避免流于一般商品买卖的俗气渲染,在道义已消失殆尽的当今世界,凸显了难见的娱乐圈中人的职业美德。

在这项新闻传出后,再来阐明鲍迪伦的作品如何出色,如何具有长达几十年仍不褪色的影响力,其实有点多余,这些年来,鲍迪伦不但是鲜明的流行文化符号,研究戴伦的学者撰写有关他的作品及对影响力及一生点滴的深入研究分析著作在坊间到处可寻。

他本人也在不同时间阶段写过的不同自传,还有其歌词也早有多种不同版本的特集出现,甚至也有台湾及中国不同的中文翻译版本,所以有关他的书籍种类可谓琳琅满目,相信大部分的歌迷都曾细心阅读过,对他有了一定认识。

Bob Dylan本人也在不同时间阶段写过的不同自传。(图片来源:goodreads.com、Amazon)

除了透过聆听他的音乐及阅读有关他的书籍,能认识鲍迪伦,还有不少鲍迪伦的纪录影片让大家对鲍迪伦的身世背景及成长过程及音乐经历等有更深的了解,其中有三部是鲍迪伦粉丝绝不能错过之作。

其一是被视为音乐记录片经典之一,在去年以98岁高龄而离开人世的著名导演D.A. Pennebaker于1967年执导鲍迪伦在1965年首次到英国巡回表演的实录片《别回头》(Don’t Look Back)。

👇《Don’t Look Back》预告片。

片中呈现了年轻时代的鲍迪伦那不羁又充满自信的风范,而且技艺非凡而令同行及歌迷佩服的五体投地的风采。当时正是英国披头四攻陷美国市场之际,而鲍迪伦却始终没视披头四为敌,而是识英雄重英雄,而对他们的高质素音乐感到震撼,并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改头换面,义无反顾在舞台上抛弃民歌象征的木吉他不用,而开始以电子吉他上阵,而开始唱倾向摇滚而非纯民谣的歌曲。

👇以电子吉他上阵的Bob dylan。

相对的,披头四也对这位诗人歌手仰慕不已,而就是在那次到英国时大家能相聚并交换意见,过后灵魂人物约翰·连侬(John Lennon)的作品就开始非常明显受鲍迪伦风格影响,这种两大划时代音乐巨人的互相影响而各自缔造了创作的顶峰,是很多乐迷忽略的音乐史佳话。

John Lennon(左)与Bob Dylan合影。(图片来源:The Beatles Bible)

其二是当代殿堂导演之一的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长达四小时的精彩绝伦记录片《无方向的家》(No Direction Home),此片展现了鲍迪伦出道,并在一次车祸重伤而退隐多年,再东山再起的之前从未曝光的珍贵历史片段,也对鲍迪伦的家乡背景有很深入的描述,是了解鲍迪伦的重要影像资料。

而有金像奖大导演光环的史高西斯本身也是头号鲍迪伦粉丝,所以拍此片是带有毕恭毕敬的态度,全力以赴。

👇《No Direction Home》预告片。

其三是2007年的《我不在那》(I’m Not There)这是Todd Haynes 执导的“另类”鲍迪伦传记片,其突破之处是以六位不同演员Christian Bale、Cate Blanchett、Marcus Carl Franklin、Richard Gere、Heath Ledger 和Ben Whishaw来演绎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鲍迪伦角色,以展现这位诗人乐人的复杂个性格,有如千面人般,非常有趣,特别是女星Cate Blanchett反串演鲍迪伦刚崛起时那种短发而又烟不离口形态,维俏维妙,令人叫绝,而真正的鲍迪伦却只出现在影片结束前的现场演唱片段!

👇《I’m Not There》预告片。

认真来说,鲍迪伦出道至今超过半个世纪还能保持那种特高标杆的地位,除了作品出色之外,最大原因就是一直不会在资本主义物欲中沉沦,其作品中不乏情歌,但绝非唯一主题,而是对宗教、政治、战争、社会问题都有洞悉的观察而在内容上都能唱出与众不同的哲理。

他嗓子不见特别美妙,但却从来不去刻意修饰,只以涵义良深歌词而打动人心,芸芸创作歌手类型中,又有那几个能像他那样唱出了诗与哲学的境界,而这就是歌星与艺术家之别两者的差异,歌星讨好大众多偏重个人包装,而大以风花雪月式的甜蜜歌曲取悦听众,艺术家则能具有通识而敢唱出不同时代的岁月风云。

认真聆听鲍迪伦的录音专辑,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丝毫没有学院匠气,没有道德干旋,没有流俗元素,更从未讨好观众,就是彻底的“我行我素”艺术家脾气范本,歌迷被他吸引的也在这一点。

所以2016年,当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的文学奖颁发给他,以表彰他“在美国歌曲的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性表达”,大家都觉得是实至名归。

Bob Dylan于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图片来源:Vanity Fair)

然而就是得到艺术界及诗歌界人士的认同而获得这项殊奖,在市场上也不见鲍迪伦的录音产品在这种光环之下,掀起了抢购热潮,他本人也不屑“乘胜追击”的要推出任何加以包装的特别纪念录音产品,再次反映出纯歌手与艺术家的分别。

你也可以看:

延伸阅读:杨剑专栏《影音情怀》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杨剑

杨剑是资深影评与乐评人,曾任跨国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新马区总裁。他见证了过去50年来电影与音乐演变,是流行娱乐的活字典。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