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吾爱吾土】告别荷兰,回流大马——肩负使命感的视觉设计师李克丰

In Collaboration With  
那是郁金香恣意开放的国度,运河边是一排排彩色的小房子,街角随意停靠着自行车,古老的风车慢悠悠地转动。学校,工作室,彼时李克丰在荷兰海牙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学两年,工作5年,我其实可以变成荷兰人。我在那边有永居身份,第五年的时候我已经有永居身份了。对我而言,离开得越久,越爱我的国家。可能我有一种使命感。” 海牙的风不止,也渐渐迷了眼睛。是定居在荷兰,汲取艺术的养分;还是回到马来西亚,用自己的所学贡献一份力量?李克丰选择回国。“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天真,虽然荷兰是一个很成熟、很安逸的国家,但是我的人生就这样子吗?我应该为我的国家做点东西。” 吹过海牙的风,见过风车的美,现在李克丰只想让世界看到大马的设计之美。

对于李克丰的了解,是先见其设计,后见其人。李克丰曾连续两届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英国D&AD设计及广告大奖—黄铅笔奖、德国iF产品设计奖、欧盟设计大赛EDAWARDS 两座金奖、纽约TDC设计大奖等。他的作品,线条简洁,色彩鲜亮、灼眼,有一种承接不住的热烈从画面溢出。热情但不奔放,规则但不局限,让人好奇作品背后是怎样的创作者。

李克丰曾连续两届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英国D&AD设计及广告大奖—黄铅笔奖、德国iF产品设计奖、欧盟设计大赛EDAWARDS 两座金奖、纽约TDC设计大奖等。图为李克丰设计的香港理工大学活动宣传海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终于得以约访。他回复讯息很慢,消化文字需要花久一点的时间。每一条回复都小心翼翼,字斟句酌。“能麻烦你”、“麻烦你了”,我在手机的这一端,猜测他是一个很柔软的人。

访问的前一天,和同事讨论“想要生活节”的海报设计(出自李克丰之手)。如此沉静的一个人,作品却运用最热烈的表现方式,巨大的反差感令人好奇。

怀揣着好奇见到李克丰,他准时到达,分秒不差,背着大大的包,穿着工装裤,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设计师”。

咖啡店里,他缓慢读着menu。趁着空档的时间端详他,他身上有一种少年感,有点像学生时代坐在隔壁的寡言男同学。又觉得他有些像水族馆里的鱼,在自己的节奏里怡然自得,隔着巨大玻璃对望,互不打扰。

腼腆礼貌的李克丰。(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远赴荷兰,两点一线的留学生活

李克丰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毕业之后,并没有直接出国深造。他回忆说,“当时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毕业,不懂要去哪深造。受英殖民的影响,一般马来西亚人都会去英国、美国、澳洲。当时看到我的朋友从英国回来,作品变化不大,思想也是,除了(学会)投诉之外。虽然我对荷兰了解不多,但那边的设计很吸引我。”

在工作四年之后,李克丰选择出国就读荷兰皇家艺术学院(KABK)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荷兰的艺术学习带给李克丰巨大的冲击力,他汲取和吸收了荷兰的美学及设计概念。图为李克丰的作品:NEMO荷兰科学博物馆的品牌设计。(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李克丰很欣赏荷兰的设计,他认为“荷兰的设计很强,不单单指美术馆里(展览的)那种设计,一些公共设施、公用场所,比如讲警察局、邮政局的设计都很好看。而且荷兰的设计强调功能性,比如路牌、指示牌都一目了然。相比之下,亚洲国家的设计在功能性和实战性方面就逊色许多“。

于是,在工作四年之后,李克丰选择出国就读荷兰皇家艺术学院(KABK)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荷兰的艺术学习带给李克丰巨大的冲击力,他汲取和吸收了荷兰的美学及设计概念。回想起荷兰的画廊,他由衷感慨:“说实话,跟荷兰相比,马来西亚是一个很新的国家。荷兰在17世纪的时候,已经成为跟宗教脱离关系的国家。你看他们十七世纪的油画,已经不会再画耶稣了。你看意大利、法国(的画作还是)跟宗教相关。而荷兰已经开始画一些生活化的东西,比如家庭、农场。他们那个时候已经很开明了。”

荷兰的设计风格及美学氛围直接影响了李克丰日后的创作,他倾向于运用鲜亮的颜色。图为李克丰设计的阿姆斯特丹交响乐乐团宣传海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荷兰风格派(De Stijl)是现代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风格流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平面、直线和矩形是该风格的主要元素,色彩精简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荷兰的设计风格及美学氛围直接影响了李克丰日后的创作。谈及喜欢运用鲜亮的颜色,李克丰笑着说,“因为光明吧,很正能量。”

他兴致盎然地讲述在荷兰的那段时光,“它(荷兰)有一个museum night(博物馆之夜),全国的美术馆都开24小时,在夏天中的一天,你买一张卡,就可以畅游美术馆。”

初到荷兰,最不能习惯的是食物,剩下便是紧张忙碌的学习。“刚去荷兰的时候很忙,我觉得荷兰的美术/设计大学在全欧洲算是最忙的,每个学期有九个科系,每两周都有presentation。很充实那种。我的同学中有很多欧洲人,他们讲,我们国家的学校不是这样子,他们会花个半年做几个案子,在荷兰是花个半年做九个案子。”

留学期间,李克丰进入登贝设计工作室(STUDIO DUMBAR)任职视觉设计师。高速运转的工作学习填满李克丰的留学生活。“那时我常去的两个地方是工作室和学校。因为我时间太赶了,从工作室出来,晚上才去学校。白天在上班,晚上做学校的作业。只有周末有一点时间。”

李克丰离开荷兰之后,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待了六年,在上海时,他与友人联合创办KAUKAU DESIGN 并担任设计总监。图为李克丰为“舒畅小面”做的平面设计。(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学两年,工作5年,我其实可以变成荷兰人。我在那边有永居身份,第五年的时候我已经有永居身份了。”

“我去那边强烈的目的是学习,当初刚刚开始去上学的时候很想留在那边,留越久,觉得这里不适合我,觉得很莫名,很奇怪,有疑问。”

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他并没有留在荷兰的渴望,也不会因此获得踏实的安全感。李克丰坦言如果留在荷兰,生活并不是未知的,他可以预想到20年后的自己是怎样的状态,因为荷兰太过安逸。“可能我有一个使命在,我国家可能需要我尽一份力,我可以用我的专业做很多东西。”

“对我而言,离开得越久,越爱我的国家。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天真,虽然荷兰是一个很成熟、很安逸的国家,我的人生就这样子吗?我应该为我的国家做点东西。”

在荷兰留学期间,李克丰进入登贝设计工作室(STUDIO DUMBAR)任职视觉设计师。图为李克丰的作品:NEMO荷兰科学博物馆的品牌设计。(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慢节奏的大马人与保守的平面设计

李克丰在不同的地方体验人生,离开荷兰之后他又去中国工作,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待了六年,在上海时,他与友人联合创办KAUKAU DESIGN 并担任设计总监。

“我在荷兰7年,上海和北京工作六年,又在其他地方游荡了半年。因为我懂始终会回马来西亚。”

“你要讲公司,中国最好。你要讲生活,荷兰最好。”飘飘荡荡,看遍风景的李克丰回到大马,随即成立视觉设计工作室STUDIO KEKFENG

李克丰回到大马成立视觉设计工作室STUDIO KEKFENG。图为2022年“想要生活节”活动主视觉海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回看大马平面设计的成熟度,李克丰总结道:“这边(马来西亚)的设计,在我看来是保守的,在平面设计方面是保守的。主要是接触少的问题,与很多国家相比,马来西亚是有国际观的,是开明的。但在平面设计这一块,可能理解的人不多。”

在李克丰看来,大马的平面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这与整个社会是有关系的,马来西亚人比较松弛,接受度也就比较慢。“比如举办茶展,就会在场地布置山水画。用很俗气的方式去表达,但其实可以更有创意,让更多人激发出兴趣。”

在李克丰看来,大马的平面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这与整个社会是有关系的,马来西亚人比较松弛,接受度也就比较慢。图为李克丰为上海NIKE设计的活动主视觉。(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走出去,带回来,再踏出去

在多元种族的国家,不同种族会形成不同的艺术圈子,是彼此分割还是日渐融合,漫长且复杂。李克丰讲述自己的感受,“他们那一块我们不去了解,他们也不了解我们。我觉得有些领域是大家可以坐到一起(侃侃而谈的),比如大家都喜欢对方的食物,比如运动,羽毛球。只是在艺术上面分得比较开,不过我现在渐渐看到很多华人艺术家开始进入(友族的艺术圈子),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从一个视觉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他眼中最能代表马来西亚元素的是食肆的招牌。“比如你在小贩中心看到3种语言。你看早期的招牌,有4到5种语言,那个是很马来西亚的,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这个是很直接的马来西亚元素,就像一句话里面都有3、4种语言在里面。”

“想要生活节”的海报由李克丰设计,他以“踏出来”为设计核心,运用跳跃式的几何线条结合他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及色彩的想象,勾勒出马来西亚人一起踏出来,庆祝马来西亚日之余,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的愿景。(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采访的尾声,终于问到他“想要生活节”海报的设计有何寓意?他笑着问道,“哦,你们看到什么?”

面对我这个外行很白目的疑问,他咯咯笑着说,海报上那些都是文字,是英文字step up。

“讲到这个设计的话,你会看到这些字有些胖,有些细,代表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国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李克丰将在荷兰所学的精髓用于填补大马平面设计的空白和匮乏,他不要一个人看到美,在异国他乡。走出去,带回来,再踏出去。

 “有后悔过离开荷兰吗?”

他斩钉截铁的答道:“有什么好后悔。我是很渺小,但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东西。如果我死了,没有遗憾呀。将来我不在了,我可以留下什么东西给这个社会?我要别人记住的是作品,不是我。”

关注“想要生活节”:

想要生活节2023|STEP UP!
活动详情
日期 :2023年9月15日至17日
地点 :吉隆坡文化街(Jalan Panggong, Lorong Panggung)
节目内容查询:想要生活节脸书

你也可以看其他【吾爱吾土】专题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4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茜

撰稿人。想与《午夜巴黎》中的小作家一样,搭上路边的老爷车去往上个世纪的花神咖啡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