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珊言良语

泄题背后的扭曲思维

PT3考题泄漏新闻一出,我面书好些当老师的面友的反应是:“又来?”底下留言几乎都猜到这间据说是泄题的补习中心名字。

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我记得好些年前一位在家教补习的朋友告诉我,这补习中心甚至会卖他们历年“预测奇准的考题”给补习老师,我问“为什么补习老师要买这些考题”?他说:“竞争啊,补习中心有奇准的考试贴士,我们没有,根本收不到学生,这年头谁还在为知识在学习,学生们都已经被训练到为了分数学习啊!”

这事情能够探讨的角度很多,我就试着从两个部分来谈考试泄题事件怎么在马来西亚以这么方兴未艾的姿态流行这么多年。

其一,以我师奶的粗浅逻辑来说,这事很离奇,我第一次听到这间补习学院泄题的传闻到今天都快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有关单位什么都没查到,这么多年来好像也没有人对泄题事情负责。

大家都在猜这补习中心背后的人物到底是谁,怎么可以有这能耐让相关单位碰不到?照常理来说,考题印刷和分发的整个流程严谨,要找出问题应该不算太难,(如果难谁还会相信这考试?),推测这条“食物链”的规模应该很长,在这链上“找吃”的人数绝对庞大,但这中心十多年来能屹立不倒,在庞大数量的教学认真的教师和认为诚实是美德的家长咆哮声中,一年又一年努力的为学生们“预测考题”,眉眼都没挑一下。

前朝政府无法把背后大头揪出来,也没能把这“食物链”上的人祭出三几个,我很期待上任了没两年的今朝政府能够突破盲点,对这事做出一些,至少不让我们傻眼的结果,至少有人需要对这事负起责任。

第二,我想谈的是:遍及全国的这家补习中心,补习人数不少,期待预先拿到“跟正式政府考试很相似的考题”的家长和学生们,相信都知道考试作弊是涉及品格的问题,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人会为了每年预测奇准的“预测率”花钱到这些补习中心上课,期待做“作弊”这不道德的事情?

这当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什么问题?道德教育在教育现场看起来只是一个取分的概念,那么这些年我们花了那么多资源在做的教育,到底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我们要从考试这件事里得到的是什么?教育成果?还是荣耀?

这些年我们花了那么多资源在做的教育,到底教会了孩子们什么?(图片来源:pixabay)

这让我想起以写芬兰教育闻名的台湾作者陈之华女士曾提过一件事。她们一家从芬兰回到台湾后,孩子也顺理成章的转到台湾当地的学校。当时孩子因为语言的转换和其他因素,常常会无法回答选择题,有一次这孩子的同学发现她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题没写答案,就善意提醒她如果不会做的话可以猜题,这女生听了愣住了,同学们继续说:“对啊,不会做的,来不及做的就用猜的好了,猜对了还有分数,不猜白不猜。”

孩子回家跟陈女士说起这事,说如果用猜的不小心猜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会非常难过。陈女士听了当下就想到她自己也不可能会教孩子这样猜题以多获几分,因为对一个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根本是投机取巧的行为。

这孩子之前在芬兰多年所受的教育从不需要在考试中猜题和取巧,因为在北欧,考试是为了对自己学习情况做评量,而不是为了炫耀或展现比其他人更厉害,所以学生不需要作出自我蒙蔽的举动,教育者也希望通过考试让学生真实理解一门课。

回看马来西亚的我们如何看待考试?

有些学校把学生的考试当成自己的“脸皮”,学生考得好就是学校教职人员教得好,考得不好大家脸上就无光了。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成绩单,孩子成绩好,就是家长成功,家长会教,家长厉害。甚至有所谓“名校”为了录取率能光耀学校,而强制六年级前面四班一定要考某所独中,禁止最后几班考。成绩好的学生考了不读,可能考上却没给机会去考的后段生,这些都不是学校考量的。

我们大人总是这样的,孩子考得好,我们觉得是我们的功劳,接收外界给予我们的镁光灯待遇;孩子考坏了,一定是孩子不专心不肯努力,懒惰不肯学习——我们让孩子负担起所有考坏了的责任。

这是什么鬼逻辑我到今天都搞不清楚。

我想比较正常的是,孩子考得好我们为他们拍手,孩子考得坏我们检讨问题出在哪里,是课业程度太高还是老师的教法问题,是孩子因为家庭或教养问题无法专心,还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面对困难,找出问题就改变自己或协助孩子克服问题。

孩子考得好我们应该为他们拍手,孩子考得坏我们应该检讨问题出在哪里。(图片来源:Pixabay)

话说回来,当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扭曲,当教育根本不是教育而是争取荣耀的工具,考试成绩就变成唯一一个评估学生的标准。

我想以我跟一个学习成绩分数一向偏低的小男生的对话,结束这篇文章。

小男生跟我说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在排队买东西,我都没有插队,但老师说我插队,所以我走到后面继续排队。”

我问:“你怎么不跟老师说明你有排队你没插队?”

他说:“老师不会相信的,每次跟老师说,老师都觉得是我的问题,有时还会觉得我在顶嘴。老师都是这样的啦,成绩好的做什么都可以,成绩不好的做什么都中事。”

我点头表示明白,小男生继续说:“后来我们班上考试成绩很好的同学很明目张胆的插队,老师在旁边看到了,当做没看到。”

我再点头,不懂说什么好。

“后来轮到我的时候,东西都卖完了,我买不到东西吃。”

我听了心下难过,问他:“你觉得难过吗?还是觉得愤怒?”

他说:“不会啦,我已经习惯了,老师都是比较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买不到东西吃我就去找朋友玩了。“

对话完了小男生转身去做自己的事。

当一个社会看一个孩子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把他的成绩当标签,我们就会在孩子小时以成绩评断他的好坏,成长后我们就以他赚多少钱来评断他的成功与否。

所以我们今天就有了这个黑白不分,笑贫不笑贪污滥权的社会。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 / 5. 评分人数: 11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慧珊

曾获星洲日报十大最受欢迎本地作家,文章常见于各报与杂志。著有《单身俱乐部》、《无聊才结婚》、《快乐女人》及《左雍右为》等。现致力推广社运、关怀特殊儿单位与亲子成长活动。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