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珊言良语

从直升机父母到割草机父母

如果你是执教超过十年的幼儿园老师或小学老师,大概会留意到十年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和听指示的能力极速降低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孩子的能力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变弱,从环境到教养模式,从 3C产品到家长的成长经历和经济环境都可能是贡献的一部分,我每年都带着新的一批孩子做活动,每年都有新的发现。这些年在阅读方面也稍微留意学者专家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于是我锁定两个术语:直升机父母和割草机父母。

先来个教养术语谷歌:”直升机父母“ 这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1969年,1990年词语创建,2000年因为在美国大学学务单位中使用而受关注。简单来说“直升机父母”会盘旋在孩子身边,介入孩子的生活,干预孩子的决定,如直升机般发出噪音以确保孩子正通往正确的轨道上。

至于割草机父母是这几年才提出来的教养术语,比起直升机父母,割草机父母对孩子的介入和干预又更升一级:直升机父母只是在空中盘旋,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思索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发出噪音指示孩子这样那样做,割草机父母则是赶在孩子遇到困难之前就帮助孩子把问题解决掉,像台割草机走在孩子的面前,把所有可能障碍着孩子的问题清理掉,以便让孩子能够通行无阻的前进。

说到这里,我们再谈谈: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孩子的成长除了安全需求、亲密需求、社交与人连接的需求之外,他们也有自主需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想要自己做一些决定,尝试一些新玩意,以便能通过这些过程学习,也从这样的学习中培养责任感、决定的能力和承担后果的担当,这些过程会让他们一点一滴的越来越有自信,因为他们透过过程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能担当后果的。

如果我们无视孩子的自主需求,常帮他们做决定,让他们的人生更“顺遂”,抹杀他们需要经过的学习过程,那么他们会失去好些长大之后需要的能力。

十多年前我一位从事升学辅导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虽然升学辅导课是开给要升学的孩子,但常常遇到来听课的是家长,孩子们却影子都不见,朋友觉得此风不可长:书是孩子读,来找资料的是家长,那么决定要读哪个科系的是谁?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家长的意愿和孩子的梦想会是一样的吗?

昨天在面书读到一个家长代问的帖子:我的两个孩子这两年相继毕业,都还欠着PTPTN(高教部贷款),现在因为疫情关系,他们没找到工作,也没收入,请问会被高教部罚款吗?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介入太多的后遗症:孩子无需也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太多的决定和规划,索性把决定权交给家长,最后连自己欠的教育贷款也需要父母为他们担心。(图片来源:Pixabay)

我读了非常惊讶,养出了两个大学生,照理说他们上网点击相关网页就能得到的答案,为什么最后却要爸爸到社交媒体来代问?这根本就是两个孩子的问题,关这爸爸什么事情呢?是爸爸太焦虑,还是两个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太无感?

这两件事情让我们看见这二十年来的俗称“直升机家长“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介入太多的后遗症:孩子无需也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太多的决定和规划,索性把决定权交给家长,最后连自己欠的教育贷款也需要父母为他们担心。

这几年我常看到家长在社交媒体贴出孩子的功课,来请大家帮忙解剖题目,然后回去教孩子,在whatsapp群组里一群家长每天为孩子明天要交什么功课、这个星期美术课要带什么热烈讨论,有感接下来我们将会迎来”割草机家长“养出的孩子。

我对这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坐等十到十五年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各类家长除了会发帖问什么科系最好,教育贷款还不起要怎样之外,估计还会有更奇葩的问题出现,让我们大开眼界,非常期待。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3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慧珊

曾获星洲日报十大最受欢迎本地作家,文章常见于各报与杂志。著有《单身俱乐部》、《无聊才结婚》、《快乐女人》及《左雍右为》等。现致力推广社运、关怀特殊儿单位与亲子成长活动。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