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我是90后

压力不分年龄

“找到了,但是她离开我们了。”

新闻上的小妹妹是我表妹的中学同学。

两个小时之前,我才刚转发小妹妹失踪的消息。几个小时后,她却离开了我们。

屏幕不断弹出关于她去世的消息。

我读着小妹妹写的最后一段文字,我想她当时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不是一边打字一边嚎啕大哭,是不是也需要一个拥抱?

那一刻,我感觉时间好像冻结了,我感觉她好像21岁的我。

21岁本来就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身边同龄的朋友,都在庆祝这美好的岁月。而在我生日当天,爸爸紧急入院,意外抖出爸爸外遇的事儿。

那一天,家庭因此崩塌。

妈妈陷入深深的忧郁,妹妹还小,而我没有时间难过。每天忙着应付学业、忙着打工、白天想尽办法让自己独立起来;晚上却躲在厕所大哭。

当时的我,真的没有办法想象未来,一想到以后的日子,脑子浮现的只有更多的崩溃、负担与无助。感觉上再给我多活一天,我也没有办法扭转什么。

在我生日当天,爸爸紧急入院,意外抖出爸爸外遇的事。(图片来源:Pixabay)

有一次,我去医院探望爸爸。我站在窗前想,如果我从这里跳下去,家里的负担会不会少一点?大家会不会快乐一点?

我鼓起勇气找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师,向她坦诚我的想法,想请他帮助我。我因为信任他留下了父母、男朋友、好朋友的联络方式。

可他却把我说的一切,告诉了我的姐姐、我当时的男朋友、甚至我的同学。

我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更多的评头论足。他们把我的自白,当成八卦,到处去说。那一次之后,我彻底对“寻求帮助”失望,进而把自己推向牛角尖末端。

自杀的新闻底下,往往会有好多人都骂他们自私、白头人送黑头人等等……

我回想,那段时间的我。其实,我也有想过家人,我有想过爱我的父母。我知道我离开了,他们会难过。

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声音也告述我,家人在我离开之后会难过,但难过只是一时的。

一年之后也许他们就忘记了。

“你一点点就想死,我比你更想死。”我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的心灵更敏感一些,压力是不分年龄的。(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一年不行?五年?或者是十年?他们总会走出来。即便一生都走不出来,但他们至少也会因为我的离开,减少开销、减少烦恼、减少埋怨、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尝试跟家人说明我的感受,我尝试让朋友明白我的难受。

可是我得到的确是:“哎呀,你做人不要执着,想开一点就好了。”

想开?怎么想开?如果你是我,你也想得开吗?

我知道自杀是愚蠢的,但我也想不出比自杀更好的方法。

我那时候之所以没有做傻事,是因为在一片漆黑当中,我仍然有很棒的朋友听我诉苦、很棒的教会会友扶持着我、也有很棒的老板让我看见自己的价值。

如果没有他们,很可能你今天也不会读到这一篇文章。

走过之后,那一段经历,原本是我的毒药,后来却成了我的养分。

当了老师之后,也因为这段过去,而更明白学生们的痛、也更有底气也告诉他们,痛苦终将会过去。

其实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承担更多的压力。他们更早熟、也更敏感。

但当他们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往往得到的回应是,“只是读书罢了,你跟我讲你想死?”,“你一点点就想死,我比你更想死。”,“我看你是太好命,我们以前更辛苦……”

我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的心灵更敏感一些,压力是不分年龄的。如果你听见孩子对你说:“我很想死……”,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也不要只有斥责。

也许他们需要的,不过是多一点关心和拥抱。

我不是很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如果你脑中也有类似的想法。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你。我也可以很肯定地你说,走过这一段路,你会成为更强的自己。

请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03-7627 2929(24小时热线)
生命线协会热线:03-4265 7995
檀香爱心线热线:04-6429429、014-3286429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2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偷偷

原名廖诗弦,90后诞生的新闻记者。先是拿药剂系奖学金、再去念了中文系、最后选择当记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剧,无需固定脚本,只需勇气和创造力。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