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每一个字都有社会责任——用文字写尽社会冷暖的记者林春莲

投入记者业23年的林春莲相信,好文字是有力量的,足以触动人心,甚至可以助人。正因如此,她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以温柔笔触写尽了社会边缘的挣扎与温暖。她坚信,记者的每一个字都有社会责任,文字的温度在于感人的故事,只要文字力量不灭,记者这行业亦不会消失。“我们就是用笔,一枝很柔软的笔,一枝感动人的笔,就可以帮助很多很多人。”文字的力量,远比你想象得更深更远。

“我曾访过一个女艺人,她说最喜欢演戏的地方是别人的人生只能活一次,可是演员可以在短暂的人生中经历这么多人的人生,去参与、演出其他人的人生,不是每一个行业都能有那样的感受。”

林春莲认为,记者亦是如此,“我们一定要走进受访者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人生,才把故事写出来。”

春莲从事文字业23年,目前是《光明日報》助理新闻主任。今年,她出版了《小咖英雄事》一书,集结了她在采访生涯所聆听的动人故事。

林春莲今年出版了著作《小咖英雄事》,盼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大众带来温暖与勇气。(图片来源:林春莲脸书)

正如她在书中所述的,“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也相信,最简单最平凡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共鸣,而感动的人与事,往往就在你我身边。”

从小爱写作     当记者后钟爱温情故事

春莲从小就爱阅读、爱写作,后因姐姐成了记者,时常向她分享日常精彩的所见所闻,让她决定跟随其脚步,踏入媒体界。她在高中毕业后,便前往报馆应征,顺利当上记者。当时,她最向往的副刊组已满额,因而被委任到商讯组工作,但只要能成为一名记者,她已非常满足。

在商讯组,林春莲为广告商家撰写文稿,虽然她从中获得广阔人脉,但这始终不是她想要的。待了七年后,恰巧副刊组有空缺,她成功申请调至该组,直至现在。

进了副刊组,她如愿以偿书写了许多温情故事,也关注在社会边缘挣扎求存者,六年前则改为专注负责美食版,可她间中仍持续发掘身边温暖人心的事迹,并将之写成报道,让更多人知晓,“我特别喜欢温暖、激励的故事。”

林春莲过往的报道剪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投入文字业23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尤其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对年轻一辈而言,长久忠诚坚守同一岗位,似乎漫长得难以想象。对林春莲来说,这却是幸事一桩。

“我人生最幸运的,就是在第一份工作时,已经找到自己享受的工作。”

看到受访者成功找回人生    是她最大的快乐

世间万物真假难辨,但对某样事物的热诚,是无法佯装的。春莲在受访时,滔滔地说了许多采访生涯中遇到的人事物。有者让她感动落泪,又或是意难平,也有的至今仍难以忘怀。从她的叙述便得知,她是真心喜爱记者这一行业,并全情投入其中。

从业23年,林春莲访过形形色色的人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些年来的故事,早已融入她的人生,也让她遇上许多奇妙的因缘巧合,“我曾采访过一名患上血癌的槟城男子,当时他在台湾找到符合的骨髓捐献者,我跟着大马医生去到台湾,必须在24小时内把骨髓带回来吉隆坡。”

移植骨髓后,须等上五年观察期,才知是否痊愈,后来该男子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后,便搬家失联,下落不明。“我一直希望这男子还活着,两年前,我在街上看到那男子,他穿着工作的制服,能恢复工作了,我觉得很安慰,他真的成功重生了。”

此外,在2013年,一名21岁的槟城少女吕艳碹因发生严重车祸而毁容,却因单亲家庭贫困,无法动整容手术。于是,春莲找到这名少女,写了篇深入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回响,并集力为少女筹募手术经费。

槟城少女吕艳碹因发生严重车祸而毁容,却因单亲家庭贫困,无法进行整容手术。(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后来,幸得一名韩国整形医师愿意半资助少女整形,“我带着少女去到韩国整形,全程见证,也跟进她动完手术后的情况,一直在鼓励她。”

林春莲跟随吕艳碹到韩国,全程追踪报导她的手术进况。(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看着受访者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是春莲从事记者行业的快乐,“到今天,她都有在跟我联系,我看着她已经恢复自信,恢复正常工作,找回人际关系。其实这经历不是一般行业可以体验的。”

看着吕艳碹重拾原本的人生,林春莲由衷开心。(图片来源:林春莲脸书)

令她难以忘怀、五味杂陈的,则是一宗孤儿遇车祸成植物人的事件。“她从小被亲戚带大,亲戚真的把她当成亲生女儿来照顾,他们住在木屋里,生活非常艰难。“

后来,该女子遇撞后逃,昏迷不醒长达三年,她的亲戚从未放弃,甚至辞去工作,每日贴身照顾,直至女子终于苏醒,可也出现了脑萎缩情况。“让我很心酸的是,在我做了这报道几年后,最近忽然有人找上我,需要我上庭担任证人,因为保险公司控告亲戚(在那起车祸上)报假案。“

春莲说,她其实可以理解他们在经济窘迫下的挣扎, “身为记者,我必须完成自己的责任,讲出自己看到的情况,可是在庭上的那一刻,我看着那亲戚,其实是非常难受的,因为我是很希望法外有情,那是我人生里面,让我又感动又难过的经验。”

也有的受访者深刻影响了她的人生价值观,就如《小咖英雄事》中的其中一名主角,即是将一生用以照顾孤苦无依老者的菩提馨园院长陈瑞万。

他是春莲11年前的旧识,“我认识他时,他是一名义工,还没有创立老人院,他专程到街上找无助的老人家,再打电话联络我。我当时就跟着他,报导这些老人的故事,希望通过报章可以找到管道收留老人。”

菩提馨园院长陈瑞万将一生用以照顾孤苦无依老者。(图片来源:林春莲脸书)

这些年,看着他无私为孤老付出的大爱精神,也让春莲有感应该更常报导弱势群体,寻找更多温暖力量。

无论笑过哭过,在采访时的一点一滴,都融入她的人生,成为她珍贵的回忆,塑造了她的价值观,成就了如今的她。

“我很幸运的是,从他们的真实故事里,经历不同的人生,这是我最热爱记者这份工作的地方。”

每回采访,都能从受访者身上聆听不同的人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真实故事与朴实文字    才能感动自己再感动读者

在采访过程中,聊着聊着,偶尔会忘了正在采访,反倒像是聆听着一名资深业界前辈,无私分享她的采访经验。

“对一个记者来说,最难的是如何走进受访者的世界。”

春莲说,记者须懂得倾听对方,才能听出对方的人生,”毕竟我们每天接触不一样的人,我们在采访之前不认识受访者,要怎么在这么短的1、2个小时里走进他的世界,就是要将心比心,由浅到深,慢慢走进他的世界。”

不仅如此,“进到他的世界后,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才可以真正写出一篇先感动自己,再能感动别人的文章。”

她坚信文字的力量,以副刊为例,文字是最重要的灵魂,而下笔时的文字更要真实。相反地,花俏文字并不一定感人,文字的温度在于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朴实的文字,才是最直接可以感动到人的。”

影视作品亦不可少了文字,她说,即使一部电影的画面再完美,若无打动人心的文字支撑,也无法深入民心,“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种内涵和文字才能带来感动。”

以往,春莲的前辈也常提醒她,其实记者的每一个字都有社会责任,且牵动读者的心,因此下笔时须万分慎重。

在这全民记者的时代,或是更是专业记者以文字力量,展现重要性的时刻,“记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像是我出版了《小咖英雄事》后,更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林春莲今年9月出版了《小咖英雄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她举例,“我前阵子将书本送入校园,校长就说我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上星期有一名中五学生不幸遇到车祸,其中一只脚必须截肢,他没办法接受这项打击,连他的母亲也没办法接受,非常崩溃。”

该校长希望,春莲能带着书中故事与人物,探访鼓励这名学生,以文字力量让他振作。

春莲确信,文字确实可以横跨许多地方,帮助许多人。

“我们可以不用出钱出力,我们就是用笔,一枝很柔软的笔,一枝感动人的笔,就可以帮助很多人,文字其实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力。”

此外,随着时代不同,读者喜爱的文字亦不同,春莲的文笔写法也随之转变,“我刚进入副刊组时,那年代是流行风花雪月的,我们就会写比较多的形容词。后来,我本身有参与新闻制作后,即使是副刊的美食版,我希望在找每项题材时,有一定的故事与新闻性在里面,才会让重点可以呈现出来。”

灵感源自生活,要找出好故事,得靠自身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就如春莲收录在《小咖英雄事》的牵手老夫妻故事。

老夫妻携手相爱了50年,直到三年前,老婆婆逝世。(图片来源:林春莲脸书)

“老太太的双眼是半盲的,他每天都会风雨不改地牵着太太走路去上班。我每天吃早餐时就会看到他们走过,有一天就忽然觉得这是很好的新闻,就走上前访问他们,跟他们回家,也看到他们的屋子都是白蚁。”报导刊出后,许多热心人士将粮食寄至报馆,托春莲转交予老夫妻。

如今,春莲在著作出版后,也举办了分享会,及陆续接受采访,从访问者对调至受访者的角色,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从幕后转至幕前,实则是为了将这些故事带上不同舞台,让更多人看见他们的闪耀。

“残酷的背后很多时候都有温暖的一面,很多人会觉得我这本书很悲惨,可是有温暖的力量在里面,像是家人对他们的支撑和爱,他们才可以走到今天。”

春莲最爱的始终是文字,她心中仍有许多故事未向大众分享,日后也将不间断以手中的笔,书写更多感人故事,让我们且看且期待。

注:部分照片转载自《光明日报》。更多感人至深故事,即刻按《小咖英雄事》链接购买。

你也可以阅读林春莲的作品: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2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赖咏嘉

《访问》编辑兼记者,从纸本杂志、电视台漂流到网络媒体,爱看好文章,盼写好文章。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